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拱手行礼
“何三!你停一下,你过来,我们老爷来帮你了!”
朱捕头高声招呼着那个黝黑庄稼汉。
何三茫然四顾,然后就在来路看到一辆马车旁站着几位前几天见过一面的差人。
但更吸引他目光的,却是马车旁边那个比人还要高的木质物什。
这是什么,看着那大家伙某几处他看着挺眼熟的部位。
他甚至产生了错觉觉得和自己身旁的打谷桶好像!
“老爷,您...喊我?”
何三恭敬的对几位差爷拱手行礼。
“这是脚踏打谷机,只要人蹬踩,就能帮你脱粒,今天这机器我们老爷免费借你使,你赶紧用起来,看看效果如何。赶紧地啊!”
朱捕头笑着拍了一下呆愣住的何三。
何三机械的脚踩着木质踏板,看着下方的槽口源源不断出来的完美脱壳的粟米,感觉现在像是在做梦,一点都不真实。
以往十几个人也要花费几天功夫才能手动脱完的工作量。
如今只需要自己踩,旁边再有人往里投放茎秆便可!
这样好的工具,为什么他从来都没听过见过?!
脚踏脱谷机的效率是很高的。
午时刚过,何三家所有粟米便脱粒完成。
一台机械的效率比得上十几个人同时干一天的。
验证了效率,嬴封这才放心下来。
见天色还早,他便把何三喊来,询问了一下何家庄还有没有他家这种艰难情况的。
富人哪里都有,自然穷苦人家更是随处可见。
既然还有两三户人家和何三一样,嬴封便让朱捕头带着人在这看着机器。
他自己提前回到县衙,将使用经过说给纪县令听。
“哈哈!好!大好!你虽我一起,现在就去一趟皇城,这样的好消息,一定会让陛下高兴嘉奖!”
纪县令激动的直搓手,左看右看自己的官府,琢磨着要不要再去订身新的!
他官阶不高,还没见过女皇陛下,这次跟着嬴封沾光捞了这么个天大的名誉,女皇陛下那自然是能见到面的了。
总之,两人赶到皇城,找到专负责农事的司农寺,如此这般将来意说明。
司农寺主事自是激动不已,当即就往上汇报。
这等好事的层层上报的速度自然飞快。
嬴封是在下午时分才赶回县衙的。
等了一两个时辰,临近黄昏时分,各衙门正要点卯之时,便有陛下的口谕传来说,即刻命两人进宫觐见。
“这么晚了,城里都开始打咚咚鼓要关坊门了,我们这时候进宫,待会出宫可怎么办?”
纪县令在长安城生活了好几十年,他这可是头一回敲关门鼓还不往家回...
“这有啥,放心,陛下想的比我们周到。”
嬴封如此宽慰道。
以前他没少晚上出宫,有令牌在身,通行畅通无阻。
两人进了宫里,女皇陛下倒也没说什么,
毕竟这是嬴封和自家直属上司一同来面圣,也没法多说啥。
陛下问了关于打谷机的功效,并让他们明日将打谷机带到超会,让百官见见,便挥手让他们离开。
并赏赐他们半年俸禄并明确表明今年吏部考核这些功绩可直接评选为优等。
纪县令惊喜非常,能评得这么高,他下一个四年任期便能安稳,且下任还乡朝廷评判功绩还能有好些奖励!
这可都多亏了自己这嬴县尉啊!
纪县令觉得从前还羡慕只有德高望重高门大户的人,才能担任万年县县令而郁闷。
但如今,真是给他换都不会换!
至于嬴封,自然也高兴,赏赐俸禄对他来说,意义不大。
但自己这份任官履历,怕是会好看到力压整个朝廷。
陛下之前嘱咐过让他积攒功绩,升迁才能更快,履历才能厚实。
他其实只是本着自己有系统,能顺便帮帮别人的想法。
能如此轻松得到为官政绩功绩,实在是好极!
第二天纪县令嬴封便带着打谷机参加朝会了。
在朝会上,当着众文武百官的面掩饰了打谷机之后。
所有人眼中都冒出了热切神色。
一时间朝堂上嗡嗡议论声不绝于耳。
中国古代社会的统计基础就是农田土地。
仅从官府严令禁止宰杀耕牛这一条就能看出。
牛是作为一项重要生产工具而非普通意义上的牲畜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嬴封带来的这个打谷机,便是一项很重要生产工具。
整个大梁朝几十个州近千个县城更有无数的村落。
如果每个村落都有一台这样的打谷机,能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这赚得的钱怕也是笔巨款。
果然。
众官员们在对打谷机的赞美之后,话题很快就转入了关于如何推广州县如何分配钱财的问题上。
纪县令感觉很震惊。
嬴封则是觉得窒息。
和这些人比起来,他才发现自己的财迷程度简直就是大巫见小巫。
看来那白尚书天天对自己左右看不顺眼,这怕是心里积怨往自己身上投射了吧。
众位大臣你说过来我说过去,都想让别人妥协方便他们自己能分到更多的利益。
女皇陛下似乎是见怪不怪,也不发表看法,只是淡然看着那一众大臣争得面红耳赤。
“既然是长安县嬴县尉献上的,不如这样,就让他把图纸拿出来,分发到各地官府县衙,让人做出之后,就地卖往各村庄!”
有朝臣如此建议道。
嬴封对此嗤之以鼻,心道陛下昨天都没开口让自己直接送图纸,你们这些大臣倒是安排的一手好计划。
不过在场这么多人,嬴封也懒得当大家一致的茅头。
他今天早些时候就已经拜托卢公公把他想写好的奏书呈交陛下。
写的内容也很简洁,他与长安许氏木匠已制定了专供点。
所有想买的人,只需要前往售点预约即可。
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购买,都是如此。
若是百姓自行前来,或是以村庄名义联合购买,打谷机售价便以四两成本价售卖。
但若是官府名义,嬴封便按八两银价格售卖。
想做政绩不拿点钱出来可不行。
总之,在朝堂上没有讨论出结果,待到下午时分,女皇陛下的诏令便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