《疯狂的赛车》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六条线七组人,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联系起来,爆笑的同时又发人深思。
这很符合李旭对好电影的定义,当奔波了一天的人们,拖着有些疲乏的身体进入电影院,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随着剧情而悲伤而开心而紧张,并彻底放松下来,那就是一部好电影。
如果人们在看过之后还能对其津津乐道,并从中领悟到一点什么——不需要太多——那就更好了。
只是,在他看来,《疯狂的赛车》虽然人物更多,故事线更复杂,翻转得也更精彩,整体上比《疯狂的石头》却有不如。
要知道,任何事情越是复杂,出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而且多线叙事这种手法,没点能力还控制不好。
《无名之辈》就是个例子,前面半段节奏很好,可后面到了所有线索汇聚到桥上后,就开始乱套了。
也亏得宁浩之前花了10个月来打磨剧本,才让《疯狂的赛车》那脆弱的故事线没有崩掉——如果他有这个精力去打磨《疯狂的外星人》的话,口碑也不至于崩得那么惨。
即便如此,依然有部分观众表示,人物太多,线索太杂,有些记不住谁是谁。
当然,李旭也理解宁浩,好不容易用一部多线叙事电影打响了名头,第二部肯定要用同样的手法稳固下自己的地位,不将故事讲复杂一点,怎么显得出自己的能力?
所以即使《疯狂的石头》在叙事上面已经表现得非常完美了,他依然要在这个基础上多几条线,用更加复杂的手法来表现。
李旭并没有就这个问题跟宁浩多说什么,一方面这部电影已经成功了,另一方面宁浩自己心里也是有数的,想想他那部多灾多难的第三部电影吧。
很快宴席就在觥筹交错中变得热闹起来,大家也纷纷说起有趣的事情,奥运会的得失,最近上映的小妞电影,又或者李安在台湾被起诉。
嗯,马娘娘当选后,岛内的部分KMT的媒体以及相关人士就开始起哄,要求他就郑苹如烈士以及《色戒》这部电影,通过行政命令传唤李安进行解释。
马娘娘当初在竞选的时候,就含糊的暗示过,如果自己当选,绝对不会让烈士的名誉受损,于是就被人捏住舆论的把柄。
当然了,作为一个政客,他自然是各种一推二五六,反正当初也只是含糊暗示,李安好歹也算台湾之光,怎么能随随便便乱来呢?
更何况绿营还在旁边看着的,他们从来是蓝营支持的就反对,也不管到底什么事情,所以小破岛这几个月来为这事一直闹得乌烟瘴气的。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明眼人都知道,马娘娘为了自身的形象绝对不会用行政手段传唤李安,而蓝营也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
谁知道奥运会结束之后,一个名为“英烈名誉维护会”的民间机构,突然在台湾对李安提出诉讼,以侵犯英烈名誉为由。
这个机构是一年多前成立的,最开始还不叫“英烈名誉维护会”,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互助会。这样的民间机构在岛内多如牛毛,大多都带着传销或者骗钱的嫌疑,而在去年年中的时候,因为帮助一个军人家属讨要回了抚恤金,仿佛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于是内部几经讨论,改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这些八卦就不说了,总之,这个民间机构提起了诉讼,甚至放言李安要是不应诉,他们就去美国继续起诉,在台湾岛内引起轩然大波。
绿营自然是抨击这是蓝营在搞迫害,蓝营则驳斥是绿营在小题大做,争过来争过去的好不热闹,在两岸的网上也引起诸多讨论。
“要我说,不怕得罪人,这就是活该嘛,人家郑苹如那么英勇,被张爱玲改成小说也就算了,现在还在电影里恶心别人一把,说是为了爱情,这不恶心嘛?”在聊到这个的时候,黄渤是如此表态的。
其他人也大多附和,只有荣祥几个台湾人,觉得有些小题大做。
至于李旭,他大多数时候都只是笑笑了事,被问急了才会回答:“就冲那美国成人片商的话,我以后都不会跟李安合作的。”
一群人顿时哄笑起来,几个台湾人也很是无奈,毕竟美国爸爸亲自出手打脸,实在让人很难堪。就连蓝绿营在争吵的时候,也没有提及这个,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当然,在场所有人都不会知道,这起诉的一系列操作,都出自李旭的手。
他去年特意通过大哥,想办法在台湾控制了个跟军属有关的民间团体,又在美国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就是专门为这场官司准备的。
输赢无所谓,但是关键要闹大,要长时间拖延下去,彻底消耗李安的精力和口碑,让他无暇顾及其他。
只要一天李安不能摆脱来自“侮辱英烈”的纠缠,他就一天无法在娱乐圈里发挥大导演的影响力,哪怕菜菜子上台后对他进行包庇,大陆这边也是要脸的。
如果有人觉察到了什么,也只会顺着资金流向找到美国的基金会,然后得出是好莱坞一些看李安不顺眼的人支持的。
至于这样会导致属于华人的精彩作品和荣誉不再诞生,抱歉,既然李安觉得可以凭自己的心意随意发挥,那么李旭自然也可以凭自己的心意随意发挥了。
不提这些扫兴的事情,酒过三巡之后,李旭凑到徐峥面前:“老徐,接下来《夜店》要开机了,我旗下的几个演员就拜托你照顾了。”
“没事没事。”徐峥连声答应,“杨庆这个本子还是比较简单的,我看你让人送过来的录像带,两个年轻演员都表现得还不错,什么时候聚在一起排练排练?”
“行,你定个时间吧。”李旭点了点头。
之前说了,等《疯狂的赛车》上映后,《夜店》也就可以开始筹备,一部顶天了三四百万的小成本电影,场景又简单,只要演员的演技到位,最迟明年年初就可以上映。
如果最后的完成度能超过原版的话,李旭琢磨着,要不要将《夜店》跟《非常完美》联动起来,如果这个模式不错的话,还可以加入未来的《失恋33天》、《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等,打造一个……爱情电影宇宙!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李旭跟徐峥说话,也不单单是为了《夜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