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中转站宗蒲
漫画小剧场
正文开始
卫生员带着深深的感激之情离去,步履坚定而迅速。孙茹站在原地许久,目光追随担架消失的方向。
“我们孙茹哪都好,就是容易被拐跑。”
丽塔从身后抱住孙茹,“孙茹,该回车上了,不要让比安卡等太久。”
孙茹回过头来,眉眼间仍带着不易察觉的忧虑与疲惫:“你说,林静秋同志会平安恢复吗?”
“当然,”比安卡安慰道,“根据我的观察,林小姐虽然肩膀中弹,但是手臂还能运动,显然没有伤到神经骨骼等重要部位——可能鬼子特务用的是南部手枪,那玩意的八毫米子弹非常废物,超过50米或者遇到障碍物,动能就会严重衰减。”
在渐渐西斜的太阳下,比安卡站在卡车旁,目送着游击队员们抬着担架和其它一些物资,渐渐消失在黄土梁的边缘。黄昏的山风卷过脸颊,夹杂些许黄沙,像是为刚刚的一场告别画上无声的句点。
“林静秋走了,我们还在车上,也不知道接下来会被送去哪里。”
孙茹掀开被子,转进带着余温的被窝,有些疲惫地叹了口气。酒馆的土灶和羊皮褥子,让她这几天睡眠质量并不好,如今有了熟悉的大棉被,她只觉得自己需要好好补一个觉。
不知又过了多久,车队终于停在一个荒凉的小城外。赵靖宇跳下车,径直走到后车厢前,敲了敲铁皮。
“三位,该下车了。我们到了宗蒲。这儿是67军的一个后方兵站,明天咱们凌晨出发,天黑前就能赶到洛川。在洛川你们就可以和咱的车队告别了。”他用手一指小镇方向,语气里带着几分释然。
“洛川?”睡眼惺忪的比安卡转出被窝,揉了揉眼睛,对这个地名有些熟悉,只是下意识重复了一遍,“洛川会议那个洛川?”
“啥是洛川会议?”赵靖宇眉头一皱,对比安卡荤素不忌的行为颇为惊讶。老王才把两个姑娘托付给自己,才刚走一个,比安卡就把另一个拐进被窝了。
“不不不,是我口误了。我们仨晚上住哪?”
“牛棚。赶紧拾掇拾掇东西下车。我马上要去连长那边集合,没时间照顾你们三位了。天黑了蚊子多,山里可能还有狼和土匪,你们最好不要跑出去太远。”
赵靖宇并未多作解释,挥手让其他人继续卸货,随后便匆匆离开。
“牛棚?”丽塔满脸疑惑,和孙茹面面相觑,“牛棚不是……用来养牛的吗?”
“怪了,明明是.30版本,我们仨先玩上.60前瞻了。”
“这里牛比人金贵,有牛棚住已经很不错了。”队伍里的一名东北军士兵听见比安卡的自嘲,插话说道,“再说了,这里的牛棚,比镇上的许多普通百姓的房子都结实。别看是牛住的地方,但防毒防潮,冬天还能挂炉子取暖,舒坦得很。”
虽然这解释听起来让人哭笑不得,但比安卡三人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在这种物资极度贫乏的地方,有个栖身之所已经算是不错的安排了。
三人随着赵靖宇的安排进了小镇,果不其然,镇子看上去凋敝无比,到处是半塌的黄土屋子,许多民居甚至连个完整的瓦片都没有。来往的百姓衣着破烂,叠满了补丁,脸上神情麻木而疲惫,一个个被生活压弯了腰。
小城不大,三人沿着主干道,很快就走到了另一侧的城门,比安卡带着两人在一家小饭店买了一些食物,便回到城外。
牛棚里的安置也如那名士兵所说,墙壁是用坚固的木料和泥土层层垒起的。并不是所有房间都养着牛牛,比安卡三人被安排在离牛牛最远的一个房间,虽闻得到些许牲畜的味道,但干燥又宽敞,委实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这地方还真是奇特,”孙茹退开舱门站到了外面打量屋外风景,“感觉人都快比牛过得惨了。”
“人要活下去,而牛是能帮人活下去的工具。”丽塔淡淡回应,也不知是感叹还是玩笑。
“华国文化里有个比喻‘当牛做马’,现实却是人还不如牛马的待遇好。”
安顿妥当后,比安卡提议到附近走一走透透气,丽塔和孙茹稍作迟疑之后,也点了头。
三人沿着镇外的田地小路漫步,没过多久,迎面扑来的奇特气味让比安卡愣住了。她皱了皱眉,停下了脚步,无意识地踩翻了脚下的一截树枝,发出不大的声响。
“这味道……”孙茹也有所察觉,嗅了嗅空气后猛地睁大眼睛,“是烟草?”
“不仅仅是烟草……”比安卡将目光投向一片田地,与三五成群的农人交织的背景是一大片矮矮的绿色植物,每棵植物顶端挂着拖沓的白色烟草花。
“这是……”丽塔惊疑不定地问,“大烟?”
“没错,是大烟。”比安卡点了点头,语气低沉了几分。
看到这玩意,作为穿越者的比安卡,第一反应是报警,但她很快冷静下来,意识到这里不是前世。
“这种害人东西,为什么他们要大量种植?”丽塔咬了咬嘴唇,显得有些痛心。
“这里的情况没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比安卡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这块地,那些娇艳欲滴的花朵就像是无声的控诉,昭示着贫困与压迫的滋生土壤。
“我们要不要报警,或者告诉东北军?”孙茹提议道,却发现比安卡的神色显得尤其冷傲。
“说得简单,你确定在这里没人护着这种产业链吗?”比安卡冷冷反问,直接打断孙茹的提议,“张学良的秘书和我说过,张学良曾经试图改变西安官场的一些腐败,结果却失败了。这种顽疾,显然不是光凭我们三人的正义心可以解决的。”
比安卡深吸了口气,似乎已经收起了震惊,“先装作没发现吧,等到了洛川再说。”
丽塔和孙茹互视了一眼,见比安卡表情坚硬如岩石,也只能压下心头的疑惑,随着比安卡回到牛棚。回去的路上,比安卡不禁望向北方,她相信只有帝皇和他的金珠玛米,解放这片土地后,才能消灭这种丑恶。
夜幕降临,沉寂的小镇只有微弱的柴火光点点跳动。比安卡披着外套,靠着门框凝视远方。刚才的长时间沉默让她心中的疑问更为浓烈,而一名牛倌路过时向她打了个招呼,把她的思绪拉了回来。
“大人,睡不着?”牛倌咧嘴一笑,满脸沧桑,手里提着一桶看上去颇简陋的饲料。
“随便走走。你这是?”
“喂牛,活儿多呗。”牛倌随口答着,又瞥了一眼比安卡,“牛和人一样,要吃粮食干活才有劲。但是这个鬼年头,人都吃不饱粮食,哪来多余的粮食喂牛?草料不顶饿,就得晚上多喂一次。”
他提了提手里的洋铁桶,“城里人吃完晚饭,会有人回收残羹剩饭。我们喂牛的人把这些潲水买下,拿来喂牛吃,不但比草料好,还能省下买盐的钱。”
“原来如此,”比安卡恍然大悟,“能带我去看看吗?”
这话让牛倌有点发愣,他挠了挠头,隔了片刻才点头,“行吧,大人不嫌弃那个味道,那就跟过来看呗。”
随着两人愈发靠近牛栏,空气中兽类和泥土的混杂气息愈发浓郁,比安卡不觉得恶性,反而有种意外的塌实感。
牛倌熟练地将洋铁桶中剩饭饲料倒进一个粗糙的木槽里,声音低沉沙哑却带着韵味,“大人可能觉得这活儿不值一提,但你知道吗?就靠这群牛,咱这地方才还有几分活气。牛能耕地,能拉磨,还能拉货,牛死了还能填饱肚子。”
比安卡没有接话,只是静静看着那些牛的动作。牛倌似乎是嫌潲水不够,有抱来许多干草,一起放入木槽中。
牛倌喂完最后一头牛,停顿片刻,又像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咱这地方穷,老百姓日子也就这样了。听说你们是西安来的城里人?西安城里的人是不是顿顿吃白面馍馍?”
“怎么可能呢?老百姓那里都一样,吃玉米面、糜子面、荞麦面这些东西。”
“你说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老牛倌的脸上露出一丝失望,“穷人一辈子受苦受穷,生下子孙也是这样遭罪。”
“快了,再过十五年,这种鬼日子就到头了。”比安卡伸出手,摸了摸一头正在吃草的小黄牛,“牛儿啊,你们多多吃草,吃饱了长力气,去为人民服务。”
牛倌“哈哈”笑了一声,显然是把比安卡的话当做小女孩的童趣,他没有再多言,只是朝比安卡点点头,转身离开了牛棚。
第二天一早,车队重新上路。离开西安越远,路况也变得越差。刚离开小镇没多久,载货的卡车就开始蹦蹦跳跳的扭起秧歌,车厢仿佛成了铁锅,比安卡、丽塔和孙茹仿佛锅中的爆炒腰花,被颠得七零八落。一路上单调的黄土山峦,最初十分壮观,看腻后显得越发乏味,三人后来索性又躺回棉被中,只剩下车辆引擎的轰鸣和车轮碾过黄土地的微颤。
好不容易熬到日头渐移,车队距离洛川不远了,卡车却忽然停了下来。赵靖宇来到后车厢,“比安卡小姐,麻烦你们挪挪身,给你们换辆车。”
比安卡跳下车来,扫了一眼新安排的货车,车厢内装的正是她从欧洲漂洋过海带来的书本和别的货物!
“赵排长,这是要干嘛?”
赵靖宇摸了摸鼻子,笑容带点狡黠,又似乎不打算详细解释,“比安卡小姐也和赤军打过照面了,等下不管遇到什么,安心待在车上就行。”
随着朝西北方向驶出,洛川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比安卡三人所在的卡车忽然离开大部队。和另外两辆卡车一起,三辆车行驶的道路不再是去往洛川的公路,反而走上了黄土小道。
就在比安卡愈发疑虑时,突然听到车外一声枪响,随后便是一个急刹。很快零星的枪声变成噼里啪啦的连响,她还听到驾驶舱里的士兵和司机开门逃出车辆。
“兄弟们,遭到埋伏了,风紧,扯呼!”
几名东北军士兵一边跑,一边不忘解下背上的步枪,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比安卡变成了经典的黑人问号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