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楼:贾敬,他真成仙了!

第142章 大戏开幕

  要是在夜幕中一直有人看着这位副侍的一举一动的话,便能看到这位新任副侍冷峻的表情。

  大红灯笼照在他脸上,眼神幽邃。

  他喃喃道:“义父,保义,活着真的比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有意义啊。”

  说完,他忽然止步,抬头望月,想着那位太子殿下到底要在什么时候才准备起事。

  其实此刻,与他想法相同的还有那位温思远的学生,杨艾。

  这位决心成为温思远精神意志延续的读书人,站在温府院里看着夜空,紧皱眉头。

  这场金陵城里即将要发生的大事其中细节他都已经知道的七七八八,这既是温思远想给他的东西,同时又是温思远要考验他的东西。

  太子何时起事?

  义忠亲王到底能不能被义忠王妃说服?

  都值得让人深思。

  还有……

  杨艾忽然一惊。

  猛然回头。

  已经确认自己这位学生的确忠心耿耿的温思远站在远处,轻声张口。

  “想通了?”

  杨艾吓出一身冷汗,木然点头。

  温思远呵呵一笑。

  时至今日,或者说直到上一刻,除开知道事情全貌的极少数那几个其余人似乎都忽略了一件事情。

  直到杨艾想通了这件事当中的紧要地方。

  为何在金陵城内局势算不上是晦暗不明的情况下,那位皇帝陛下一直无动于衷,除去之前召见过六部尚书和几位镇玄司官员,以及将谢保义秘密处死之外,便没有再做过什么事情。

  太过于平淡。

  这座金陵城里威望最高的是温思远,军事才能和野心最大的是北静王与太子,最不想争的是义忠亲王,一直希望金陵城大乱的是云思。

  可这座金陵城的主人,是大周皇帝。

  这一点毋庸置疑。

  因此在金陵城里要生事,怎么能让那位皇帝陛下不闻不问。

  他不该摆出这样的姿态。

  唯一能够解释的理由便是那位皇帝陛下也在想些什么事情,或许正在做些什么事情。

  “可皇帝陛下在深宫之中,能做出些什么来逆转局势?”

  杨艾实在是有些不理解,他紧皱眉头。

  温思远走过来,平静说道:“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瞒着你的了,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其实都在陛下的掌控之中,况且当年还有件隐秘,北静王看似是因为自家母妃的原因才被贬谪到了边军之中,但你有没有仔细想过,如若当年夺嫡大乱的时候,这位王爷留在金陵,那当今陛下还能顺利的登上龙椅吗?要知道北静王自始至终都没站在陛下这边,当年他可是站在大皇子身旁的....”

  这话中的信息十分密集又惊世骇俗,听得杨艾嘴巴微张,一时竟然愣在原地没有反应过来。

  半晌,他才好似理清了头绪,惊骇道:“先皇当年是为了能让皇帝陛下顺利登基?!”

  这实在令人咋舌。

  毕竟当年夺嫡大乱之事可是当今圣上挑起来的,以先帝宽厚仁慈的性子,想来应当最是不喜这挑起自家兄弟血肉相残的罪魁祸首才是。

  温思远猜到他心中所想,叹道:“最是无情帝王家,先帝的确温厚,但那也只是相对的,在夺嫡大乱祸起后,不论先帝如何心痛,那也是木已成舟了,作为一朝天子,他当然会先以大局为重,考虑要不要立刻表明态度树立太子,将事情遏制住才是第一要务。”

  “可先帝若是一早便看准了陛下,那为何不早早将太子宝座给陛下?非要拖到祸起萧墙?”

  温思远想了想,觉得陛下推翻三教这事情还是太过重大,现在不好直言告知杨艾先帝与陛下因为这事才起了嫌隙。

  于是他略过了一些关键。

  “夺嫡大乱之中,陛下展现出了远超其余皇子的权谋手段,我猜测就是这件事情让先帝彻底下了决心。”

  “也是其余皇子的确不中用啊....将龙椅传给其余的,那大周的情况说不得比现如今陛下直接和三教翻脸还要差些,只怕你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才无奈做出决定,将北静王调出了金陵....”

  温思远苦笑着在心中又补了一句。

  杨艾听得懵懵懂懂,但也隐约猜到了这其中只怕还有什么惊天隐秘。

  识趣的他没有再问,而是将重心重新放回了今晚的事情上。

  “一切陛下尽在陛下掌控之中?!”

  温思远微笑道:“太子有的,皇帝陛下自然也有,而太子没有的,陛下还有。”

  杨艾眼睛瞪得滚圆。

  “太子收买了御林军统领,陛下也能重新掌握兵权?”

  温思远缓缓点头,有些感叹。

  “不止如此,不止如此啊,无论如何今夜这场乱局就要落下帷幕,你的大考也要结束了,说实话,我有些失望。”

  杨艾低下头,惭愧的说道:“愧对老师。”

  温思远摆摆手,率先走出温府。

  “走吧,咱们去看看,看看这乱局之中谁能胜出,看看那两个变数又会如何。”

  杨艾回过神,赶紧跟上温思远的步伐,跟着他一同走出温府,走向皇宫方向。

  ..................

  ..................

  今夜月色很美,挂在夜空中的那轮明月显得十分皎洁,照在玉白色的石块铺成的皇宫地面上,竟然隐隐能够看到有些光芒。

  驻守皇宫的御林军一共两千人,总共四个统领,每人各统领五百人,以众星拱月一般分布在皇城四个角落。

  拱卫皇城。

  周桐是这四个统领之中最为年轻的一个,才堪堪到而立之年,这位与国同姓的御林军统领是皇室之中一支偏房的子弟,但是因为颇具才干,才被大周皇帝提拔为御林军统领,成为这皇宫里四大统领之一。

  要知道,要想成为这皇城里的御林军统领,除去家世要干干净净之外,也应当是在战场上有过功勋的武人,其余三人便是如此,唯独周桐是以皇室子弟的身份坐上的这御林军统领位置,因此从一开始,便在军中颇有微词。

  不少御林军将士对于这位统领,并非完全信服。

  今夜皇城之乱,始于南大营。

  那位在边军之中攒够了功勋的南大营统领在亥时收到了一封密旨,密旨上内容倒是不复杂,就是寥寥几句话而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