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儿臣还不了解情况,不敢妄下断论,还望父皇告知。”萧毅不慌不忙的开口道。
齐皇点了点头,扭头对萧武说道:“萧武,赈灾的事之前是你在负责,你说说是怎么回事吧。”
“是。”萧武应声答道。
提起来赈灾的事,萧武就感到一肚子的火,本就是苦差事,自己出力还不讨好,到头来还被训斥了一顿。
在他累死累活的时候,他的好大哥萧毅却在潇洒,还有美人在侧,想到这,萧武就恨得牙根痒痒。
现在齐皇还要让他说出来灾情,这分明就是当众打自己的脸,但他又不得不照做。
“大哥有所不知,最近城外来了许多逃荒的流民,有心者聚集在一起,开始跟朝廷对抗发起暴乱,大哥你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萧武装作一脸忧愁的模样对萧毅说道。
此话一出,萧毅很快反应过来,萧武这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不论怎么回答都会落人口实。
要是说武力镇压灾民,就会落得一个残暴枉顾百姓性命的骂名,要是说任由流民躁动,就会被认为是软弱无能。
不过,萧毅稍加思索便开口道:“暴乱?他们都是来逃荒的灾民,逃亡也不过是想活命,为什么会发生暴乱呢?”
话音刚落,萧武立马阴沉了脸色。
本想给萧毅个难堪,却没想到萧毅根本不接他这茬,不仅不接这茬,还反倒将了自己一军。
愣了一会儿,萧武艰难的开口道:“我……我怎么知道,他们本来就是流民,兴许是性子急了点。”
“既然是逃荒过来的流民,只为有口饭吃,又怎么可能冒着砍头的风险发动暴乱呢?”
“如果他们冒着砍头的风险发动暴乱,那只能说明,眼下他们要活不过去了。”
此话一出,大臣们开始议论纷纷,太子殿下竟然开始为灾民开脱了。
不等大臣们再多说,萧毅一句话更是要惊掉众人的下巴。
“如果基本的活命都不能保证,那放到谁身上都会这么做,这也是人之常情。”
听到这话,大臣们纷纷瞠目结舌,刚准备开口指责萧毅,却又被萧毅打断了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齐就是这舟,在百姓就是这水,倘若民不聊生,这暴乱只会只增不减。”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要让灾民吃饱饭能活下去。唯有能安稳的生活才不会冒险去拼死一搏。”
萧毅说完,意味深长的看了萧武一眼。
“父皇,这是儿臣的所感所想,若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望父皇见谅。”转过身,萧毅对着齐皇毕恭毕敬的行了个礼。
萧武顿时怒火中烧,但又不能发作,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说自己赈灾不力吗?
听完萧毅的一番话,齐皇沉思了许久,缓缓开口道:“太子此番话很有道理。”
“皇上,灾民的事一番理论也说的通,但是西夏的战事,又该怎么办才好?”
“陇西,最近也开始有动荡,地势险峻的楼兰关眼下已经被西夏击破了。”
“楼兰关?”
听到这三个字,萧毅觉得很耳熟,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之前跟曾国番吃饭的时候提到过的地方吗?
还记得曾国番说过,楼兰关乃是幽云十六州的前出要塞,西夏人如果进攻,一定会对楼兰关用兵。
果然,这曾国番确实是有些才能在身上的。
想到这,萧毅不自觉的嘴角上扬。
“太子殿下,你笑什么?难道是在幸灾乐祸不成?”
“还是在太子殿下心里已经有了决策,觉得此事不足挂齿?”萧武看着萧毅这副高兴得模样不免一肚子气,于是又开始发难起来。
“对策嘛,确实有。”萧毅微微一笑,不屑的瞥了一眼萧武,继续说道。
“灾民暴乱,不过是为了一口吃食,相比起杀人放火的西夏蛮夷,这倒是容易解决。”
“父皇,儿臣之前之前提出过以工代赈的想法,不知道您还是否记得,这不就刚好能用上了吗?”
齐皇点了点头:“记得,不过这是要交给谁去办呢?”
“还是儿臣去办吧,我提出的想法,自然要我去做。”
话音刚落,大臣们一片哗然。
毕竟赈灾这苦差事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去,现在太子竟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去做,他们正求之不得。
正当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尘埃落定的时候,萧毅又语出惊人了一番。
“父皇,我大齐有幽云十六州抵挡西夏,西夏进攻一事并没有那么可怕,充其量是个局部战争罢了,毕竟西夏国力还远没有北晋那般雄厚,组织大军前去抵御西夏的首轮进攻,重挫其锐气,西夏之祸也便迎刃而解!”
萧毅冷静的分析着,一下子让朝堂上蔓延的恐慌气氛渐渐安静下来。
顿了顿,萧毅继续开口道:“此外,父皇,儿臣认为抵御西夏一事可交给一个人去办?”
“谁?”齐皇疑惑的问道。
“曾国番,他刚从别的地方提拔上来,儿臣查了他的政绩相当不错,儿臣认为抵御西夏之事可交给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