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太空回信
天博一行人怀着焦急的心情等待,并为此条信息的回复时刻做好了准备。考虑到对方发信息坐标与地球的距离,以及当时全球各国信息在宇宙中的传播速度,对方接受信息和回复信息的时间将在几千年之后。高层领导决定成立特别行动组,行动组将以60岁为一个年龄轮回设定,由5人构成,负责外形生物发回信息后的信息整合,分析,破解以及协商发布等一系列事宜,特别行动组设置一名接收人,也是行动组的组长,负责行动组的一切重大决定,而第一届行动组的组长便是王天博。
之后的时间里,行动组作为整个1015唯一闲散部门,除了主要接受收人王天博之外,其他人员都被借调到1015的其他部门,参与其他各项航天事业研究。面对其他同事的一一调离,王天博就成了整个1015唯一的“闲人”,过上了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老生活。2029年的一天,王天博拿着保温杯走进接收室,电脑屏幕上出现规则的跳动亮点,对方回信了!这么快!这是王天博脑海中的第一想法,扔掉手中的东西,冲向屏幕,王天博忐忑不安地打开信息,对方传送的是15秒的语音信息,语音中对方一直在重复一个词“will will will will will”王天博将信息上报领导高层。
经过高层调整,行动组的成员再次聚集,针对这段信息行动组做了一系列研究最终得出如下结论:
1.对方从接受信息到回复信息,只用了短短的4年,说明对方的文明远远高于地球之上,也许比地球文明已经发达几千年。但考虑到我们信息的发送速度,我们是不可能这么快到达对方的坐标,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对方这么快给予回复呢?
2.对方的回信一直重复一个词,是对方在回答我们的第一个问题还是对方给予我们的警告?
针对以上问题,接收组以及研究组的成员开始不断的研究,并将发送信息的外星生物按照第二段语音信息内容称为威尔。十几年的研究,在研究组里出现了两个派别,其中一个派别认为对方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回信,说明对方的位置距离我们很近,也就是说对方已经不在太阳系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太阳系,甚至已经距离地球很近了,而对方的信息内容,是想要和我们交换的某种信息,也许是基因构成也许是其他地球的物资,这一派称为交换派。另一派则认为对方并没有收到我们的回信,这和第一条信息一样是对方先后发出的信息,信息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对方的求助信息,等待宇宙中生物的回信,被称为求助派。而王天博处于两个派别的求助派,只是王天博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是为什么对方第二条信息用15秒来重复相同的词儿,有没有可能我们对信息的解读是错的呢?如果是错的那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日复一日,王天博在研究室一遍又一遍的研究对方的两条信息,时光匆匆流逝。2050年,王天博终于再次解读出对方的信息:对方的第一条信息确实是求救信息,但一条信息现有的信息不是一条完整的信息,而是半条信息,这半条信息的内容是求救信息,大概内容如下:
这里是尼亚坦星球的幸存者!听到请回答!尼亚坦已经毁灭,听到请回答!太阳系有生命物种吗?请!
59年前,当王天博第一次破解出这段外星文字的意思时,王天博被开心冲昏了头脑,知道对方是星球幸存者后,所有人从主观意识上自然而然的认为最后一个字“请”字是对方在请求援助。但对方的第二条语音信息的文字才会是15秒循环两个字,这两个字的意思就不是求救信息,而是预警文字“快逃!”,所以这不是两条消息,而是一条消息被分成了两段,就想是我们手机发送超微信声音的讯息的时候,因为手滑或者某些原因让一条讯息成为两条。也就是说对方的完整信息是:
这里是尼亚坦星球的幸存者!听到请回答!尼亚坦已经毁灭,听到请回答!太阳系有生命物种吗?请快逃!快逃!快逃!快逃!
当王天博解读出这样的消息时,带领着学生李丽一同整合了这些年太阳的数据得出太阳的引力正在逐渐减弱即将消失,也就是说以太阳为中心的八大行星即将脱离太阳成为银行系中的流浪者,更恐怖的是因为失去引力这些行星将会不断相互撞击,直到融合或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