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饿。
吃的便有些急。
馒头卡在了喉咙里面,上不来,下不去,噎的王宝宝面红耳赤,隐隐约约间都看到了朝他招手的太奶奶。
一想到自己将要成为穿越历史上第一个被馒头噎死的穿越者,王宝宝也顾不得节省力气了,挥舞着拳头,使劲的捶打着自己的胸部位置。
聋老太太被吓了一个半死,她担心自己惹上人命官司,不管任何时候,只要人死了,就是大事情。
指着王宝宝,不知道说什么好。
危急关头,王宝宝眼帘扫到了聋老太太面前放着的那一碗还带着温度的清汤疙瘩汤。
这是一大妈给聋老太太送来的午饭。
心中有了主意。
手一伸,将碗抓在了自己的手里,王宝宝抢在聋老太太前面,一口气咕噜噜的将疙瘩汤喝到了肚子里面。
那种窒息的感觉没有了。
身上也有了力气。
尤其胃里,更是暖暖的舒服。
“呼!”
嘴巴里面长出了一口气的王宝宝,一脸的得意神情,他把目光落在了聋老太太身下的床铺上。
依着王宝宝原身的懒惰性质,特讲究这个饭后回笼觉,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饭后睡一觉,能活九十九。
之前都是在自家睡觉。
现在跑到聋老太太屋内,有点畏手畏脚的那种感觉,睡吧,担心聋老太太跟他闹妖蛾子,不睡吧,又唯恐被人看出他换了内里的灵魂。
聋老太太见王宝宝打量着自己身下的床铺,突然想到了王宝宝那个吃了睡、睡醒了再吃的行事风格。
有点小谎。
一把将被子裹在了自己的身上。
意思很明显。
你王宝宝休想再占我聋老太太的便宜。
王宝宝见状,便也熄灭了在聋老太太家睡会午觉的想法,就想回到自家,扭过身的时候,屁股对准了聋老太太,又是一个悄无声息的臭屁。
熏的聋老太太都想骂娘了。
十九岁快二十岁的年轻人,一点不讲究卫生,随随便便放屁,只不过一想到这是王宝宝,也不能说什么了。
心里巴不得王宝宝赶紧离开。
待下去。
真担心出现变故。
王宝宝仿佛看穿了聋老太太的心思,离开了聋老太太家,只不过离开之前,做了一个在聋老太太预料之中同时也在聋老太太预料之外的事情。
见地上放着聋老太太的痰盂,里面有一些污水,走了过去,取出家伙,将痰盂里面的污水给续满了。
哆嗦了一下身子,迈着懒散的步伐,走到了院内。
王宝宝身体离开聋老太太家的那一瞬间,聋老太太提在半空中的心,终于可以落地了,健步如飞的从床上跳下,连鞋也没顾上穿,一把将屋门关上,还不放心的将门栓从里面给反插上了。
身体无力的依靠在了门上,看着快要被装满的痰盂,心里居然有点小小的庆幸,得亏王宝宝是在她家撒了一泡尿。
事情还在掌控之中。
话说回来。
就是拉屎。
聋老太太也不能说什么。
那可是王宝宝!
四合院内,四合院外,都留下了王宝宝不按套路出牌的传说。
等确信王宝宝离开了后院,聋老太太才将屋门打开。
五六分钟后,一大妈来收拾碗筷,聋老太太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跟一大妈说了一遍,叮嘱一大妈帮她把王宝宝尿在痰盂里面的尿给倒出去。
一大妈是一个标准的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那种,又因为不能给易中海生孩子,自觉低人一头,便通过任劳任怨照顾聋老太太这种手段,显示自己的存在,想着将来易中海跟她翻脸的时候,聋老太太能帮她说几句公道话。
听闻痰盂里面的尿,不是聋老太太的,而是王宝宝的,心里虽然有些惊愕,不明白王宝宝怎么跑到后院聋老太太家撒尿来了,却还是依着聋老太太的要求,将痰盂里面的尿倒了出去,并且用水简单的冲洗了一下。
将痰盂拎到聋老太太家,觉得不对,便又把痰盂放在了院内。
聋老太太也知道一大妈是怎么想的,担心王宝宝再跑来上厕所,忙让一大妈把痰盂给拿了回来。
家里有痰盂,王宝宝尿在痰盂里面,没有痰盂,就王宝宝那个怪怪的行事风格,尿在地上也是有可能的。
懒得去粮站买粮食,王宝宝愣是靠喝凉水坚持了四天的时间,第五天的时候,易中海强迫傻柱去粮站帮王宝宝买的粮食。
王宝宝饿死在四合院内。
外面的人可不会说王宝宝是懒死的,只会说四合院的街坊们都是冷血的混蛋,没有街坊的情谊,不照顾院内的街坊。
居委会的那些人都怕王宝宝死,隔三差五的过来看看王宝宝的情况。
王宝宝在四合院内是远比聋老太太更加让街坊们惊恐的存在。
否则贾张氏、易中海、聋老太太之流,早把王宝宝算计的渣子都不剩,这些人也不敢去算计王宝宝,甚至面对王宝宝反常的行为,都要下意识的往这个阴谋诡计考虑。
就比如面前的白面馒头。
聋老太太就在想王宝宝怎么将白面馒头给她送了过来。
说实话。
这馒头虽然有点硬邦邦,可泡在开水里面,也能香喷喷的吃一顿,总比窝窝头强吧,只不过聋老太太不敢吃。
为啥?
担心王宝宝有朝一日跑来找她要白面馒头,要送给聋老太太一模一样的硬邦邦的馒头,聋老太太上哪给他找这个一模一样的馒头啊。
压根没有吃馒头的想法。
依着王宝宝的行事风格,不可能将她这个大院祖宗放在心上,要不然也不会背对着聋老太太,直接在聋老太太屋内撒尿了。
一个大大的愁字。
在聋老太太额头上显示。
可怎么办啊。
便想跟一大妈拿个主意,看看是不是让一大妈将白面馒头拿回去,将来王宝宝要馒头的时候,聋老太太也好有个甩锅的地方。
没想到一大妈知道了白面馒头的来历后,也泛起了跟聋老太太相同的愁绪,直接抢在聋老太太开口之前,回了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