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68年9月28日,晚上九点多,位于东陆国东南沿海G5市的一座巨大、空旷的码头上,几十个装卸工正在从刚刚回港的一艘货轮上下来。跟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十多个装着需要维修的采掘设备的集装箱。
这艘货轮是从距离G5市1550海里、也就是2870公里处、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叫做“马尔斯岛”的工地回来,准备修整几天,然后输送下一批工人和设备。
天空黑漆漆、空气黏糊糊,百米之外的能见度几乎为零。整个G5仿佛笼罩在一片硕大无朋的黑色云团里,让人睁不开眼、喘不上气。这样的天气在如今的G5很常见,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此时的码头装卸场,其他工人忙完手里的活、懒洋洋地走向西边的宿舍区,装卸场这里只剩下最后一台集装箱。两个工人晃着疲乏得简直四分五裂的臂膀、走到集装箱前、打开箱门、用叉车从黑洞洞的箱子里起出一台废弃的配电柜。
叉车从集装箱里缓缓倒退着驶出,来到箱外的空地上。叉车刚停稳,一个黑影突然从配电柜后面“嗖”地闪了出来。不待工人回过神,黑影风一样地奔向码头西边的大门。
这个人显然是预先藏在配电柜后面、随着货轮从马尔斯岛“偷渡”回到G5市区的。从敏捷的身手看去,他大概二十出头;从略显蹒跚的背影看去,似乎有两个二十,甚至更多。此人看来对这里很熟悉。他飞步穿过百米宽的装卸场,猴子一样窜到码头大门口的铁栅旁,从栅门南边的一个一尺多宽的豁口钻了出去。
仿佛晴天里的闷雷,这一状况发生得很突然,加之码头场区里光线昏暗(除了作业区和生活区,几乎没什么灯光),等那两个工人醒过闷来、吆喝上其他同伴、操着家伙追上去的时候,黑影已经距离他们百步开外。
从马尔斯岛到G5,顺风的话,乘船也要差不多两天时间。这期间,躲在集装箱里的黑影肯定已经饥渴难耐,但他此时的速度却极快,鬼影似地冲出了码头。他的身后,赶来的工人在几十米外气喘吁吁地大呼小叫着。
黑影离开了码头,猫着腰钻进大门外半米多高的灌木丛,一边大口喘着气、一边紧张地窥看着四周。依稀可见的天光之下,可以看出这个人体型高大,浑身腱子肉,杂草一样的头发下面是一张冷峻坚毅、还有点儿惶恐不安的面庞,从左眼的眉弓到左鼻孔上方,是一条长长的骇人的伤疤,令人不寒而栗。
他正暗忖着下一步该往哪儿跑,蓦地想起什么,把手伸进上衣,朝贴身的位置摸了摸:嗯,还在。黑影一扭头,瞥见了灌木丛外、通港路北侧停着的一辆没熄火的车子。那是一辆闪着警灯的警车。一个巡逻的小警察正在里面翻看手机,一边嘿嘿地乐着。
当前,G5的治安全部由本地警局雷局长手下的那些警员负责。他们面对的,是一百多万形形色色的人。当然,重点是那些至少看起来心怀不轨的男性。因为财政紧张,警员的数量始终捉襟见肘,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为了缓解警方的压力、减少“莫须有”的治安隐患,G5在前段时间出台了“宵禁”的政策。
现在,距离宵禁还差十几分钟的光景。坐在警车里的这位,正是按着预定的时间、来到预定的地点、例行预定的出巡任务,在此查看是否有人违规夜出。但微薄的薪水很难让人提起精神,看看手机、思想上开个小差也是人之常情,至少没有中途溜号。
警员先生正意兴盎然地“嘿嘿”乐着,灌木丛里的那个人猫着腰溜了过去。他悄没声儿地摸到警车边儿上、猛地拉开车门,没等对方做声,伸出铁钵一样的拳头、两下击晕了警察,然后把他拉出汽车,用警察腰间的手铐把他反手铐住、扔到路边的斜坡下,转身上车。随着一声轰鸣,警车沿着通港路往西飞驰而去。
再说那些工人。他们没追上那名男子,喘着粗气走回码头。
“用不用跟哥利亚说一声?”一个工人问旁边的工友。
“跟他说干嘛?只当没看见。”对方喷着疲惫的鼻息回道。
“说得轻巧,”第三个插嘴道,“这事要是让利先生知道了,锅还得咱们背!你说呢,黑头?”
几个工人放缓步子,边走边商量是否将此事上报。商量的结果是:必须上报。
这个时候,码头装卸栈桥靠近岸边的一侧,作为码头管理方驻地的一栋四层高的小楼,三层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工人们口中的那个利先生,正穿着华丽的睡袍,站在办公室窗前,轻轻地摇晃着握在手里的一杯红酒,欣赏着夜幕下自己的产业。
这栋小楼看上去很朴素、很单调,内里却相当的精致奢靡。利先生所在的这间颇为贵气的办公室,里面的铺排陈设和码头的空旷乏味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大多数G5普通市民居住的所谓的“鸽寨”而言,这里简直是天堂。
利先生正站在窗口、品着醇厚的红酒,一个看上去二十多岁、身高将近两米五的巨人般的男子猛地推门进来,对利先生囊生囊气地叫道:“利先生,有……个人跑了!”
利先生缓缓地回过身,扶了一下金边眼镜、抿了一口酒、用略带沙哑的嗓音低声质问:“为什么不先敲门?”
“急事!”
“有多急?”说着,利先生朝巨人勾了勾手指。巨人几步来到利先生跟前。他的脑袋几乎顶到了天花板,身影遮住了半个房间的光线。巨人刚要开口,利先生突然对他嚷道:“下次先敲门!能记住吗?”
巨人硕大的身躯一震,诚惶诚恐地点点头:“真……急事!有个人跑了,应该是从岛上过来的。黑头他们刚告诉我的……”
“我看到了。”利先生胸有成竹,“咕咚”一口干了杯中酒,扭过头盯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和同样漆黑的码头。看了一会儿,利先生转过身,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幽幽地对巨人说:“现在去吧,看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巨人快步走向门口。
“哥利亚,不用着急,他跑不了。”利先生说完,转过身继续望向窗外。被叫做“哥利亚”的巨人般的男子有些困惑,却没敢多问,倒退着离开了办公室。
哥利亚离开后,利先生缓步走到沙发那边,从茶几上拿起电话,拨通一个号码:“喂?周市长,抱歉这么晚打扰你……嗯,有个人跑了,从马尔斯那边潜逃回来的,然后从码头跑了……OK、OK,在下明白……”
放下电话,利先生“哼”地冷笑一声,拿起桌上的象牙烟斗,猛吸了一口,将烟雾喷向空中。
如今这个时节,因为能源的极度匮乏,汽车等以石油为动力的交通工具早就成为G5的奢侈品,绝大部分人的出行都是选择肮脏拥挤的公交车或者自行车,短途的干脆步行。当然,这种情况不光是G5,世界上很多国家此时都面临着能源奇缺的难题。在G5市,除了市政厅的官员以及外资、医院、警察、消防等机构,只有极少数财阀权贵才拥有汽车,特别是轿跑这样的高档车。
比如眼下这辆白色的轿跑。
车里,坐着两个年轻人,高思和袁子芊。
高思,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刚过完23岁生日的G5市高远神经医学研究所的首席程序员;袁子芊,G5市袁氏建筑集团袁道安先生的千金。袁子芊的哥哥袁子维,不久前在那个男子逃出来的码头南边几公里外盖了一栋海滨别墅——一座占地数千平米的三层纯玻璃小楼。今晚,袁子维邀请高思和妹妹一同过去派对。
高思的轿跑往东飞驰的时候,那辆被逃跑的男人劫持的警车正从码头向西飞快地窜来。
逃出来的男人坐在车里,两手死死把着方向盘,张皇失措地东瞧西望着,好像身边危机四伏的黑暗会随时把他吞噬。也许是过于疲惫,也许是神经高度紧张,抑或是技术生疏,这个人渐渐有些把持不住车子了。
轿跑和警车相向飞速行驶着。两车相距不过一公里,然后是八百米、六百米、三百米……
咣!一声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