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近百年来,几大蛮夷王朝不知道发动了多少次的联合战争,想要攻破西海边境,却无一成功,反而是自伤八百,每次损失惨重,得不偿失。
只因这西海边境的驻军将军是大神将,聂钟,这位被大周圣上赞誉为大周之幸的铁血神将。
与二神将周醒川甚至三神将不同的是,早在八十年前,二人还未出生之时,这位大神将聂钟便已经开始征战沙场,一身武艺无出其右,再加上一把破破烂烂甚至有些生锈的破月刀,聂钟凭借着一人一刀无数次带领着其所属军队大败来犯者。
现在聂钟早已经年纪过百,但他身上丝毫看不出岁月在这位老人身上所留下的痕迹,相反,他依旧保持着极高的战斗素质以及对于战争的敏感,在他的镇压下,蛮夷王朝依旧无法突破西海边境这座天堑。
以聂钟的地位和辈分,就算是当今的大周圣上,见到聂钟也得恭恭敬敬叫上一声“聂叔”,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大周军方前所未有的影响力以及对大周的贡献,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周先皇,与聂钟乃是结拜异姓兄弟。
这也是为何大周圣上敢将兵部军方那么大的权力安心给与聂钟的原因,有着老一辈的情谊在,他根本不用担心聂钟会有什么谋反之心。
三皇子极为地兴奋地看完了前方探子发回来的信件,面色与眼神中显示着遮掩不住的振奋——这些日子来三皇子可是少有这么高兴过。
“皇弟皇兄们,这次还得由我走在前面了啊...”三皇子嘴角不由自主的浮现起一抹得意的笑容,最后更是情不自禁的仰天大笑起来。
狂放的笑声,在空无一人的大殿内显得格外响亮。
高兴的当然不是因为西海边境聂钟又一次成功击溃来犯敌军,对于聂钟而言,这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了。
而是因为,在信件末尾,三皇子派去前线想要与大神将聂钟打点关系的探子发来回信,称聂神将同意了三皇子向他发起的邀请,等到今年腊月末新年年祭之时,聂钟将会与三皇子一同参加年祭。
以三皇子师尊的身份。
这个消息若是公开传到大周京城内,无疑将会掀起一次巨大的地震。
大周三大神将,各自都独立于大周兵部之外,掌握着一支附属军队,在大周的地位无疑是极为崇高而神圣的,哪怕是大周圣上也得给这三人几分薄面。
而这三人在以前从未听闻过有收徒的消息,除了几个月前二神将周醒川突然声称,收了吏部尚书徐少雪家的赘婿为学生,并且对他显示出了极为护短的一面,并让其在帝星书院内学习。
大神将和三神将这么多年来则是从未有过收徒的消息,而如今,大神将聂钟竟是准备在大周年祭之时,以三皇子师尊的身份参加年祭,这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身份问题。
聂钟在现在这个大周皇室形势颇为微妙的时候选择成为三皇子的师尊,这就代表着,聂钟将参与进此次皇子们对太子之位的争夺,而作为神将中地位辈分皆为最大的大神将,聂钟站队到三皇子的一边,无疑将使得其他几名皇子这些日子的计划布局全盘打乱。
很简单,不论朝廷内其他官员的影响,仅仅是聂钟一人,便足以影响到圣上对于太子之选的判断。
在一阵放肆的开怀大笑之后,三皇子也没有闲下来,立即拿起毛笔蘸了蘸墨,奋笔疾书在信纸上写了许久,最后交由大殿外的侍卫,被秘密送出了宫外,至于这封密信究竟是送给谁,没人能得知。
大周皇宫外的寒风愈发吹得猛烈起来,以往呆在皇宫内枯树上的寒鸦都不愿意出门,呆呆地待在干枯的树洞之内。
剧烈的寒风,使得在外面走动的人们不禁感到脸上跟被刀割一般,捂住面容裹紧袄子的同时,内心不禁有些疑惑,以往京城的冬天,也不似这般寒冷才对。
然而寒冷的不仅仅是冬天,一场隐藏在某些人心下的寒流,不久后就将在京城内肆虐而起,至于寒流肆虐之后的结果,也无人能够算出。
胡青枫正和张乾一同走在书院内的小路上,刚刚上完荀梅古语课的二人正讨论着古语典籍一些知识,感受着天云城内愈发寒冷冻骨起来的天气,算了算日子,胡青枫才想到,距离大周年祭的日子似乎不远了。
而在大周年祭之后,再过不久开春之后,就将是帝星书院封文策大典的日子,再之后,就是胡青枫期盼已久的大周科举考。
然而胡青枫想要直接参与到科举考,拿到举人的功名,首先得拿到封文策大典的头名,直接跳过科举考的前三轮考试,否则胡青枫就必须得回到京城徐府,在户籍本地参加第一轮考试。
对于胡青枫而言,那样太浪费时间,与此同时,胡青枫曾和徐少雪约定过,不拿到举人以上的功名,胡青枫是不会回到徐府的。
因此,封文策大典头名的位置,胡青枫是必定要拿下的。
而张乾等一些书院中的老生,早已在前几年就已经参加封文策,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参加,至于科举考对于他们这些权贵子嗣而言,也不是必须要走的路。
对于张乾而言,留在帝星书院内继续对国学一道学习下去,可比参加科举考要重要得多,国学一道是大周皇室的治国之术,张乾日后想要在大周朝廷上占据重要的一环,就必须在国学一道之上有着无比深厚的研究。
胡青枫在与张乾分别之后独自回到之前重新修建好的木屋,简单收拾一番后,出门又朝着书院深处周醒川居住的小屋内走去。
由于大周年祭将临,作为大周神将,周醒川也要在这一年一度的年祭上出席,因此暂时回到了天云城。
令得胡青枫有些无奈的是,周醒川告知他,大周年祭自己必须要带着他前去,让胡青枫自己早早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