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治国平天下从抱大腿开始

第19章 中秋夜(一)【求收藏推荐】

  第19章中秋夜(一)

  建康城历经四十五日的全城搜捕,终于在郭守备与郡守的联手下,将四名弥勒妖人一网成擒。街巷间的紧张气氛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中秋将至的喜庆。这几日,市井重现繁华,车马粼粼,人声鼎沸。今日恰逢中秋,街头巷尾张灯结彩,摊贩林立,行人摩肩接踵,比往日更加热闹非凡。

  郭府的厨房外,一群下人和婢女们围在门口,伸长脖子,探头探脑地往里张望。少爷这些天一直在厨房折腾,院子里堆满了竹子、大木桶、火炉子和大锅,各种器具摆了一地,他们却不知少爷究竟在忙活些什么,心中满是好奇与疑惑。

  只见一块盐砖在清水中缓缓化开,少爷手持竹勺,在铜盆中划出奇异弧线。淡蓝的盐水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渐渐凝结成细雪般的盐粒,簌簌落在白瓷盘中,宛如冬日初雪。这一神奇的变化让众人目瞪口呆。

  十坛浊酒倾入特制的铜炉,蒸汽顺着竹管蜿蜒而上,在冷凝的竹节间化作晶莹酒珠。当第一滴清酒落入瓷碗,那剔透如晨露的色泽,与先前的浑浊判若云泥。酒香瞬间弥漫开来,馥郁芳香,令人陶醉。

  今日,少爷再次来到厨房的炉灶前捣鼓,这次他在炉子的气孔处添置了一个风箱。随着风箱的拉动,炉火“呼“地一声窜起,火舌舔舐着锅底,映红了整个厨房,连墙角的蛛网都在火光中闪烁。

  待一切收拾妥当,少爷穿上了厨子的围裙,撸起袖子,毫不犹豫地站在案板前开始切菜。这一幕可把众人吓坏了,纷纷上前阻止,却被少爷大声喝退。他们只能在一旁干着急,眼中满是担忧与不解。

  其中一位机灵的婢女见状,立刻转身跑出厨房,一路小跑着去向夫人和二小姐禀报这一情况,裙裾翻飞,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夫人,小姐!少爷要下厨煮菜,咱们实在阻止不了呀!“婢女气喘吁吁地跑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脸上满是无奈与着急。

  “啥?下厨?阿弟又犯了什么毛病?“郭姐姐柳眉倒竖,一脸生气地说道,“这厨房哪是他该来的地方,怎么可以下厨呢?“

  “走,咱们去看看。“郭夫人说着,迅速披上袍子,与郭滢滢一同快步朝厨房走去,脸上带着疑惑与关切之色。

  两母女走进厨房,只见郭鸣仁正在宰鱼。他单手在盆里迅速捞起一尾鱼,稳稳地按在案板上,用力按住鱼头,菜刀熟练地拍住鱼尾,从尾部向头部一划,鱼鳞便纷纷脱落,整个过程干净利落,让她们看得目瞪口呆。

  鱼鳞刮干净后,郭鸣仁在鱼肚的尾端划了个小口子,迅速拿起两块长竹片,精准地从鱼身捅了进去,用布条包住竹片的顶部,快速转动几下,猛地一抽,鱼内脏便一股脑地被抽了出来,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只见他又把鱼放回盆里,鱼儿还没死透,在水中挣扎着游了两圈,鲜红的血水一边溢出,染红了周围的水,场面颇为震撼。

  这一幕不仅让郭夫人和郭滢滢看得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一旁的言无缺和几个厨子也都张大了嘴巴,惊讶得合不拢嘴,整个厨房瞬间安静得只剩下鱼儿的挣扎声。

  郭鸣仁熟练地将鱼卵和鱼泡挑出来,仔细洗干净后,放在盘子里,这才抬起头来,发现娘亲和姐姐不知何时已经站在一旁,正一脸惊讶地看着他。

  “你们怎么这表情?“郭鸣仁见她们都是一脸惊讶的神色,眼中满是疑惑,不解地问道。

  郭滢滢最先回过神来,快步走到郭鸣仁面前,一脸严肃地说道:“阿弟!你……你怎么可以进厨房呀?这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进厨房怎么了?“郭鸣仁反问道。

  “君子远庖厨你不知道吗?你……你书都读到狗身上了吗?“郭滢滢气得满脸通红,声音都提高了几分,郭鸣仁也是第一次听见姐姐用这么重的话骂他,心中有些惊讶。

  娘亲却以为儿子是贪玩,走上前轻轻拍了郭鸣仁一下,说道:“什么东西不好玩呢?跑来厨房捣蛋,这里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弄得一身血腥气,快回去换洗去!“语气中满是宠溺与担忧。

  “等等,说什么呢,姐?君子远庖厨?“郭鸣仁擦了擦手,抬起头看着姐姐,说道:“姐呀!别怪我这个做弟弟的说你,咱们都是年轻人,你怎么思想这么守旧呢?“

  “怎么就守旧了?这可是一直以来的规矩呀!圣人之言还能有错?“郭滢滢也上头了,气得额头的血管都凸了起来,双手叉腰,一副据理力争的样子。

  郭鸣仁也被她逗得哈哈大笑,说道:“来,今天咱们来掰扯一下!来,你们都来听一下。“说着,招呼来下人、婢女和厨子,众人纷纷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他们。

  “姐,我问你,圣人原文是怎么说的?“郭鸣仁看着姐姐,一脸认真地问道。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郭滢滢也是用功读书的人,这点内容自然难不倒她,她流利地背诵出来,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之色。

  “错就错在这里了!“郭鸣仁话音刚落,郭滢滢立刻反驳道:“怎么就错了!?“她双手抱胸,一脸不服气的样子。

  “掐掉了整个故事的内容,只拿这几句话来说事,就错了!“郭鸣仁笑了笑,接着说道:“整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日,齐宣王问孟子,他能不能像齐桓公和晋文公一样称霸?“

  孟子说,可以!

  宣王又问,你怎么看得出我可以呀?我自己都不觉得呢!

  孟子说,只要你讲道德存仁心,使百姓安居乐业就一定可以做到!

  宣王问,仁心这玩意儿我有吗?

  孟子答有,宣王问他如何看出他有仁心。

  孟子答,大王那日见人准备杀牛取血祭钟,你看着牛很无辜很可怜,就放了它拿羊代替了。

  宣王说,是啊,但老百姓听闻后都说我吝啬。

  孟子说,老百姓不懂你,我懂你,你是不忍心。

  宣王说,是啊,可惜老百姓不像你能懂我!

  孟子说,大王也不要责怪老百姓认为您吝啬。他们只看到您用小的羊去代替大的牛,哪里知道其中的深意呢?何况,大王如果可怜它毫无罪过却被宰杀,那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道,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这才总结道,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没错啊,书中说的意思就是这样呀!“郭滢滢说道。

  郭鸣仁环顾四周,问道:“你们不觉得这很矛盾吗?不觉得孟子偷换概念,把齐宣王带沟里了吗?“

  言无缺露出深思的表情,眉头微皱,他听出了这故事的矛盾点,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光芒。

  郭鸣仁见众人没人回答,又说道:“杀牛和杀羊有什么区别?牛可怜无辜,羊就不可怜、不无辜了?不杀牛而杀羊,就有仁心了?“声音提高了几分。

  “你这么说,倒好像是那么一回事!“郭滢滢点点头,脸上带着一丝恍然大悟的神情。

  “特别是那一句,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这不扯吗?“看着众人一个个迷茫的样子,郭鸣仁又说道:“一个将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奋勇杀敌,对国有功,但性情暴虐,杀民冒功,抢掠百姓财物,对民有害,国君能不能因为他的功绩而原谅他的过错?那么,杀是仁还是不仁?“

  “你是将牛羊比作功过吗?“言无缺问道,眼中带着一丝疑惑与好奇。

  “对!只看到有利的一面,却看不到有害的一面,这还能算是仁术?“郭鸣仁反问道。

  下人和婢女们似懂非懂,只觉得少爷说得很有道理,但他们谁也不敢插嘴,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主人们的争辩,心中满是敬畏与好奇。

  “说这么多关于仁和仁术的话,跟你进厨房有什么关系?越扯越远了!“郭滢滢翻了个白眼,没好气地说道,“你这小子总是把人带沟里!“

  “这还不明白?“郭鸣仁也回了她一个白眼,说道:“要祭钟,无论是牛还是羊,都是要杀的,不存在放牛杀羊,或者杀牛放羊的区别。这就不存在仁与不仁的说法。“

  言无缺和其他人都点头表示认同,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君子之于禽兽也,这句话说的是君子看待禽兽的态度,而不是君子与禽兽的区别。有仁心的君子就应该吃素,因为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郭鸣仁撇撇嘴,接着说道:“我就问你,圣人有没有吃过肉?是不是吃过肉就不算君子?吃过肉就没有仁心?“

  郭滢滢被问得语塞,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而郭夫人却早已赞同了儿子的说法,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微笑。

  “庖丁杀牛羊是残忍,吃牛羊尸体的你们就不残忍了?“郭鸣仁叹了口气,说道:“明白了,你是说是不是君子与庖厨无关,对吧!“

  郭滢滢虽然明白,但还是嘴硬道:“但你进厨房有什么用?你又不会烧菜!“

  “嘿嘿,今天就让你们开开眼界!“郭鸣仁撸起衣袖,大声说道:“小的们,给少爷我掌火,打下手!“脸上带着一丝自信与兴奋。

  厨子们齐声答应,转身继续干活儿,动作更加麻利了。

  郭夫人和郭滢滢对望了一眼,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郭夫人问道:“你弟弟什么时候学会烧菜的?“

  郭滢滢摊了摊手,一脸懵地看着母亲,说道:“我也不知道呀!“

  郭鸣仁先用温水浸鸡,再用凉水降温,接着磨好姜蓉,加入盐和油,将整鸡斩成块,动作熟练而迅速,一气呵成。

  羊腩排放在炭火上慢烧,油脂滋滋作响,香气四溢。郭鸣仁用竹签串起一块块的羊肉,手法熟练。

  郭鸣仁不禁感叹,厨房里的酱料太贫乏,厨具也不趁手,锅具和器皿都没有自己用惯的,不然今天非搞一顿全羊宴出来不可。

  郭家两母女看得合不拢嘴,眼中满是惊讶与赞赏,没想到他真的会做菜,而且看起来还做得不错。

  晚饭时,郭老爷来到饭厅,也被吓了一跳!三张几子拼成了一张方几,中间放着一个炭炉子,炉子上顶着一口小铁锅,锅里热气翻腾,香气扑鼻,整个饭厅弥漫着诱人的香味。

  几上还摆了十多道菜,虽然看得出是什么食材,但做法却没见过,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夫人和女儿一脸笑意,眼中满是期待,却没见到儿子的身影。

  “这是怎么回事?“郭老爷疑惑地看着夫人和女儿,问道。

  “是你儿子弄的,等一下你去问他吧!“郭夫人笑眯眯地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自豪与欣慰。

  “他弄的?他会做菜?“郭老爷惊讶地说道,“这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

  “哼,我说他两句,反倒被他长篇大论地反驳了!“郭滢滢向父亲告状道,脸上带着一丝委屈与不满。

  “哦?你说来听听。“于是她便从头开始,简单地将事情说给郭老爷听。郭老爷听完,只是笑笑,不作评论,心中却若有所思。

  没过多久,郭鸣仁抱着个酒坛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美云紧跟其后,捧着羊肉串。

  放下酒坛子后,郭鸣仁看见只有父母和姐姐三人,不由得问道:“二姨娘和三姨娘呢?怎么?过节也不一起吃饭?“

  士族家庭规矩多,平时只有正妻及其子女可以列席,有客人的宴席,女子是不能列席的,更不用说妾室了,这些规矩让郭鸣仁心中有些不满。

  娘亲不说话,郭滢滢也不多嘴,只是静静地坐着。

  郭老爷开口说道:“这是规矩!“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与不容置疑。

  “唉!爹啊,中秋就应该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吃个团圆饭嘛!人月两圆呀!“郭鸣仁瞄了一眼郭单若华女士,说道:“我知道,您一定是怕娘亲不喜欢,这您就小看娘亲的肚量了。对吧,娘?“

  郭单若华女士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说道:“你这孩子,非要逗你爹!我已经让下人去唤她们了!“

  “呵,原来你们合起伙来看我笑话呀!“郭老爷佯怒道,脸上却带着一丝笑意,眼中满是慈爱与宽容。

  “平淡中加点小乐趣,生活才没那么乏味嘛!“郭鸣仁笑了笑,说道:“我拿了个主意,在大院子里摆了几桌,让侍卫和下人们一起吃顿好的,一起欢度佳节。“

  郭老爷点点头,忽然眉毛一挑,问道:“那三位姑娘呢?“眼中带着一丝好奇与疑惑。

  郭鸣仁:“……-_-||你提这个干嘛?“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与尴尬。

  郭滢滢经这么一提醒,立刻附和道:“对呀!怎么不见她们呢?好歹人家也是客人呀!“

  郭鸣仁也很是爽快,说道:“就怕你们不喜欢,既然你们这么说了,美云,请三位姑娘来这儿入席!“

  美云愣了一下,看了看众人的脸色,一个个都看不出异样,只是静静地等着,她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转身去请三位姑娘了。

  “去呀!愣着干嘛?“郭少爷催促道。

  美云快步走出了饭厅,脚步轻快,心中想着三位姑娘来了,这团圆饭就更热闹了。

  没过多久,二姨娘牵着一个四五岁大的小姑娘,和三姨娘一起走了进来,向郭老爷和郭夫人行礼。

  “入座吧!“郭老爷开口说道。

  小姑娘叫郭萍萍,行完礼后,便松开了二娘的手,跑到郭老爷身边,一把抱住郭老爷的腿,一个劲地叫唤“爹爹,爹爹“,声音清脆悦耳,让人心生喜爱。

  二娘和三娘有些拘谨地入了席,她们看向郭鸣仁,都是一脸感激,向他微笑点头,眼中满是谢意与敬意。

  这时候,有三个比她们更拘谨的人走了进来,她们低着头,脚步轻缓,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三位姑娘行了一礼,郭鸣仁招呼她们入席。二姨娘和三姨娘露出好奇的表情,虽然听过一些传闻,但也没在意,只是不知今天这是怎么一回事,眼中满是疑惑与期待。

  “人齐了,大家不要客气!美云,倒酒!“郭鸣仁一点异常都没有,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桌是什么名堂?“郭老爷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我来给大家报个菜名!这是白切鸡,蘸着姜葱汁吃的!“郭鸣仁说道。

  几人尝了一口,目光中露出惊奇之色,脸上满是惊喜与赞叹。郭夫人赞道:“这做法不但新奇,还很美味!鸡皮爽口,鸡肉嫩滑!“

  “对啊,咱们以前只会拿鸡来炖汤,那肉都没啥味儿。这是怎么做的?“二姨娘迫不及待地就想学,眼中满是好奇。

  “我已经教会厨子了,以后可以经常吃到。“郭鸣仁又指向那盘蒸鱼,说道:“清蒸江口鲈鱼,可惜没有豉油,不然会更鲜美,现在我只能在肉酱里提取些酱汁来代替。“

  以往他们家都只吃烤鱼、煎鱼,也吃鱼脍,但这蒸法却很少用,主要是蒸出来的鱼肉有股泥腥味。但今天这蒸鱼却没有,只有鲜味和葱香,让人食欲大增。

  “这是羊肉串、烤羊排、羊腩煲……“郭鸣仁继续介绍道,脸上带着一丝得意与自豪。

  郭老爷一样样地尝试,越吃心里越觉得怪异,这小子在哪儿学的厨艺?他端起杯喝了一口酒,瞬间瞪大了双眼,再喝一口,还是不敢置信,问道:“这……这是什么酒?“

  “蒸馏酒!“众人不知就里,也喝了一口,表情瞬间变得精彩纷呈!他们都以为和以前的酒差不多,可一入口就知道不同了,这酒很烈,一下子三女和郭滢滢都被呛着了,咳嗽声此起彼伏。

  “这也是你弄的?“郭老爷惊讶地问道,眼中满是不可思议与好奇。

  “嗯,度数还可以更高、更烈,这不过是普通货色。“郭鸣仁说道,脸上带着一丝自信与期待。

  “还有更好的?快拿出来呀!“郭老爷急切地说道,眼中满是期待与兴奋。

  “我这两天只弄了这种的。“郭鸣仁向郭老爷眨了眨眼睛,说道:“咱们家做这门生意好不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