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皇帝的侄子,
皇亲之中亦最是聪颖。
他十三岁随叔叔出征,受封南郡公。
十七岁便当上了副宰相。
但是……
“高处不胜寒。”
年少的刘义庆,需要承载的过多了……
他不愿参与权利的纷争,便自请外放。
……
自此,他遍读书籍,广纳门客。
醉心于学术,乐此于著书。
……
但是宦海浮沉,
他自是那漂浮的一弯小舟。
因为他是刘义庆,
便难以独善其身。
……
还好有一群人,一直跟随着他,不离不弃。
在那群门客的帮助下。
那一部部名著也相继问世。
《幽明录》
《宣验记》
以及《世说新语》
……
《世说新语》中,他讲述了一个个魏晋名士的故事。那一个个故事,描绘一个时代,也是一个属于绅士的时代。这部著作将那个时代推向了高潮,也似乎为那个时代画上了休止符。
刘义庆也生活在那个时代,刘义庆也似乎是那个时代最后的绅士。
……
这飘然不定的人生,
何时才是休止?
四十一岁的刘义庆终于有了答案。
……
临死之前,鲍照一直守候在刘义庆的身旁。
刘义庆道:“我这一生,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无憾也!看样子我是到了该休息的时间了。”
鲍照道:“先生,您自会安康。不要多心。”
刘义庆道:“鲍照,我这一生奔劳,真的是累了。也该入土休息了。”
鲍照道:“先生!您莫要如此说,这个世界需要您。我们也需要您。”
刘义庆道:“鲍照……”
鲍照道:“先生何事?请讲!”
刘义庆道:“鲍照,辛苦了。让你与我一起奔波了这么多年。”
鲍照道:“我鲍照愿一生追随先生。”
刘义庆道:“不不不,鲍照,你的时间还有的是,你的人生还有很多的未知。鲍照……我自是知道你的才学,你的名气以后会超越于我。你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属于未来的文人。”
鲍照道:“鲍照之才学哪里比得了先生。”
刘义庆道:“我的时间不多了,听我的好吗?”
鲍照立刻点头:“好的,先生请讲。鲍照不说了,鲍照只听先生的。”
刘义庆道:“我死后,你可不要虚度了人生啊!记住,要将你的才华展现给世人。你的名字会被后人记住,相信我……相信我……相信我……”
鲍照道:“好的先生,好的先生,我定不负先生之教诲。”
刘义庆道:“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个文学大家,即使到了阴曹地府,我也不会与你相见。”
鲍照道:“好的先生,我一定努力,不负先生之期望。”
刘义庆道:“如此便好。”
说着刘义庆含笑咽下最后一口气,鲍照也附倒在刘义庆的身上痛哭流涕。
……
刘义庆死后的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的时间,鲍照写下了无数的诗篇。
曾经刘义庆手下的这个无名门客,最终也名扬天下。
鲍照用这短短的二十年,又掀起了文坛的一个高潮。
……
二十二年后,
刘义庆与鲍照再在黄泉路上相遇。
刘义庆看着有些苍老的鲍照欣慰的一笑。
鲍照问:“先生,我这一生的成就如您愿吗?”
刘义庆微微一笑:“如此,可以。”
……
唐代杜甫诗云: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在杜甫的眼中,李白便是鲍照,鲍照就是李白。而且鲍照也确实是李白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