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儿啊,爹真是李世民

第35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还请先生直言,学生定知无不言。”

  李晟摆正态度,拱手道。

  孔颖达踌躇一番,看了一眼皇帝,开口道:“老夫最近在为国朝编撰《五经正义》,奈何书类繁多,内容庞杂,因此进度缓慢。”

  “编书?”

  李晟一愣,顿时挠挠头。

  这要是其他事情,自己说不定还能借助后世的经验,想到一些解决办法。

  但编撰书籍这种事情,讲究的是个水磨工夫,必然是要消耗时间的。

  更何况是国子监的书。

  那是要当做全国的教科书、典范、正本的,花费的时间绝对更多。

  李晟尴尬道:“这件事,学生恐怕还真没什么办法。”

  从古至今,编撰书籍一向是个麻烦事情,很多书籍的编撰动辄上百年。

  主要原因,就在于书籍整理太费功夫。

  举个例子,司马迁编撰《史记》用了14年,《汉书》先后由班固、班昭、马续三人完成,历时20余年。

  现在虽然是唐代了,但编书的手段其实并没有差太多。

  李晟记得《唐朝那些事儿》中说过,《五经正义》的编撰直至贞观十六年才完成,之后又经过一系列的补充完善,直至唐太宗死后、唐高宗即为后,才完成颁布。

  前后将近用时25年。

  在这个时代,想要加速《五经正义》的编撰,几乎是不可能,只能按部就班。

  这可跟造纸术、印刷术不同,用技术就能解决。

  编撰图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要由编撰者一步一个脚印的跟进,才能缓慢进行。

  即便进入现代,编撰图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孔颖达倒是无所谓。

  他本来就不报有什么希望。

  虽然这孩子很是聪颖,甚至能写出《竹石》这种堪称雄作的诗文,但毕竟读书少,根本不知道编撰《五经正义》的难度究竟有多高。

  “孩子,若是想不到什么办法,那就算了吧。”

  李世民叹息一声。

  看来自己的确是把编撰《五经正义》难度想的太低了,还是只能让国子监众儒,按部就班的去编撰。

  看到老爹叹息,李晟心中一阵疑惑。

  怎么感觉老爹对这件事的态度,比孔祭酒还重视呢?

  一个大头兵,竟然还操心国子监编撰图书的事儿。

  您这心操的也太大了吧!

  李晟心中一阵吐槽。

  不过看到老爹这么失望,李晟也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这便宜老爹也是为了让自己在孔祭酒面前有所表现才这样的。

  想到这里,李晟轻笑一声:“爹,孔伯伯,我虽然对编辑图书之事没什么办法,但却有个小法子,让编辑的速度加快一些。”

  “嗯?”

  李世民闻言,已获得抬头看向李晟:“什么意思?”

  怎么不懂图书编辑,还能加快的编辑的速度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孔颖达也好奇的看过来。

  李晟轻笑着解释:“爹,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虽然不会砍柴,但如果我能想办法将刀子磨得更快一些,那砍柴人砍柴的速度,岂不就是增加了?”

  “你想想看,这图书编辑说到底是人再做。只要我想办法加快人的效率,那图书编辑的速度不就也顺便加快了吗?”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而善假于物也。你这柴刀与砍柴之理,倒是与圣人之言相和。”

  孔颖达闻言,眼前顿时一亮。

  这孩子虽然读书少,但是所行、所想,反而贴近圣人教诲,频频有意外之言。

  能说出这番话,说明这孩子心底有自己的思路。

  谁不定真能出奇制胜,有办法加快自己编撰《五经正义》的法子?

  孔颖达心中不禁升起了好奇之心。

  之前小觑之意,已然消失无踪。

  “话是这么说,但是编撰图书可跟砍柴不一样。这人的效率,你要怎么增加?”

  李世民好奇的追问道。

  这越简单的道理,真正实践起来才是最难的。

  柴刀可以磨,这图书怎么磨?

  李世民心中毫无头绪,只能询问李晟。

  李晟轻笑道:“爹,你想想,在图书编撰中,最让编撰者废神的是什么工作?”

  李世民不解。

  他自己又不编撰图书,自然不知道这其中细节。

  李世民下意识的看向孔颖达,身为《五经正义》的主要负责人,他自然能解答这个问题。

  孔颖达微微沉吟,说道:“查书!”

  “查书?”

  李世民疑惑不解,这查书有何难得?

  国子监那么多教谕、学生,需要什么书籍,让这些人去帮忙查不就行了吗?

  若是人手不够,朕再加派人手就是,怎么会因此而废神呢?

  孔颖达看皇帝疑惑不解,只好解释道:“陛……李兄有所不知,这《五经正义》涉及的图书,上自三代、下至当今。期间上千年的文集,不仅有各方不同的解释、更关键的是文集浩瀚。”

  “为了解释一句经义,我等经常十天半个月、才能遍阅抄写齐全,开始编辑。”

  “而这些文集中,很多都是非常罕见的古籍,不少经书甚至老夫之前都闻所未闻,更逞论其他人。”

  “但《五经正义》乃是国朝典范,不能有一丝错漏。老夫为此殚精竭虑,必须查阅所有文集后,才能动手编撰。”

  这一番解释,孔颖达很早就想跟皇帝解释了。

  但皇帝之前一心加速修书,根本不听任何解释,孔颖达也就一直没找到机会。

  现在这个问题被李晟一针见血的提出来,孔颖达自然赶紧趁此次机会,向皇帝细细解释。

  李世民闻言,恍然大悟。

  怪不得这书编撰的这么缓慢,原来是因为这个原因。

  若非李晟现在及时指出,自己这个皇帝,是万万没想到的。

  的确,之前是自己太心急了。

  李世民虽然喜欢遇事莽一波,但既然发现了问题,也有心胸及时改正。

  李世民询问孔颖达:“既然查阅书籍这么废工夫,那国子监这边,就没有想过什么办法吗?”

  “陛……李兄,这个事情,我们国子监这边自然是想过办法的。”

  孔颖达见李世民询问,不由苦笑一声。

  “但遍览群书,也的确没有找到何合适的办法。”

  “文集浩瀚,岂是人力所能尽知。老夫当年也是族中神通,自负过目不忘,但现在也已经是老眼昏花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