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童年
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所以自我有记忆起,我的一半童年回忆都是和姥姥,姥爷在一起的。
我对姥姥的印象一直很深。
那时候姥姥是个头发还没有花白的慈祥老人,把我照顾的很好。
有好吃的,她总会先想到我。我吃鱼喜欢吃鱼头,姥姥知道,所以每次她总会把鱼头夹到我碗里:
“枝意吃鱼头,姥姥不喜欢吃。”
哪有那么多的不喜欢。
有段时间我挑食,姥姥就故意在我面前吃着冬瓜,形容有多么多么的美味。
要不然就是或者把我不喜欢的蔬菜切成各种有趣的图案,和肉放在一起炖汤喝。
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吃了很多美食,却再也没有喝过那么好吃的肉汤。
我小时候,经常在晚上看到姥姥对着相框里的姥爷叨叨:
“枝意是个听话的孩子,也不会给我惹麻烦,就是有点挑食。唉,这孩子,也是命苦。从小都没和父母见过几面,倒是生疏。如果你也在该多好,我们一起对她好点……”
姥姥小心翼翼问过我:“枝意,你想爸爸妈妈吗?”
我摇摇头,不想让姥姥伤心:
“不想,有姥姥在就够了。”
说完,我冲姥姥笑了笑。
确实,姥姥对我很好,我也有很多小伙伴们,每天都无忧无虑的。可是,说实在的,有哪个孩子不想爸妈的,我总是没有安全感。
每次小伙伴们玩游戏快结束,他们的父母总是催促。我等他们都被父母接走了,自己走回家,发现姥姥站在路口等我,我向她跑去,心里十分满足。
时间如流沙般一天天地从指缝中溜走,姥姥也逐渐显露衰老。
我看着她的黑发一根根变白,背一点点驼下,皱纹在她的眼角处丝丝分明,双眸的亮色一点点黯淡。只有话语还是那么温柔,轻声唤我的小名。
在我读二年级时,父母回来了。在外面打拼那么多年,赚到钱也累了,干脆回来开了家饭店。
记得他们回来的那天,姥姥牵着我的手,对我说:“枝意,快叫爸爸妈妈。”
我怯生生地看着这两个陌生的人,生硬地发出两个音:“爸……妈……”
爸妈总觉得亏欠我很多,回来后对我很关心,姥姥做中间人,本来就是血缘亲人,不过一年,我和爸妈之间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间隔了。
剩下的一半童年回忆,就是和姥姥,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好时光不长,姥姥身体不好。
小学毕业的那年,姥姥去世了。
我仍旧记得那天是晴天,但似乎在我的世界中,天空缺了一角。
突兀地照进一片片连续不断地黑暗。
小林日记:
我是个容易满足的人,也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姥姥很爱我,也曾全力想给我安全感,我很感激,也很爱她。
可我想把她的爱当做宝藏好好珍藏,而不是安全感的借宿。
孩时的习惯,真的很难改,不是我没有尝试,只是那时候的心一旦空了一部分,就很难再填满。
但好在,温暖缺席并不意味离开。阳光会慢慢弥补天边缺口的乌黑。
( 2)唯一回应
一次体育课回班,坐下拿起笔准备写作业。发现手不知道在哪里划破了一个口,血从里面一点冒出。我马上别过视线。
可是晕血的反应还是来了,好在也不是很严重。
刚上完体育课,很多同学去食堂买水还没回班。我问了就近已经回班的同学借纸,都说没有,最后,我去问了秦同学。
秦同学那时在喝水,一眼就瞄到我手上的伤,立即把水瓶盖拧好,回我道:
“我也没有纸。”
我:“那好吧,谢谢。”
我闭眼吹吹伤口,伤口不大,短短的一条划痕,血滴滴流出,倒也不是很严重,但是我会晕血。
还在发愁,突然面前递过来两张纸,抬头就看到了秦同学。
那时候的秦同学已经逐渐长开,身高快到一米八,俊朗的五官,眉宇间是少年的青春气。
窗外的阳光暖暖地照在他的脸上,他习惯浅浅地笑,没有说话,双眸如坠入星辰大海般光彩耀眼。我的心跳不自觉地加快,暖暖的,脸有些发烫。
我感激地看着秦同学,他不自然地躲闪目光。
我接过纸说了句谢谢。
秦同学欲言又止,最后开口问道:
“你是不是会晕血?”
我点点头,他明了。
秦同学:“那你怎么处理伤口?”
我:“小问题,我有办法。”
他“哦”了一声。
这时,有个朋友回来了,也看到了我手上的伤,她关切地询问:
“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不知道在哪划破了一口子。”
秦同学坐在前面,转身补充了句:
“她晕血。”
然后又转回去,静静写东西。
“当我看向你,满天星星都落在你头上。”
小林日记:
少年眸中若有星辰,那么我就是追逐星辰的人。
喜欢你,并不是你长得好不好看的原因,只是你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了我别人都给不了的感觉。
原来,所有美好都是值得等待的。怦然心动,原来真的是一瞬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