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科幻空间 异世十日旅

第56章 4.19 【非相篇】

异世十日旅 智襄子 2562 2024-11-14 16:41

  (外)形不胜心,心不胜术(原则);术正而心(志气)顺之,则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

  抴(yì):通“枻”,短桨,指船。

  (一)

  士不揣长,不揳大,不权轻重,亦将志乎尔。长短、小大、美恶形相,岂论也哉!

  揳(xié):同“絜”,度量,估计。

  (二)

  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诗》曰:“雨雪瀌瀌,宴然聿消。莫肯下隧,式居屡骄。”

  乡:通“向”。

  偝:同“背”。

  有:通“又”。县(xuán):差距,远。

  瀌瀌(biāo),雪下得大的样子。宴然,日出天晴的样子。宴,通“曣”,日出。聿(yù),语助词。隧,通“坠”。

  (三)

  故曰: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沉思录),欲知亿万则审一二(霍布斯),欲知上世则审周道,欲知周道则审其人所贵君子。故曰: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曰: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度也。

  (四)

  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言:一说当为“善”字(王引之说)。

  观:当为“劝”字(王念孙说)。

  黼黻(fǔ fú):古代礼服上所绣的花纹。

  括,扎结。

  (五)

  谈说之术: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huan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

  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

  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吶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

  仁言大矣。起于上所以道于下,政令是也;起于下所以忠于上,谋救是也。故君子之行仁也无厌。(动机强烈)

  呐(nè):同“讷”,说话迟钝。

  【胡适的话好长啊】

  从前有一位大哲学家做了一篇《读书乐》,说到读书的好处,他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可以做大官,获厚禄,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轻的漂亮太太(台下哄笑)。诸位听了笑起来,足见诸位对于这位哲学家所说的话不十分满意。现在我就讲所以要读书的别的原因。

  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智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为近。读书要戴眼镜。眼镜越好,读书的了解力也越大。王安石对曾子固说:“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所以他对于《本草》《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王安石说:“致其知而后读。”请你们注意,他不说读书以致知,却说,先致知而后读书。读书固然可以扩充知识;但知识越扩充了,读书的能力也越大。这便是“为读书而读书”的意义。试举《诗经》作一个例子。从前的学者把《诗经》看作“美”、“刺”的圣书,越讲越不通。现在的人应该多预备几副好眼镜,人类学的眼镜、考古学的眼镜、文法学的眼镜、文学的眼镜。眼镜越多越好,越精越好。例如“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我们若知道比较民俗学,便可以知道打了野兽送到女子家去求婚,是平常的事。又如“钟鼓乐之,琴瑟友之”,也不必说什么文王太姒,只可看作少年男子在女子的门口或窗下奏乐唱和,这也是很平常的事。再从文法方面来观察,像《诗经》里“之子于归”、“黄鸟于飞”、“凤凰于飞”的“于”字;此外,《诗经》里又有几百个“维”字,还有许多“助词”、“语词”这些都是有作用而无意义的虚字,但以前的人却从未注意及此。这些字若不明白,《诗经》便不能懂。再说在《墨子》一书里,有点光学、力学;又有点经济学。但你要懂得光学,才能懂得墨子所说的光;你要懂得各种智识,才能懂得《墨子》里一些最难懂的文句。总之,读书是为了要读书,多读书更可以读书。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读难书。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奴隶或向导,我们才能够打倒难书,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若是我们有了基础的科学知识,那末,我们在读书时便能左右逢源。我再说一遍,读书的目的在于读书,要读书越多才可以读书越多。

  至于“读什么书”,下次陈中凡先生要讲演,今天我也附带地讲一讲。我从五岁起到了四十岁,读了三十五年的书。我可以很诚恳地说,中国的旧籍是很经不起读的。中国有五千年文化,“四部”的书已是汗书充栋。究竟有几部书应该读,我也曾经想过。其中有条理有系统的精心结构之作,二千五百年以来恐怕只有半打。“集”是杂货店,“史”和“子”还是杂货店,至于“经”,也只是杂货店,讲到内容,可以说没有一些东西可以给我们改进道德增进智识的帮助的。中国书不够读乐趣,我们要另开生路,辟殖民地,这条生路,就是每个少年必须至少要精通一种外国文字。读外国语要读到有乐而无苦,能做到这地步,书中便有无穷乐趣。希望大家不要怕读书,起初的确要查阅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继续不断做去,那末,在一二年中定可开辟一个乐园,还只怕求知的欲望太大,来不及读呢。我总算是老大哥,今天我就根据我过去三十五年读书的经验,给你们这一个临别的忠告。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