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齐国风云

第184章 一代贤臣晏子(5)

春秋齐国风云 千里草人 2300 2024-11-15 07:31

  这里,我们先将齐景公的称霸大业放一放,回过头来讲讲齐国历史上最伟大人物之一的晏婴。

  公元前500年,在夹谷会盟中连碰了好几个壁的齐景公当时想,如果晏婴也参会了,那凭晏婴的雄辩,哪里会让鲁国占半点便宜?

  是的,夹谷之会,晏婴没有参加,因为他已经身患重病卧床不起了。

  也就在当年,晏婴,我们敬爱的晏子先生,与世长辞!

  在接下来,我们不再毫无礼貌地直称晏婴之名,我们应该尊称他为晏子。

  晏子生于公元前578年,卒于公元前500年,享寿78岁,在当时算高寿了。晏子的高寿,正是他一生对生命观的践行之果。

  晏子生于动乱年间,卒于齐国正欲崛起之时,一生经历了三位齐国国君,也经历了齐国多次被外敌侵略和多次内部叛乱,几乎没有过上一段安平的生活。

  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居然能够享有78年的阳寿,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乐观豁达的个性,对生与死的淡然。

  在晏子看来,不论是谁,难逃一死。既然人总是要死的,那何不趁活着的时候,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呢?

  所以,他总是很乐观,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下,他总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态。

  乐观大度,便要做到不争、不党、不贪。晏子的一生,是视名利如粪土的一生。我们讲了很多他拒赏的例子,便是他关于不贪的最彻底践行。

  我们也讲过,晏子在每次的齐国内部斗争中,终始做到不站队不参与,不拿政治当赌注。

  所以,他不可能大贵,但也从而得以保全。他从不谋求什么权力,谋求什么地位,能守着自己的这份家业,足够了。

  史料记载了晏子曾经因齐景公担心自己迟早要死的一段劝言。当时,齐景公带着几位自己信任的大臣郊游,看着大好河山,齐景公突然哭了。

  齐景公哭道:“这大好河山,可惜人生如流水总是要逝去的。每每想到这里,寡人便很伤心,多么希望如果人生可以永久,没有死亡,那多好啊。”

  国君如此感慨,大家都陪着他伤心,只有晏子却噗嗤笑出声来。众人惊讶地看着晏子,觉得你这家伙也太不讲点情商了吧。只听晏子对齐景公道:

  “主公啊,如果人生而不死,那此时坐在齐国国君之位的可不是主公您喽。如果人生而不死,那也许此刻主公没有机会欣赏着这大好河山。

  如果人生而不死,那主公极有可能穿着粗布衣衫,手持草锄正在田间为一家人的口粮而劳作呢,哪会有闲心去担忧死亡的事啊。

  主公啊,这世界,正是因为有新替旧,才会欣欣向荣,您才有机会当上国君啊。与其哀叹生死,不如趁在世时,多做些有益的事吧,这才是符合天道啊。”

  齐景公听后十分羞惭。

  在齐景公面前,晏子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意见建议,他有话直说。而齐景公也总是能够虚心听取,这使齐国能够在齐景公时期迅速恢复元气,成就一段中兴,甚至实现初步霸业。

  这令人想起了齐桓公时代的管仲,齐桓公总是问计于管仲,并听从管仲的意见,最终成就齐国霸业。

  晏子对管仲非常推崇,尤其是管仲的“爱民”理念。管仲曾经说过,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则必须始于爱民。晏子的理念就是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在晏子的爱民中,正如孔子所赞誉的救民之姓而不夸,晏子能够做到拯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却从不夸耀自己。

  每逢灾荒,当国家不及时发粮救灾时,晏子便将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救急,然后劝谏国君赈灾,百姓哪个不对他感恩爱戴?

  晏子做这些好事还从来不宣传,正如他一生坚持做到的那样,晏子自己的俸䘵除了很少的一小部分留作家用外,其余的全部救济于亲戚、邻居以及有需要的百姓!

  与管仲不同的是,管仲只辅佐了一代明主齐桓公,而晏婴辅佐的则是三代齐国国君。三代国君,个个有自己的个性,但个个都是属于那种心高气傲的国君。

  管仲时代,齐国是最强大的。晏子时代,齐国是大国中的二流诸侯,在国际上的地位可想而知,所以辅政之难可想而知。

  但晏子“行补三君而不有”,先后经历三代国君辅助朝政,从没有过失!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便是要有仁的思想,这也正是儒家的思想,也是晏子一生坚持的施政理念。

  然后便是廉的行动,晏子的一生,是勤恳廉洁的一生,追求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为人处世。

  正如他所说的,“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所以在他协助治理国家中,他坚持了一生的秉公无私。

  史料记载,但凡是晏子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

  他从不接受礼物,而且这种礼物还不管是否管理服务对象送来的,什么土地、住房、美女、车辆、衣物等等,不管是谁送的,一概不收!

  要知道,有许多甚至是当下规定可以接受的东西,他都不接受。

  因为晏子认为,自己的俸䘵已经足够其家庭生活了,如果接受额外的东西,那便会诱使自己产生贪念。

  人的贪念一起,那便无法自制,一开始是按规定可以接受的,到后来按规定不能接受的,最后到索取人家的财物。

  唯有将此念头在第一时间给制止了,才会不让自己走上贪婪的道路。

  这叫什么?

  这就是慎初慎始!

  这正是晏子与管仲最为不同的地方。管仲的一生,是穷奢极欲的一生。而晏子的一生,是节俭朴素的一生。

  史料记载,晏子生活十分俭朴,一生粗茶淡饭。但相比那些锦衣玉食者,他却偏偏是高寿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