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湾河西岸的夜景很宁静,西面是湖明市的北郊。刚入秋的夜晚不是很冷,微风拂面很是凉爽。
杜秋生在营地篝火旁思考着明天的计划,开始自言自语起来,“明天是周一,文山区的活尸会消失吗?不知道今天的计划是否正确?让大家渡河来这里避难,所需的食物也不多,野外清炖也需要用油盐的基本摄入,时间一长会影响老人的身体。”
杜秋生回头看着营地,大家早已经入睡了,夜晚很安静,只有篝火燃烧木块的声响。杜秋生明日的计划开始有了雏形,他要对他的同伴、家人负责。马湾河西面远处的灯火还是那么的明亮,希望明早的西岸会如今夜的白桦树林一样平静如初。
“喂!杜秋生,你发什么呆!我换你值夜,你快点睡了。”王文勇已经坐到杜秋生身边。
“嗯,我先睡了。时间真快啊,一会就凌晨四点了。”杜秋生停止思考明日的计划,他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的在王文勇肩膀上拍了一下,就走回自己的帐篷休息了。
他有点累了,从遇见女白领尸变到文山区yi闹事件,再然后是自己被活尸感染,伤口自然自愈。
杜秋生躺在帐篷里,努力的想让自己尽快入睡,他希望时间还是在前天夜晚,在夏天烧烤店吃烧烤的夜晚,只是自己酒醉回家做梦,一切都是幻像,明天梦醒还是在自家的床上,一切如初。
早上,韩寺青与王文勇在河边钓鱼,白娜微在营地里制作传统弓箭,今早王文勇已经把传统弓箭的制作方法交给了白娜微。
“吃早饭了。清炖鲫鱼汤,还有风味烤鲤鱼。”苏文静已经做好饭了,两个吊锅在营地里飘着香气。
刚起来的杜秋生看了看手机,时间是早上九点,他与大家坐在一起,户外折叠方桌上放着十六人的早餐,大家开始品尝着今早的美食。
“苏文静的手艺就是不错!这鱼汤的味道很是清香入味啊!不过烤鱼就有点火候过重,焦了一点。”
几位老人开始对今早的美食品头论足,都没有发现白娜微的小脸开始涨的通红,低着头吃着自己做的烤鱼。
心细的苏文静发现白娜微有点不好意思,就连忙说道,“我头一次做烤鱼火候掌握不好,都怪烧饼的小烤箱,一点都不好用。”
王文勇没说话瞪了韩寺青一眼,就继续喝汤了。
吃完早饭后,杜秋生让大家集合开会,开始安排野外课程。“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点简单的生存技巧,之后是人员的分工。
我现在开始讲户外的生存技巧,大家耐心听一下,很有用。
我们现在所处的白桦树林非常大,长度二十三公里、纵深五里。
我们以后可能会进入这片白桦林采集日常物资,我先说一下白桦树目前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第一,白桦树汁是生命之水,有大量维生素。如果我们营地有人入林收集物资,遇到水瓶里没有水源。
我们可以用树汁代替纯水进行临时解渴,但采集时间比较长。所以建议大家在不熟悉环境的时候,收集物资不要走远。
第二,白桦林目前现有的资源,可以做传统弓箭、衣服架、鱼叉、木炭、简易绳等,我们目前入林收集物资时,距离营地不能超过两百米,每次采集两人一队。
下来是营地的工具使用,我来说明一下。
第一,我们目前对白桦林还很陌生,遇到危险时,每个人救援包里都有一个口哨,只要吹响口哨就是释放求救信号,营地的同伴听到求救信号后,必须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赶去支援,并通知其他人有同伴遇险。
第二,每天使用太阳能板给手机、小手电筒充电,目前还用的上,太阳能板是折叠的,可背包里或手拿。但是数量只有四个,出去寻找物资时可以带上一个。
第三,每人个工兵铲、救援包、便携水瓶必须随身带在身上,救援包系在腰上、工兵铲手拿或背在背后都行,还有吊床袋也要背上,它小巧轻便,入林睡吊床可以减少蛇虫鼠蚁的接触。
工兵铲头是多功能锰钢,可以砍树、锯木、挖土,战术钢刀内置二节铲管中,或者外接一端用于防身击刺,合金锥头一般外接使用,可击打玻璃,还有内置打火棒口哨,都可以自由组合。
一会培训结束大家可以交流熟悉下。
我再讲一下木炭的制作工艺,大家找一至二寸的树枝,竖着堆放成四十厘米左右的圆锥体,再用泥巴把树枝糊起来,顶口留十厘米的小孔,椎体挨着地面的部分,四周挖四个十厘米小洞。
制作木炭时,先在圆锥体顶端的小孔处点燃树枝,待充分燃烧后过一段时间,再用泥巴封住圆锥体下面的四个小洞。
充分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火。在圆锥的一侧开出一个小拱门取出木炭。
其中会有较多未充分燃烧的树枝,反复几次就可以制作出较多的木炭。放到干燥防雨的地方保存,木炭方便存放、易燃烧。
好了接下来是最后一项,野外生存培训,传统gong的制作方法由白娜微给大家指导说明。大家现在自由活动。”
上午营地的气氛比较轻松,有王文勇与何艳这对欢喜冤家在营地里打闹。
大家刚刚交流完课程,就看到何艳追着王文勇四处乱跑着,老人也是乐的开心。
白娜微在营地附近制作简易靶场,简易靶场有八个远近不一、高底不同的箭靶、还有一些木块用于移动物体射击练习。王文勇在简易靶场附近搬了五根十厘米粗、两米左右的白桦木,制作了几个木桩,说是练习工兵铲用。
一旁的老人学会救援包的使用技巧后,就回营地那边休息了。
白娜微布置好靶场,杜秋生就开始训练营地仅有的五名年轻人,教他们如何使用现有的工具与武器。
杜秋生走到木桩那边,对大家说道,“我来演示一下工兵铲的使用方法。”
杜秋生挥了几下工兵铲,说“工兵铲的战术钢刀放在铲靶末端用于击刺,这时多功能铲头可以放到铲套里或者折叠。
击刺方法一,双手从上往下力量大速度慢。
击刺方法二,从下往上击刺速度快力量小。
工兵铲的多功能铲头是用来劈砍的,使用铲头时战术钢刀就内置在铲管内,这样不容易伤到自己。
劈砍的方法也有两种,左右四十五度和垂直劈砍目标。我演示一下。”
杜秋生走到木桩跟前,做了几个劈砍动作与击刺动作。
王文勇在一旁看着杜秋生劈砍木桩的样子是一脸不屑,便拿着工兵铲向另一个木桩砍去。
王文勇一百八十斤和一米八的体格不是吹得,十厘米的木桩硬生生被砍进四厘米,不过虎口震得发疼,握着工兵铲的手一松,他便连忙收手插兜,洋装没事人一样。这时的工兵铲头就卡在木桩里,铲管在空中上下来回抖动着。
装着一副人畜无害的王文勇,对大家说道,“都看看,这才叫劈砍,我这手劲如何?”
洪寺青看了一眼王文勇,笑着说“烧饼,如果工兵铲铲头卡在活尸身体里,你一时又拔不出来,你会对活尸说暂停一下吗?我和杜秋生在购物中心遇到的活尸根本不知道疼痛,只有击打头部才有效。”
白娜微也说了一句,“王文勇你的朋友说的很对。你不能用蛮力,需要练习一下技巧。”
旁边的苏文静与何艳,也觉得白娜微说的有道理,就连忙点头如捣蒜的说着,“就是,就是。”
杜秋生又走到简易箭靶那边说道,“好了,我来说下传统弓的使用技巧。
古代蒙古的骑射天下文明,我们现在手中的武器也是简易的传统弓,蒙古人经常在马背上射箭,由于身体来回颠簸,箭支容易从马背上脱落,蒙古人就设计一种适合自己在马背上的射法,箭支不会因为射手骑马而颠簸掉落。
我先简单讲解蒙古射法的基本步骤。我们常见的射法是背囊扫尾式。
箭囊是在射手背后,箭囊使用前,需要每个人调整高低,保证射手取箭支时,手从肩后可以直接摸到箭尾,而不是箭囊过高,导致射手取箭摸到箭身,影响射箭效率。
射手取箭支时,手法是右手大拇指、无名指、中指,三指同时捏着箭尾,箭尾从背后的箭囊取出,右手捏着箭尾向右四十五度快速甩出一个弧度,右手再向下拉,让箭身贴在传统弓的右侧,捏在箭尾的右手,三指开始变化姿势,食指伸直贴在箭尾的箭身上,大拇指与中指夹着箭尾认弦,这时大拇指绕着弓弦向手掌内侧弯曲用力,伸直的食指从箭尾的箭身上开始变化位置,向下扣住大拇指,这时拇指与食指中间会固定好箭尾,保证弓弦上箭支不会脱落。
射手拉弓时,人是侧身右腿向后站立,腰背挺直,箭靶目标在射手的左腿前方。箭弦靠位一般在射手头部嘴角处。
瞄准箭靶时要注意,由于箭支在传统弓右侧,瞄准时要偏左下方一些。
射箭的力度取决于箭弦靠位的位置。靠位在嘴边是小架,靠位在耳垂与下巴根部是中架,靠位在耳后是大架。大架的力度也是最大的,俗称满弓。
背囊扫尾式熟练后,大家可以进行固定靶与移动靶的基础练习。
移动靶技巧是箭靶在射手的左腿前方,人侧身站立移动,还是右腿在后,射手侧身瞄准左腿方向的箭靶,步行前进与后退,进行固定靶的左右移动射击。
最后是骑射的基本弓法练习,站姿、箭弦靠位、取箭手法不变与之前一样,变化的只是左手拿传统弓的位置,要多出一些箭支用左手的手指拿着。箭尾朝上,左手拇指与食指手掌握弓,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握箭支。你们开始练习吧。”
杜秋生讲解完就一个人回营地休息了,他知道下午还有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
靶场这边,女人们学习射箭上手最快的是女警白娜微,下来是王文勇的女友何艳,她大学时是明江区江海第二外语学院的体校生,最后是苏文静,她勉强才学会拉弓。
王文勇比较喜欢工兵铲,对弓箭不是很感兴趣,不过射术也不错,以前和杜秋生在河边玩过。
这边靶场上的两个男人中,箭术最好的是洪寺青,不过女警白娜微也有射箭天赋,与洪寺青比起箭术不分上下,靶场上二人相互较劲。
洪寺青刚射中一个较远的箭靶,女警白娜微的箭支也就紧跟过去,命中在洪寺青箭支的旁边。
激动的何艳闹着要给他们二人增加射箭难度,把简易箭靶那边的木块拿在手里,慢慢的往天上抛着木块,木块在空中慢慢升起落下划出一个个抛物线。
他们二人开始比拼移动物体射击,女警白娜微的天赋似乎比韩寺青更胜一筹,箭支命中目标的次数开始越来越多。苏文静则在一旁给白娜微拍手叫好。
王文勇仍是一脸不屑,去远点的木桩那里练习工兵铲的劈砍动作。
上午杜秋生给同伴做了简单培训后,就一直在自己的帐篷里休息。他知道下午的事情很重要。
午饭后,杜秋生简单做了安排。他让洪思青与白娜微下午留在营地保护大家的安全,顺便教大家制作传统弓箭。
由于昨天时间仓促只做了三把传统弓,杜秋生想让大家下午再做一些传统弓与箭支。
先保证营地六名年轻人有弓箭使用。以后慢慢再制作传统弓,争取营地十六人每人一把传统弓,佩戴二十个箭支。
他又安排王文勇去采集白桦木,昨天杜秋生教过他选择多大的白桦树适合加工制作。苏文静仍是负责生活日常。
杜秋生又给大伙解释下午他要渡河目的,他想查看湖明市的情况是否恢复以及收集物资的计划。
杜秋生知道目前营地的物资比较缺,食物、药物、工具、防具等都不够营地十六人的正常使用,他现在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杜秋生又不想让同伴遇险,他先是在营地统计目前需要的物品后,然后一个人背好旅行包,带上工兵铲与一把消防斧就一个人渡河前往马湾棚户区了。
杜秋生把德国黑背犬留给苏文静照顾了,狗子在营地撒着欢,它不知道眼前的地方是他们以后的营地,不再从前的周末游玩,杜秋生带着它户外撒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