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视频科普古人,改变历史进程

第16章 五代乱世的根源

  【所以你现在知道中晚唐的藩镇割据为什么就迟迟的解决不了了吧?】

  【因为在之前的朝代,你面对的是一个将领,你可以打败他,收服他,甚至暗算他。】

  【你把这个具体的人解决掉啊,那他的兵权就是你的了。】

  【你这样收兵权当然相对容易。】

  【但是从中晚唐到五代十国这段时间,你面对的不是将帅呀。】

  【用柳宗元的话说,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呀。】

  【你面对的是一群来自于五湖四海,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利益不同的兵油子们。】

  【你反而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了。】

  【这时候你光解决一个叛乱的节度使是没意义的。】

  【因为这些兵卒们大不了再推举一个新的节度使当他们的代言人。】

  【甚至有些节度使可能自身也不想作乱,他们也是被兵粹们裹挟起来的,所以直接就是个没完没了。】

  【而中晚唐的皇帝们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以后,他们怎么解决还能怎么解决?要么萝卜,要么打棒槌,萝卜就是不停的给这些士兵们赏赐,允许他们当地的赋税不用上交。】

  【哎,你们自己留着花吧。】

  【说白了就是花钱买忠诚。】

  【但花钱买来的忠诚往往只能换取一时的和平。】

  【你今天给他们好处了,他们谢主隆恩说,以后再也不反叛朝廷了。】

  【可明天你稍微动他们的利益啊,他们就急眼了,天杀的,朝廷虐待我们这些将士们了,我们用拥立一个节度使跟朝廷干吧。】

  【所以长此以往,唐朝皇帝发现萝卜不行了,那咋办,上大棒吧?】

  【比如唐宪宗就试图削减各个藩镇的兵额,但他这个没意义啊。】

  【你兵额削减了,人家难道就不能招兵了吗?】

  【人家大可以瞒着你继续招啊。】

  【而且这种事儿你还不敢派人查。】

  【你敢查啊,人家当场就是夭寿了。朝廷居然不信任我们这些忠心耿耿的将士们,我们拥立一个节度使跟朝廷干吧。】

  【所以这就等于是一个死结。】

  【当时社会上的游戏规则是,节度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皇帝,而是来自于士兵们。】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叫:权力只对他的来源负责。】

  【所以换你是节度使,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你想让你的利益最大化,那么你是讨好皇上更好呢?还是讨好士兵们更好?】

  【那肯定还是士兵们吧。】

  【所以中晚唐五代的节度使们其实是士兵集体意志的体现。】

  【你作为一个节度使,如果能保证士兵们的集体利益,那么就可以命令士兵们为你打仗,甚至杀掉个别的士兵都可以。】

  【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违反了士兵们的集体利益,那么士兵们不介意杀掉你,再拥立另一个人当他们的节度使。】

  〈很显然,小日子[日本国旗]盛唐气象没学到,五代下克上的习俗倒是学到精髓了[狗头叼花][狗头叼花]〉

  【到了五代时国这种下克上的风气愈演愈烈,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唐庄宗李存勖,一生灭后梁,定前蜀,破契丹,战功赫赫,号称五代第一战神。】

  【按理来讲,在军队中应该威望很高了吧?】

  【没用,他是怎么垮台的呢?】

  【欧阳修说什么怜人误国啊,都是欲加之罪,儿戏之言。】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但凡是个成年人,都知道你宠信几个戏子,这算什么芝麻大小的事啊?】

  【真实原因还是枪杆子没握好。】

  【比如邺城之变,最开始闹事的不过是一个叫皇甫晖的小兵。】

  【当时是因为李存勖对魏博士兵的打压,造成了士兵中有不满的情绪,而这个皇甫晖因为赌钱赌输了,于是就煽动起了士兵,士兵一起挟持了魏博节度使杨仁晟,要他带领大家叛变。】

  【杨仁晟对李存勖还是很忠心的呀,又宁死不从。】

  【士兵是二话不说杀了杨仁晟,然后他们又去找了另一个将领要拥立他。】

  【这个将领也不干啊,再杀。】

  【最后是去找了赵在礼,赵在礼也不想干,翻墙跑路给拽住脚扯了下来。】

  【士兵给他看前面两个人的首级啊,赵在礼害怕了,这才不得已当了这个领头的造反主帅。】

  【那魏博一反,直接给了朝野中反对李存勖的人可乘之机,李存勖派李嗣源去平叛。而李嗣源转头就和叛军就合流,在其带领下推翻了李存勖。】

  〈[日本国旗]:上洛!上洛![狗头]〉

  〈这回是真上洛。〉

  【你看看,五代第一战神啊,就这么戏剧性的完蛋了。】

  ……

  五代十国

  后唐.庄宗时期

  金碧辉煌的皇宫内,一座临时搭建的戏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赏芳春,暖风飘箔。

  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

  杏桃红,开繁萼……”

  台上,一位身着华丽戏服的雄壮男子正深情地唱着曲,他的声音高亢而富有穿透力。

  而脚下步伐却如乱舞,似行军般急切却又不失节奏,与其他怜人配合相得益彰,丝毫不见生疏。

  就在李存勖沉浸在戏曲的世界中时,天幕上的一段话语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将他拉回了残酷的现实。

  天幕所述,正是他未来的悲惨下场,以及那困扰了整个中晚唐与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之困。

  李存勖化着妆,面若桃花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怒目圆睁,仿佛要将天幕撕个粉碎。

  “好啊,李嗣源这个孽畜,枉朕如此信任他,他就是这么回报朕的?”

  “来人,将李嗣源给我抓来!”

  片刻后。

  一队侍卫回来复命,抱拳道:“陛下,李嗣源跑了!寻遍其府也无踪迹!”

  “好,好啊!他还敢跑?!”

  李存勖扭头对一旁翰林道:“起诏!朕闻逆贼李嗣源,犯下滔天大罪,危害社稷,扰乱民心。朕心震怒,誓除此贼以安天下。

  今昭告天下,凡我臣民,皆须留意此贼行踪,若有能将其擒获或杀死者,朕必重重赏赐,金银财宝、高官厚禄,皆不在话下。朕言出必行,绝不食言。望我臣民,奋勇向前,共襄此义举,以保我朝安宁,以彰朕之威德。”

  “诺!”

  翰林起笔快速书写,很快就书写出原稿,经过驿站分发,不断向全国各地州县传去。

  传下通缉令,李存勖怒气渐消,思虑偏向魏博兵一事,按天幕所说,因为自己的打压,魏博兵才造反了,如今再撤销打压政策肯定也来不及,而原本的平叛主将也是个白眼狼。

  看来只能自己亲征了,暂且压下此事,再看天幕后续所说如何解决藩镇问题。

  不过这小日子是何国?大唐盛世的气度不学,要学这乱世气象?莫非乃禽兽之国,崇尚暴力?

  ……

  北宋.仁宗时期

  汴梁,大内

  庆历三年,天章阁内,宋仁宗赵祯与范仲淹、欧阳修等一干重臣正襟危坐,商讨着新政以图富国强兵。

  却见天幕上竟显现出欧阳修所修《新唐书》的片段,并配以旁白:“欧阳修说什么怜人误国,皆是欲加之罪,儿戏之言。”

  此言一出,阁内众臣皆是一愣,随即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纷纷打趣欧阳修。

  范仲淹笑道:“欧阳公啊,你这《新唐书》竟成了儿戏之言,可要让后人如何看待我等史官啊?”

  欧阳修闻言面不改色,缓道:“范公此言差矣。吾等修史,非为完全还原历史,而是欲以春秋笔法,劝诫世人。怜人误国之事,自古有之,吾不过借此以警世人,莫重蹈覆辙。”

  赵祯闻言,颔首道:“欧阳爱卿言之有理。修史之要,在于劝善惩恶,以史为鉴。”

  韩琦也笑道:“欧阳公勿要介怀,吾等还是专注于新政,以图大宋昌盛。”

  欧阳修闻言,微微一笑道:“韩公所言极是。吾等身为臣子,当以国家为重,新政之事,吾等自当竭尽全力。”

  插科打诨三两句,众人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政之上,继续商讨着富国强兵之策。

  ……

  唐朝.太宗时期

  太极宫

  御花园中,春风和煦,花香袭人。

  李世民携长孙皇后,公主李明达,以及李治漫步于花径之上,享受着勤政后难得的放松与宁静温馨。

  天幕中简略说明了李存勖的辉煌战果和凄惨结局。

  李世民凝视天幕,神色凝重。

  “朕观李存勖之事,心中甚感悲凉,此子骁勇善战颇有几分类我,倒也不愧是我李氏后人,不知此人是不是新唐书所写的新唐皇帝,其国号后唐,应是如此吧?

  可惜朕的爱兵之道他却是没有学到分毫,以至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令人扼腕叹息。就如昔日霸王,虽勇猛无比,然亦因失却军心,终致乌江自刎。孟子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不虚。然得军心者,亦能安邦定国。”

  长孙皇后凤唇轻启道:“陛下所言极是。民心、军心,都乃国家之根本。李存勖之败,实乃丢失二者所致。臣妾想,后世士兵竟骄纵至此,必有其因。不知是哪个不肖子孙使我大唐皇室大权旁落至此,以致兵将悍勇,目无天子。”

  李明达虽年幼,可自小在李世民身边长大,自是聪慧,她眨了眨眼可爱道:“阿耶,那李存勖的士兵们为何要反他呢?他们不是应该听从皇帝之命吗?”

  李世民看着李明达稚嫩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耐心解释道:“小兕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士兵们亦是如此,他们既是国家的守护者,亦是国家的基石。若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心生不满,便会如潮水般翻涌,推翻高高在上的皇帝,乃至颠覆国家。所以,为君者,须得谨记以德治国,以法安邦,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一旁李治闻言,若有所思,问道:“那阿耶,大唐的士兵们会不会也像李存勖的士兵们一样呢?”

  李世民摇摇头,目光坚定道:“不会的。朕自登基以来,一直秉持着薄赋商俭,救灾恤贫的政策。

  朕深知民心、军心之重,故一直努力治理国家,保障百姓和士兵们的利益。朕要让大唐的士兵们知道,他们是大唐的骄傲,是大唐的勇士。他们的忠诚与勇敢,将永远被铭记在史册之上。”

  长孙皇后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兕子,稚奴,你们父皇一直都很重视军心民心。绝不会重蹈李存勖覆辙。”

  李明达和李治闻言,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他们知道,只要有阿耶在,大唐就一定会越来越好,因为阿耶是天底下最厉害的皇帝!

  ……

  唐朝.肃宗时期

  庆应元年,神龙殿内,烛光映照出李隆基苍老憔悴的面容。

  看着天幕说着李存勖的兴亡,浑浊的双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辉煌,也看到了晚年面临的困境。

  李存勖前期的雄才大略与后期的昏庸无道,尤其是都喜爱音乐,这一切让他深感共鸣。

  “唉,朕与李存勖,何其相似。”李隆基长叹一声,老迈无力的声音中充斥悔恨。

  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那时的他意气风发,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登临大宝,开创开元盛世,使大唐国力达到巅峰。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沉溺酒色,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安史之乱。

  “朕虽有心赎罪,但如暗夜中的烛火,又怎能点亮黑暗。”

  “呜呼,哀哉~”

  李隆基喃喃自语,声音颤抖愈发无力。

  “咚~”

  终究,他身体中最后一丝气力被黑暗吞噬,无力的砸倒在神龙殿的地面。

  ……

  武周

  神都洛阳

  九州池畔,武则天、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正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池中金鱼争食的美景。

  突然,天幕上的一条关于小日子的弹幕吸引了她们的注意力。

  “小日子?这称呼好生奇怪。”武则天眉头微皱,目光中透露出疑惑。

  她虽贵为女帝,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小日子”一词,却是闻所未闻。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也是一脸茫然,表示未曾听过此称呼纷纷猜测这或许是对某个小国的别称。但如此残暴凶残,目无纲常的描述,着实让她们感到震惊。

  正当二人议论之际,弹幕中紧跟的旗帜却吸引了武则天注意力。

  武则天定睛一看,那旗帜上的图案竟与记忆中日本国使者来大唐,请求赐名时带着的国旗图案颇为相似。

  她心中一惊,仿佛想起了什么:“这……这不是日本国旗吗?”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天幕上的旗帜。经过一番仔细辨认,她们终于确认了这就是日本国旗。

  “原来‘小日子’指的就是日本国!”武则天恍然大悟,语气中带着几分震怒。

  “那日本国使者请求赐名时谦卑有礼,颇熟悉我华夏礼仪,朕还以为是个君子之国,慕我华夏国风,特来学习。没想到其国竟会如此残暴无道,真是禽兽之国啊!”

  太平公主更是义愤填膺:“这日本国简直比突厥还蛮夷!无父无君,目无尊上!枉我武周曾赐予其恩典册封。陛下,若有机会,儿臣定当亲自领兵,荡平其国,以正天道!”

  然而,武则天却摇了摇头,打断了太平公主的话:“太平,切勿冲动。日本国之事,天高地远,远离天朝。且地小岛荒,如同鸡肋。便暂且停了这禽兽之国的外交和朝贡,以后不需要日本国人踏入武周一步!”

  上官婉儿也表示赞同:“不错,日本国虽令人愤慨,但与我武周无关,与其断交小施惩戒即可。”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