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高昌
凉州西去万重山,鸿鹄高飞雉子斑。
安西军进驻西域已逾五年,当初为了执行皇帝“放开去打”的豪言,陈知礼自出塞起,便马不停蹄向西而行,甚至一度横越八千里大漠,在康国与安息国东路军对峙。
这些年西域各国还算恭敬,也未曾爆发什么大战,但个中艰辛实不足为外人道也,尤其想到这绵延万里的补给线,以及近在咫尺的西域仆从军,陈知礼心中不免生出一阵后怕。
如今听闻高昌、焉耆的异动,陈知礼更是一日三惊,果断抛弃了皇帝钦定的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回身东向,问罪高昌。
还记得回军那日,龟兹王亲自出城相送,脸上是遮掩不住的喜色,与当初迎接安西军进驻时一般无二。
“李朝义,你说什么是都护府?”
高昌城外,陈知礼的军帐之内,他语气倨傲,质问高昌王。
李朝义则恭敬答道:“都为总管,护为监护。”
其实这高昌国并不算纯正的西域胡国,当初夏国尚未建立,北方诸侯乱战,凉州豪强李道举因势而起,建立凉国,宗室大将李道思得封征西将军,携两千兵马西进,杀高昌王马氏。等到夏国崛起吞并凉州,李道思后人李廷准乃自立为王,号曰西凉,之后又更名为高昌,传至今代。
算下来,高昌王李朝义便是凉州夏人出身,高昌国也称得上是夏人之国。
不过,就凭李朝义这半瓶水的中原学问,自然不是进士出身的陈知礼的对手。听了李朝义的回答,陈知礼摇了摇头道:“你可知都护府之下,是国,还是州?”
不等李朝义回答,陈知礼便继续说道:“自五百年前第一次有西域都护府起,首任大都护章咸镇守西域三十年,灭国四十有二!都护府之下,便是成建制的州郡,行的是中原法度,听的是皇帝号令!这才是都护府!”
“但我大夏的安西都护府,却留了你们的祖宗社稷,仍旧许尔等持有国号,当初尔等只一句话,本将便受了皇命不辞万里带兵来保护尔等,这难道不是我大夏皇帝的一片仁心吗?”
“可是本将远在龟兹至极,却听闻你们高昌这里有异动,甚至影响了我大军的补给,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你这高昌国,也有三省六部,颇有我大夏风采,依本将来看,划置州县倒也不难!”
面对陈知礼连珠炮式的喝问,李朝义顿时抖若筛糠,尤其听到自己将有亡国之虞后,更是汗如雨下。
“将军,小王不敢!高昌国小民弱,凭着大夏才得以保存,又岂敢妨碍将军军略?”
说实话,高昌实在不算大,离夏国也是西域诸国中最近的一个,翻不出什么风浪来,陈知礼打从心底瞧不起李朝义这种蕞尔小邦的国主,也懒得再和他绕什么弯子,耍了大都护的威风后,便悠然问道:“若是如此,那就把狄人使者交出来吧。”
“这、这、这……”
须臾之间,李朝义神魂皆冒,瞠目结舌起来,陈知礼冷笑一声说道:“怎么?难道你还觉得这事能瞒得住我?”
……
休完了长假,段然正式到了兵部上任,就职后要处理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陈知礼送来的军报,验明了泥封上的印记,校对了军报上的骑缝章,确认无误后,便打开看了起来。
这一看,段然便知道又出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连忙收好文书,将细碎的泥封也整理起来,亲自送到了萧烦案上。
萧烦照旧验了一遍,待看完文书后,一言不发,也如段然此前所为一般,收起零碎出了公廨,直奔尚书房而去。
“陛下,安西都护陈知礼已经查明,此前在焉耆、高昌两国的异动,乃是北狄所为,狄人遣使两国,欲截断我军粮道,歼灭我安西军!”
段言一边看着军报,一边听着萧烦的解说。
陈知礼向高昌王李朝义索要狄人使者,李朝义也答应了,但不料李朝义去而复返却两手空空,只说在他拜见陈知礼之时,狄人使团已经遁出城去,逃之夭夭了。
陈知礼当即扣押李朝义于帐中,一面撒开人手搜山捡海追捕狄人使者,一面又亲自引部分人马去往焉耆问罪。
等到了焉耆,所得结果与高昌无二,此时则有斥候来报,称高昌以北六百里处,惊现狄人大队人马,陈知礼随即分部分人手镇压焉耆,携焉耆王回高昌安西军驻地,乃整军备战。
两日不到,斥候再报,狄人军容浩大,粗略估计有近三万兵马,狄人使者想必已入军中,陈知礼顿时心惊胆战,以为自己西进后最大一战即将来临。
又过两日,斥候则称狄人军队并无南下之意,反倒有了退缩之势,陈知礼疑心其中有诈,只派出八百人前去追索,另遣斥候前往北庭以告知北庭都护唐孝林,要他伺机而动。
此时陈知礼依旧心中依旧是一阵后怕,若不是自己回军及时,安西军则难免倾覆之患!
在陈知礼好不容易稳下来后,便不由得产生了疑虑,此时他撒出去的追兵则回报说,狄人军队确实是在北逃,他们甚至沿路收割了不少掉队者。闻言,陈知礼立即修书北庭,象征性地约唐孝林共同夹击该军。
但狄人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唐孝林也同样没有同意陈知礼的计划,安西军的斥候们只好目送着狄人穿越庭州大漠,以至追无可追之地。
看完了军报的段言,一把将文书拍在了案上,忽然怒喝道:“陈知礼贻误战机,唐孝林怯懦避战,这两个人真是不堪大用!”
段言当然不会知道在西域的广阔天地下,追剿敌军的可能性是何等渺茫,夏军的补给线又会面对何等艰巨的挑战。
他只看到狄人军队走到了夏军的眼皮低下,两位军中大将却无一人有实际行动,更交不出一份能让他夸耀的战果。
一统天下的夏国皇帝段言本人,却是个不通兵事的,萧烦自然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出言宽慰道:“陛下,狄人军队来去如风,西域天高地远,追之极难,两位都护能各守本阵避免损失,又使敌军无功而返,实属不易。”
段言却听不下这道理,只厉声说道:“狄人群丑远来寻衅,我朝天军竟然无有作为,这本就是耻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天下承平才几年,我朝武将的风气难道就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当初闻战则喜的夏国强军何在?萧将军你年轻时,也是锐意进取之人,勇武冠绝诸将啊!”
不得不承认,段言的口才很好,说的话也十分有道理,萧烦一时间竟也不知如何作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