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那无尽之海,
是王勃对父亲的思念。
那呼啸的海风,
是命运之风,
是浸满泪水的往昔,
是傲慢与悔恨,
是辉煌,也是沉痛。
……
王勃看不见海的尽头,
他这短暂的一生,也将在海中止步。
……
因为王勃……
父亲被贬谪交趾。
那遥遥之地,
是海的尽头。
宦海无情,
不孝之殇。
那……
亦是最残酷的贬谪。
……
年少的王勃,
才华横溢,名冠当时。
仅仅一篇《滕王阁序》,便震惊了这个时代,也惊艳了整个时空。
……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这篇《滕王阁序》……
洋洋洒洒七百余字,一遍文章成就了四十多个成语。亦是千古第一骈文。
……
这是王勃最酣畅淋漓的一回。
文章写完,他也感动的流泪。
那是王勃最后的辉煌,
也江天之间的沉浸。
……
那无尽之海,
是王勃最后的归宿。
乌云遮盖了天地,
大风卷起了波涛。
王勃一生的漂泊,
亦如这摇曳的孤舟。
渺小又无力。
被巨浪抛起,又被狂风打碎。
王勃还太年轻,
他还没有学会人情世故……
王勃还太年轻,
他本应有更多的诗篇。
这一年,王勃也仅仅二十七岁,
不到而立之年。
这个注定不平凡的灵魂,
就这样坠入了海的深渊。
……
数年之后,皇帝李治得以见到王勃的《滕王阁序》,
李治立刻陷入了沉思……
他原本知道王勃之才,但没有想到王勃之才竟然达到了如此之境。
他在想,如果他当年多给王勃一些机会……
或者没有下令贬谪,那王勃会是怎样?
那海的浪涛,在李治的心里久久不能停歇。
不久……李治免除了王勃父亲的罪过,王勃的父亲亦渡海回到了中原。
在渡海的途中,
王勃的父亲,看着风平浪静的海水,亦如斜阳一般的宁静,自是感慨万千。
那无尽之海,
是父亲对王勃的思念……
……
文人世界之中,
屈原第一次感觉到了盛唐的震动,
屈原问:“是谁?这次来的是谁?”
贾谊道:“禀屈原皇帝,此人王勃,年仅二十七岁。便有旷世之才华。”
屈原道:“什么?才二十七岁?便有如此大的力量?”
贾谊道:“其实……其实这次是要先来四个人,他们有个组合,叫做初唐四杰。这王勃只是其中的一个!”
屈原道:“你的意思是说,这样的人一共有四个?而且还是初唐,现在还不是你说的那个盛唐,而这还仅仅是盛唐的前奏?”
贾谊道:“是的,屈原皇帝。”
屈原道:“那可怎么办?”
贾谊道:“现在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掌控了。现在唯一的办法便是拉拢史家派、书法家派、建安文人派、以及陶渊明来制衡他们,不然整个文人世界都将被盛唐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