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权力面前,财富是次要的。但在田无宇看来,没法得到权力前,财富也重要。
因为有了巨额财富,他们可以做大量的好事。这个好事便是救济穷困、优待百姓。
据说,每逢灾害,田氏家族均要开仓放粮。无论是谁,如果借田家的粮食,都会从中得到好处:
田氏家族使用了一种自制的量斗,这种量斗的容量要比齐国国家规定的量斗要多两成。
当人家来借粮食时,田氏家族用的是自制的量斗借粮给人,当人家来还粮食时,却用公家的量斗来计算。
这样一来,凡是借过田氏家族粮食的人们都心知肚明:田家白白送了自己两成的粮食!这等大好人,自磐古开天辟地以来,齐国貌似是从来没有过的。
借粮如此,借钱呢?
从不收利息!今天你借500刀币,过了两年有钱来还时,只需要还500刀币!
田大善人呐!
此外,田氏家族是有名的经商世家,他们在东海之滨收购盐和海产品,在泰山一带收购木材,这些货物到了都城临淄,光运费便要不少成本。
但他们居然以收购价出售给临淄的人们!我田氏家族就是不赚齐国人民群众的钱,我们田氏家族,需要的是齐国的民心所向!
可以说,田氏家族这种收服民心的办法,整整用了好几代!
一开始我们真的要承认,田氏家族是为了自保,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齐国有一个田氏家族,他们是纯粹的君子,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但随着齐国政治环境对田氏家族越来越不利,田氏家族终于要将这种被动的自保行为,变成积累政治资本并抓取政治权力的自觉行动。
让田氏家族欣喜的是,这种自觉行动所带来的巨大成功,是令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当然,这些我们要放到后面去详细讲,这里仅提一提。
整个齐国,也只有一个人,用无比清醒的眼光注视着各大家族,尤其注视着田氏家族。
这个人,正是晏婴。
晏婴始终远离权力斗争区域,坚持着自己高尚的人格情操,获得了上至国君下至百姓几乎包括全体公族和士族大夫们的尊重,从而才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晏婴自己不参与权力斗争,但那也是此一时彼一时的策略,在必要时,他当然也会出手。
只是晏婴很清楚,一旦齐国到了需要自己出手的时候,那齐国的姜氏公族已经是大势已去。
所谓天命不可违,历史也是有其自身的规律的,晏婴只能在其位尽其职谋其政,努力胜其任罢了。
但此时的晏婴,只是远远观望着高氏、栾氏、田氏和鲍氏四大家族互相组成的两个派系,他渴望这两个派系的力量能够平衡。
但他也知道,平衡是暂时的,权力的天平总会倒向其中的一方。无论是哪一方,都无所谓,晏婴只需要全力维护齐国公族的利益就行。
齐国公族的利益,就是齐国国君的利益。在晏婴看来,这就是忠君,忠君就是爱国,爱国就是爱民。
虽然我们现在看来,这种观点很狭隘。但任何政治理念,必须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社会环境来分析的。
至少在当时,这没有错。
此时的齐景公在干什么呢?
齐景公已经做了10年的国君了,他已经长大了,也懂事了,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主张。
尽管齐景公很欣赏晏婴,也总是能够接受晏婴的意见,但齐景公毕竟是齐桓公的后代,他身上流着齐桓公时代那种争霸的血液。
这个血液,如同他的父亲齐灵公、爷爷齐顷公一样,哪怕现在齐国在整个国际江湖上尚不能与晋国这样的霸王龙较劲,但毕竟是东方大国,必要时当然得秀一秀东方大国的肌肉,必须刷一把齐国的存在感!
齐景公终于要亮亮相了,燕国国君燕简公因为内乱逃到了齐国,齐景公对这位老兄非常同情。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臣子赶到国外了!这种没有规矩的事,齐国当然要管一管。
齐景公管燕简公的事倒并非是没事找事,因为历史上燕、齐两国关系一向交好。齐桓公时代,齐国帮助燕国击败了山戎,还赠送了燕国不少地盘,使燕国对齐国一直很感激。
这次,燕简公出事,逃难就逃难到了齐国。
燕简公把从燕国带来的宝贝送了一些给齐景公,恳求齐景公帮帮忙。
齐景公答应了,他在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后,决定出兵讨伐燕国,目的是送燕简公回燕国重执朝政。
晏婴立即表现了反对,他认为燕简公是自作孽不可活,失去了燕国公族大夫们的支持,也失去了民心。
这种人,哪怕是回到了燕国,也是没有花头的。
现在燕国已经有了国君,人家在那里好好的,咱齐国不能去讨伐。
但齐景公不听,因为他已经收了燕简公送的礼,拿人家的手短啊。
就这样,齐景公发兵讨伐燕国。
燕国人听说齐国来管燕国家事了,君臣们激烈讨论后,最终亮出了终极武器:糖衣炮弹。
燕国的糖衣炮弹就是贿赂齐景公更重的礼!
其中就包括本就用于燕国宗庙的国之重器,而且全部都是用美玉制成的一些容器,这叫什么?国宝啊。
燕国派来的使者对齐景公说,燕齐历代友好,一向尊齐国为长。现在因为燕国发生不幸,却要劳烦齐侯您亲自前来调解,实在过意不去,只能拿家里这些宝贝,向齐侯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这一炮打过来,齐景公顿时被打晕了。然后,很高兴地接受了燕国人送来的重礼,罢兵回国!
这就是齐景公,有些搞笑吧?贪财得很,也有些任性。晏婴辅佐的就是这样一位齐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