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第一权奸

第53章 朱允炆

大明第一权奸 烈焰梵天 2746 2024-11-15 07:16

  “见过八爷!”

  这时,蒋瓛突然来到朱元璋身后,躬身行礼。

  “消息可查清楚了?”

  朱元璋漫不经心的问道。

  “禀八爷,已经调查清楚了。”

  蒋瓛躬身道:“食味斋确实是知府吴德出资开设的,只不过却是由一个姓周的掌柜在经营着。”

  “这些年吴德利用职务之便,大肆贪污,以至于百姓怨声载道,尤其是凤阳县的百姓为最。”

  蒋瓛说到这里,偷眼看了看朱元璋,见其并未有任何表情,便继续说道:“就在今日,一位老道士在食味斋用膳,没想到却口吐白沫,人事不醒,据说是食味斋在酒菜里下了毒。”

  这些朱元璋都已知晓,哪里还用蒋瓛汇报。

  “还有呢?”

  蒋瓛继续说道:“只不过那位道长却是装的,目的就是帮他的徒弟整跨食味斋。”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

  “老道士帮小道士整垮食味斋,这倒是新奇,可知那老道士是哪座道观的?”

  朱元璋被张三丰救过性命,因此对道士向来高看几分。

  “道士道号太虚,其徒弟并非道士,是一名童生,名叫沈浪,是蔡家的女婿,经营着一家酒楼。”

  听到蒋瓛提到太虚,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讶色,不过很快就平静下来。

  “哼!”

  “自甘堕落,童生竟然经营酒楼,简直不知所谓。”

  朱元璋冷冷道:“查一查那个叫沈浪的身世,咱倒要看看是何原因竟然会弃文经商。”

  “是!”

  蒋瓛答应一声,再次消失在原地。

  朱元璋看着不远处的小报呢喃道:“此事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应天,皇宫,承天殿。

  一名身穿淡黄色长衫,头戴玉冠,手持折扇的青年快步而来。

  很快的青年便来到承天殿门外,看着偌大的大门,青年深吸了口气,抬手去推门。

  “皇孙殿下,且慢!”

  就在青年刚刚碰触到大门时,突然一名太监走了过来阻止道。

  青年便是朱元璋的二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是已薨太子朱标的次子。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龙凤元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

  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

  朱标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

  洪武元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朱元璋为接班人。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欲迁都长安,便派朱标前往陕西视察。

  朱标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朱允炆追尊其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

  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

  崇祯十七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

  朱标生有三子三女,长子朱雄英,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长女江都公主、次女宜伦郡主、三女南平郡主。

  长子朱雄英、三子朱允熥、长女江都公主是太子妃常氏所生。

  次子朱允炆、次女宜伦郡主、三女南平郡主都是侧妃吕氏所生。

  长子朱雄英幼年时便早薨。

  朱元璋便将皇位传给了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生于应天府,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洪武二十五年,其父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罪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自焚而死。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借机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史称“建文新政”。

  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其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清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简称恭闵帝、惠帝。

  朱允熥,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开平忠武王常遇春之外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三子,母敬懿太子妃(孝康皇后)常氏,明朝唯一一任广泽王。

  朱允炆看向了那太监,眉头微皱:“吕公公,孤听闻濠州进贡了内堂精盐,特意前来找皇爷爷看看。”

  太监名叫吕方,是承天殿的值守太监。

  “皇孙殿下,皇爷说了,任何人都不见,殿下还是请回吧!”

  吕方躬身说道。

  “混账,皇爷爷一向疼孤,怎么会不见孤?”

  闻言,朱允炆怒道:“滚开,今日孤一定要见到皇爷爷。”

  朱允炆说着便再次去推门,吕方见状,急忙再次阻止,但就在此时,大门突然被人打开,紧接着一名身穿青袍,头戴木冠的老太监走了出来。

  此人便是王新际,朱元璋的贴身大太监,也是皇宫的太监总管。

  看到王新际,朱允炆急忙后退一步,不是他害怕王新际,只是这王新际是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大太监。

  虽然洪武年间太监的身份都很低下,但这王新际却非同一般。

  朱元璋任吴王之时,王新际就侍奉在旁,二人更是经历了生死,并且王新际还多次相救朱元璋。

  因此大明建国后,朱元璋才任命王新际为太监大总管,掌管后宫太监与宫女。

  “皇孙殿下,你这是作甚?”

  王新际看了看朱允炆,漫不经心的问道。

  “王公公,孤来看望皇爷爷。”

  虽然朱允炆对其他太监不假辞色,但对王新际却是不敢造次。

  “嗯!”

  王新际点了点头道:“皇爷正在休息,任何人都不见。”

  “等皇爷醒了,杂家会禀报的,皇孙殿下还是请回吧!”

  “我…………”

  “嗯?”

  朱允炆还想反驳,但是被王新际看了一眼,便将即将出口的话生生给咽了回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