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视频科普古人,改变历史进程

第22章 后世医术不行?牛肉面!

  天幕画面还在继续,秦晔出停着钢铁长龙的地下墓道,返回地面。

  那墓道门口,赫然停着一堆黄色的轻装两轮车。

  秦晔拿出之前他们见过的长方体物品,对着其中一辆黄色两轮车晃了晃,那两轮车就发出一声叮的响声,随后便跨上两轮车,扬长而去。

  各朝古人看之大惊,这轻装两轮车居然不用上锁,没有人看管,只是被那长方形物体轻轻一晃就可以开走?

  古人并不傻,他们立马想到了几种可能,此物过于廉价,因此无需专门看管,而且如同制式武器一样,可以批量制造。

  至于为何可以随意骑走,可能就如同农村中公用的农具,是用来方便大家的。

  而秦晔手中的长方体物品则是类似路引之类的身份证明,用来记录是谁借用了。

  想明白如此,众古人羡慕不已,如此神驹都可以随便借用,后世人真幸福啊!

  但有些人却不这么想。

  ……

  明朝.嘉靖时期

  朱厚熜再次爆起,毫无帝王威严。

  “御器之术!这是御器之术!”

  “那人手中拿着的长方体物体就是用来以器御器的仙器!”

  “传说上古有仙人,御剑行天下,朝游北海而暮苍梧,此术虽比不得缩地成寸,但却更有仙人风骨。”

  又对一旁小道士道:“不去武当山了,备架去纯阳宫!”

  小道士无言以对,只得唯唯诺诺道:“谨遵陛下圣谕。”

  ……

  只见那秦晔双脚猛蹬,骑的飞快。从墓道口的人流稀少,到越骑人越多,逐渐变的车水马龙,摩肩擦踵,直至寸步难行。

  秦晔干脆直接放弃骑车,将其停到路边,准备步行到医院。

  众古人打起精神,下车了,肯定是到目的地了,且看看这后世人准备去哪里。

  步行几十米,秦晔终于来到医院中。

  放眼望去,那大门上赫然写着“协济医院”四个飘逸大字。

  顾名思义,协乃帮助,济乃救助,协济医院,定是治病救人之所。

  各朝古人立马精神一震,聚精会神起来,不敢遗漏分毫。

  各朝医者则纷纷赞叹,此医者之院有大爱,看来后世医者颇有医德。

  古代讲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为官救天下,为医救一人,都是大功德。

  何况古代死亡率极高,人均寿命短,即使帝王将相的孩子也极容易夭折。

  达官贵人生了一堆孩子,最后全部夭折,以至于绝后的事也屡见不鲜。

  对于重视传宗接代的古人来说,这是极为悲剧和难以承受的,因此古人对医术也很为重视,这可是危急时刻可以救命的东西!

  倒要看看后世医术如何,怎么治病救人,别的不说,就这医院看着气派至极,里面的医生估计便非同小可。

  秦晔早就在医院小程序上提前挂号了,而且协济医院他也来过多次,各项流程也非常熟悉了。

  看着手机上的导航,穿过密集的人群直奔内科楼9层神经内科而去。

  拿出手机对挂号机打卡,进入排队状态,看了下,自己是29号,还差两个排到自己,便在坐在大厅座椅上刷手机等待。

  众古人看的一脸懵逼,发生什么了?来医院不是应该看病吗?你在这里等着干什么?这医院倒是挺大的,可坐堂大夫在呢?

  手里的长方体物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啊!

  怎么后世人人都在玩这个东西啊!这东西到底干啥的啊!

  “29号秦晔请到5诊室来!”

  等待了十几分钟,一声机械女声提示音喊到秦晔的名字。

  秦晔闻言立马收起手机直奔5诊室而去。

  各朝古人再次望去,原来这小子叫秦晔啊!看了你一天了,而且竟是些无趣的赶路,虽然后世的事物令他们很惊奇甚至惊吓就是了。

  也不知此人和天幕什么关系,难不成是老天私生子?

  ……

  秦朝

  嬴政看着天幕中的男子,摩挲着下巴自语道:“姓秦?莫非是我大秦后人?能让天幕一直播放此人行程,看来我大秦确实有天眷。”

  一旁赵高恭维道:“陛下圣明,以至我大秦有天佑,其福泽之甚更是绵延后裔。”

  嬴政大笑:“此言不虚,这后世的秦晔小子就是我大秦万世绵延的佐证!能得天幕所照,定非凡人!”

  ……

  秦晔步入诊室,一头顶地中海,面色憔悴,眼圈发黑,圆脸发福的白大褂中年男医生坐在电脑后开口问道:“有什么不舒服?叫什么?”

  各朝古人看着这医生顿时面色古怪,这就是后世的医生?

  额,这位医生虽说算不上难看吧,但也可以说是其貌不扬,形同路人。

  这憔悴的样子,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纵欲过度?

  各朝医者纷纷轻唾一口,简直妄为医者!

  身为医者竟能把自己搞的如此模样?

  头发稀疏,面容憔悴,一看就是气血两虚,肾亏津耗之象。

  庸医,这绝对是庸医,连养生都不会,何况看病?

  众医者心中顿感失望,还以为可以学到后世的医术呢,没想到是个水货,怕是连自家学徒都不如。

  一点也没有他们想象中仙风道骨,杏林圣手的样子。

  要知道古代医生地位虽然不高,但是能学医的大部分都是读书人出身,只是科举不顺,才转行去当的医生,因此可以算是儒医,往往很有学问且气度儒雅。

  ……

  明朝

  无数医户看了天幕中的医生轻舒一口气,还以为就他们大明的大夫是水货呢。

  毕竟能治死两皇帝的朝代确实不多。

  没办法,家传的行当,不当也不也不行啊,不然谁愿意当这鬼医户啊!

  这医户和匠户也没啥区别,但是真当学医和手艺活一样是熟能生巧的东西吗!

  明朝众医户纷纷生出对朱元璋的怨气,你发明的好制度啊!知不知道学医很看天赋的!

  你老朱不会真以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吧?

  老朱:难道我家标儿不是龙种?

  ……

  秦晔坐到医生对面,说道:“刘教授,我昨晚上睡前刷视频,突然感觉大脑一阵抽痛,以为自己就要猝死了,然后就昏迷过去了,但是早上醒来我又好好的,啥事没有,甚至感觉脑子都比以往清醒几分。”

  刘教授闻言脸色古怪,边说边拿起去脖子上的听诊器道:“你说的有点前后矛盾,我感觉像脑梗,但又不像,怎么可能醒来还清醒一些呢?先别说话,我查体看看。”

  言罢,刘教授将听诊器放在秦晔心脏处听了一会,又挪到其他地方听了听。

  片刻后,便将其听诊器收起,拿起病历单边写边说道:“心率心音都基本正常,这样,你先去做个心电图,查个脑部核磁,出结果再来找我,好吧。”

  “好的好的,没问题,谢谢刘教授!”

  秦晔礼貌回话。

  待刘教授写完病历单,秦晔收起,便转身出门,扫码缴费,直奔医技楼。

  在医技楼做了心电,查了脑部核磁。

  心电当场出结果,核磁说是要下午2点后才出结果,秦晔先溜之大吉,准备下午再来。

  因为来医院,想着检查可能要空腹,所以早饭都没吃,正好连中饭一起吃了。

  下午拿结果,回家睡个觉就上夜班,我真是个计划通,秦晔心想。

  便出了医院准备找家小面馆随便吃点,天气炎热,吃不下太多。

  ……

  各朝医者看着天幕,露出我不懂,但我大为震撼的表情。

  这都是什么玩意?

  那大夫先是拿个铁条焊铁片在秦晔胸口听来听去,这个他们还勉强能看懂,望闻问切嘛,这应该是后世用来“切”的一种工具。

  但是后来的胸口贴似乎是药片的东西(心电),和进一个铁罐头里面躺着(核磁),他们是完全看不懂。

  心电是什么,核磁又是什么?

  心安能放电乎?那人岂不是就电死?简直荒谬!

  这和他们学的医术完全不沾边啊!

  而且检查完了,居然还要一两个个时辰才能出结果?

  这后世的东西什么鬼啊,看不懂,完全看不懂。

  听那秦晔小子所说,那他病分明就是风疾,若要他们治疗,当以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即可除根,快速见效,简单方便。

  哪像后世脱裤子放屁,磨磨唧唧搞一堆有的没的。

  众医者面露不屑。

  后世医术,菜!

  古代医术,行!

  扁鹊看着天幕摇头,准备给蔡桓公收尸。

  张仲景看着天幕摇头,继续去钻研他的伤寒。

  华佗看着天幕摇头,准备去给曹操做开颅手术。

  刘文泰看着天幕摇头,准备再治个皇帝以谢天恩。

  ……

  协济医院附近一家面馆内,秦晔面前放着一碗襄阳牛肉面,旁边放着一瓶2升大瓶可乐。

  红油汤底配合劲道的面条,薄如蝉翼的牛肉,翠绿的葱花,共同点缀出一碗令人口齿生津的牛肉面。

  秦晔熟练的取出两根一次性筷子,相互摩擦去除毛刺,一口面条,一口牛肉,一口快乐水大快朵颐起来,看的各朝古人口水欲滴。

  ……

  战国.魏国

  正在给魏惠王表演宰牛的庖丁放下屠刀,看着天幕里的牛肉,不禁赞道:“好刀工,竟能将肉切到如此地步,薄可透光,薄厚一致,这厨师刀工已经臻至化境,到了取肉而不杀牛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魏惠王大笑:“此人刀工与你如何?”

  庖丁谦虚道:“我已入道,此人是技近乎道,不可同日而语。”

  魏惠王鼓掌:“嘻,大善!”

  ……

  周朝

  某位周天子看着天幕中的牛肉面,再看看自己桌前的淳熬(肉沫稻米盖浇饭)、淳毋(肉沫黄米盖浇饭)、炮豚(蒸乳猪)、炮牂(蒸羊羔)、擣珍(里脊肉丸?)、渍(刺身)、熬(肉干)、肝肎(烤狗肝)八珍,心中一阵烦闷。

  这些玩意除了咸就是油腻,以前还不觉得,现在和天幕上的牛肉面一对比,瞬间就感觉吃腻了。

  ……

  唐朝.太宗时期

  众所周知,身为西北人,爱吃面是天性。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的鲜红欲滴的牛肉面两眼放光,对一旁长孙皇后道:“观音婢,咱们多久没吃面了?”

  一旁跟着的李明达闻言,看着天幕口水都要流下来了,一脸期待的看着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掩嘴轻笑,瞪了一眼李明达,吓得小兕子瑟瑟发抖。

  “没多久,也就午时刚吃过。”

  李世民尴尬一笑,挠头道:“是嘛?最近国事繁忙,给朕忙的晕头转向,连中午吃啥都想不起来了。”

  长孙皇后白了李世民一眼,没好气道:“陛下,牛肉面虽诱人,然耕牛乃农业之本,不可轻杀。

  我大唐还在与民修养,农田待耕,杀牛伤农,实为不智之举。

  且节俭乃治国要义,陛下当以身作则,倡节俭,戒奢侈,莫让口腹之欲蒙蔽双眼。”

  李世民闻言也不装傻充愣,拉着长孙皇后的手正色道:“观音婢教训的是,是朕的不对,以后不会再犯了。”

  ……

  北宋.徽宗时期

  景阳冈下的酒家

  武松大摇大摆的进了铺子,坐上一张长凳看着天幕大喊道:“店家,来二斤牛肉下面,就做成天幕里的这样的,再来一壶酒!”

  后厨的店家闻言立马赶了出来,也瞧着天幕道:“客官实在不好意思,咱家铺子做不了这牛肉面!”

  武松闻言牛眼一瞪,怒拍桌案道:“为何做不了?有肉有面,岂不就是牛肉面?莫非店家这没有牛肉?”

  店家哈腰躬身,搓手回道:“有有有,牛肉咱家铺子有的是,就是二十斤也给客官搞来!”

  “那你为何说做不了这么牛肉面!”

  “诶,客官这就不懂了,汤好面好,汤差面差,汤乃面之魂。以我之见,这牛肉面的精髓在于汤,而不是面,可这面好做,汤却是难以模仿啊!

  我这不是怕客官砸了我家铺子,才事先和您说清楚嘛?”

  店家小心翼翼的看着武松,打量他那身肌肉虬结,宛若虎豹的强壮体魄。

  武松闻言大笑:“哈哈,店家客气了,俺武松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你只管做,就算不好吃,我也不会砸你的铺子。俺也就是尝个鲜,你拿出自己全部本事就好。”

  片刻后,武松吃着熟牛肉配清汤寡水的素面,看着天幕里的红油牛肉面,叹了一口气:“悔不听店家之言!”

  转头道:“店家的,再来二斤熟牛肉,一壶酒!”

  “好嘞!”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