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6号这天,杨大发带着儿子直奔县城。到了王行店里,已经是下午两点。这天恰逢周末,王舜华也在家里。见到杨大发父子俩,王行抱着杨子衿告诉杨大发,昨天张望尘已经跟他通过电话,要了店铺的地址,他明天大概在下午的时候赶到。
杨大发点点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见王行抱着杨子衿走向了茶桌边,他没跟着过去,就在铺子里转起来,看看药柜,桌椅这些有没有需要修补的地方。
这时正好有病人来,王行把杨子衿放到椅子上,给他倒了杯水,便带着王舜华,去给病人把脉。杨子衿安静的坐在椅子上,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自有记忆以来,每年总要来几次。他看着气质儒雅的王行,心里满是羡慕,若自己能长大,能做个王爷爷这样的医生就好了。
他听不见,不知道王行他们在说什么,只是见王行对病人说了一些话,又对王舜华说着什么,边说边提笔,应该是给病人开药,不多时,便写好药方。王行让店里的伙计给病人抓药,自己带着王舜华,坐到了杨子衿旁边。
三人坐在一起,却不知道怎么沟通。王行似乎想说几句话,可又想到杨子衿听不见,只好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端起茶杯喝起了茶。
杨子衿安静的坐着,显得有些木讷。
王舜华看着杨子衿,他们互相认识,她也知道很多杨子衿的事,都是平时听爷爷说的。不过他们并不熟悉,她比杨子衿大六岁,要上学,见面的次数不多。
她知道这个瘦弱的小男孩得了一种怪病,让爷爷也束手无策。每年爷爷都会给他扎针,身上扎那么多的针,也不知他疼不疼。为了给他治病,爷爷不知翻了多少医书呢,不过还是没有办法。
王舜华发现杨子衿在偷偷看自己,被发现后,他又飞快转过头看向别处,因为身体瘦弱,显得脑袋特别大,她觉得有些好笑。转眼又想到他从小就喝着中药长大,还真是个名副其实的药罐子。想到这,就感觉杨子衿的大脑袋变得四四方方,真成了药罐子,不禁觉得更加好笑,噗呲一声就笑出了声来。
她笑起来很好看,弯弯的眉毛,长长的眼睛,两个浅浅的酒窝,就像一朵即将盛开的木槿花。
王行被孙女这突如其来的笑搞吓了一跳,瞪了她一眼。王舜华吐了吐舌头,拿起桌上的医书,看了起来。
王行喝茶,王舜华看书,杨子衿看着店外往来的行人,三人安安静静的坐着,互不打扰,直到又有病人上门。貌似这些年过去,王行药铺的生意好了不少。
王行起身去给病人问诊,王舜华放下书,准备一起去,王行摆了摆手,让她留在这,不让她一起去。
她又拿起书,想了想,向杨子衿招招手,又拍拍自己旁边的椅子,示意杨子衿坐到自己身边来。
杨子衿坐到王舜华旁边的椅子上,王舜华等他坐好,把自己看的医书放在他面前,用手指着上面的字,意思很明显,认字不?
杨子衿点点头,他是真的认字,虽然没有去学校上过学,但是两个姐姐在家没少教他,虽然七岁过后就听不见了,但之前,他学会了很多字,具体有多少,反正初中的语文课本,上面的字,他大部分都认识。他虽然有病,但他很聪明,姐姐们教一遍,他就会了。
见杨子衿点头,王舜华拿来纸笔,在上面写到:等着。写完两个字,起身向后院跑去。
杨子衿很疑惑,不过他就是不急不缓的性子,让他等,那就等着呗。
没过多久,王舜华就拿了几本书出来,把它们放到杨子衿面前,原来是连环画。杨子衿以前看过连环画,两个姐姐以前有几本,不过家里穷,不多。
王舜华拿来的是《西游记》,杨子衿很喜欢。他提笔在纸上写下谢谢两个字。自从听不见过后,他很少开口说话。
王舜华点点头,又露出了那个好看的笑容,她拿起书,向杨子衿示意了一下,便看起了自己的书来。
大概五六点的时候,王行的两个子女也来了。大儿子王相抱着儿子王玉前先进了店。王玉前一看到姐姐,扑腾一下就从王相怀里跳下来,几下就奔到了王舜华面前,要她抱。
王相前几年跟几个朋友一起买了条货船,这几年生意做得很好,陆陆续续又买了几条船,两口子都在船上忙,没有精力照顾王舜华,就把她放在了王行这边。虽然现在王相两口子不跟船了,可王舜华读书的学校就在王行附近,她也就在王行这边住了下来,反正都习惯了。
王相见杨大发也在,叫了声大发哥,掏出烟,给杨大发发了一支,又给王行给了支,三人坐在椅子上,抽着烟,聊起天来。
这时候,王盼和王相媳妇柳香也到了,这姑嫂两人提着一大篮子的菜,打了声招呼,先去了后院厨房。
大概过了一分钟,王盼又火急火燎的跑了出来,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椅子上的杨子衿,她似乎很开心,喜笑颜开的跑到杨子衿面前,用两只手揉起了杨子衿的脸蛋。她很喜欢这个孩子。
王盼今年二十三岁,比王相整整小了二十岁。杨子衿刚到王行这里治病的时候,她才十五岁,她读的护校,毕业后在县医院里做护士。杨子衿后来治病的这些年,好多时候都是她帮忙护理的。
对于杨子衿的情况,王盼很清楚,有段时间没见了,怪想的。她就那样笑眯眯的看着杨子衿,也不说话,用手揉着杨子衿的脸,不多时,就把脸揉得红红的。
对王盼这个阿姨,杨子衿当然很喜欢,可每次都会被王盼恶作剧,他有些气恼的晃着脑袋,望着一旁笑呵呵看着自己被欺负的父亲,有些无奈。
这时王行发了话,让王盼别欺负杨子衿,赶快去厨房帮忙,早点做好饭,别饿着了几个孩子。
吃过饭后,王家人照例开了一个简短的家庭会议,这是这个家每周的惯例。这次杨家父子有幸参与其中。
话题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王盼和王舜华身上。王舜华今年初三,还有三四个月,就要升高中了。柳香希望她能去县一中,离她自己家近,这些年聚少离多,孩子都这么大了,都没尽过当妈的责任,搞得现在和自己都不亲了。
王行没什么意见,毕竟孩子要上高中了,到时候学业重,而且确实应该回家去了,这么大的姑娘,很多话,还是得跟自己母亲说才方便。
这个问题就这么决定了,接下来就轮到王盼了。
这个二十三岁的大姑娘,出来工作都好几年了,如今却是单身。一天没心没肺的,也没见她为自己的婚姻大事着急过。王行是个很开明的人,倒是从来没催过她,由着她,可架不住每天的枕头风,实在是烦不胜烦。
柳香给她介绍了好几个,结果没一个成的。这次她大哥王相亲自出马,要给她介绍个男朋友,约了下周二见面相亲。
王盼早就习惯了每周被催婚的事情,她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家里人说着话,对相亲什么的没啥兴趣。反倒是对坐在身边杨子衿手里的连环画很感兴趣。
她和杨子衿一起看,却不好好看,不是嫌杨子衿翻快了,就是嫌他看得慢,一会又指指画上的猴子,然后再指指杨子衿,还故意去摸杨子衿后背,看看他有没有尾巴。这个二十三岁的大姑娘,活得却像个孩子。
一家人这么说说笑笑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对于杨子衿明天看病的事情,大家都只字未提,实在是无从谈起,不过,他们都希望明天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