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小侄子要去游乐场玩,妈妈给他建议:邀请点哥(比他大半岁的小伙伴)或者奕哥(我家的,比小侄子大5岁多)一起去。小侄子选择邀请奕哥,理由是:奕哥更有哥哥的样子,上次去旅行时,坐船的时候奕哥坐在船边保护他,而且船边更晒,奕哥还为他挡着太阳呢。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接触的一个二年级学生,从小是姑姑带着,爸爸妈妈远在北方打工,姑姑忙于生计自顾不暇,管着他的温饱起居已经是竭尽全力,所以学习方面彻底的放养,学习习惯和成绩情理之中的摆烂状态,常常放学后一两个小时才能磨出两三个字,老师一个转身他就钻到桌子底下匍匐在地上消遣时间,尽管老师们费尽心思引导和纠正,收效都不太明显,每天都是磨蹭到很晚最后一个完成作业。直到那年冬天的某一个艳阳天,破天荒的,这孩子一放学就拿出作业马不停蹄地赶着做,老师很纳闷地问他,他火急火燎地说:“妈妈今天的火车下午就回来了,她会来接我放学,我要早点完成作业等妈妈!”
我曾听儿子艺术团的老师说:“别看孩子小,其实他们啥都知道,只是比我们成人少一些阅历而已。”是啊,他们选择和谁一起玩游乐场或者选择是否尽快完成作业,都有他们自己的一把尺子,不论这尺子是什么方式呈现,聪明的他们,都是以爱为码,细细地掂量又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