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齐国风云

第78章 齐桓公霸业渐衰(1)

春秋齐国风云 千里草人 2858 2024-11-15 07:31

  这个时期的齐国,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照亮了整个春秋江湖。但可惜,这颗明星并非是恒星,光芒照耀了数十年后,随着管仲的去世,齐国霸业也开始走向衰落。

  这个衰落当然不是一夜即成的,这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齐国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国内,桓管五杰以及整个齐国人才集团慢慢凋零。

  最先去世的是大司田宁戚,然后管仲和隰朋均于公元前645年去世,过了一年后,即公元前644年,鲍叔牙去世。

  接下来,上卿高傒于公元前637年去世,上卿国懿仲也大约于这个时候去世。

  这对齐桓公来讲是重大打击,因为他的霸业说到底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业,而是由桓管五杰以及国、高两大家族为核心的整个齐国人才集团共同努力的结果。

  齐桓公最大的本事便是用人,但现在这些齐国历史上牛气冲天的人才相继离世,齐桓公靠谁来治国理政呢?

  齐桓公在短短数年间便损失了许多治国能臣,而且自己也已经当了40年之久的国君了,很累,很辛苦。

  齐桓公的累和辛苦,不单是因为齐国自身发展需要靠自己,而且他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或者说春秋第一位霸主,必须承担大量的国际义务。

  这种国际义务主要有:周王室家里的事要操心、戎狄蛮夷入侵中原诸侯得去救、中原各国内部发生弑君政变等事要管,还要组织各国盟会统一思想、发动对戎狄蛮夷的讨伐战争等等。

  齐桓公在管仲等人尚在时,完全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但现在呢?

  他真的不是神仙,没有那么多精力,齐国国力再强,也有鞭长莫及之处。

  再加上齐桓公自己也老了,尤其是管仲、隰朋、鲍叔牙等人相继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无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对外事务,齐桓公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此时的春秋江湖,又是怎样一个光景呢?

  首先是周王室,周王室连续遭到了来自北狄的侵犯。而北狄之所以侵犯周王室,也是自身惹的祸。

  公元前649年,王室爆发了王子带之乱。齐桓公当仁不让,迅速召集诸侯救天子,三下五除二就帮助王室平定了内乱。

  那次大周王朝的王室内部之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北狄武装支持了王子带。

  王子带是在北狄的重兵拥护下才敢作乱的,现在虽然被平定了,但北狄武装就此与周王室杠上了。

  过了几年,即公元前644年,北狄大举入侵中原。

  北狄武装先是横扫了内部正乱作一团的晋国,史料记载晋国的狐、厨、受铎等邑被劫掠,然后北狄武装渡过汾水,到达了昆都,再次直接威胁到了周王室。

  天子周襄王紧急向齐国求助,齐桓公当然得出手相救。于是,齐国再次调集各中原诸侯,联军出兵帮助周王室戍卫。

  但北狄武装又不是愣头青,知道齐桓公率领下的中原诸侯联军不是吃素的,见洛邑有防卫,便转头就走,继续洗劫其他诸侯。

  齐桓公救得了吗?

  想救,但鞭长莫及,根本救不了!

  如晋国便是吃了大亏。你齐国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提出的尊王攘夷政策既然无法落地,那齐国的威望便随之大大下降。

  更麻烦的是南边的楚国。此时的楚国在年轻有为的国君楚成王领导下,实力不断增强,连续攻伐周边诸侯,不断吞并小国。

  这让列国诸侯也对齐国心生不满。

  其实早在公元前651年,当时楚国进犯郑国,齐桓公就曾经组织了中原八国联军去对付楚国。

  结果楚国太强大了,根本无惧于中原八国诸侯联军。最后是齐桓公只是率八国联军与楚军对峙了几个月后,最后搞了个召陵会盟就散场了。

  当时的结果,是楚国认了个错,答应恢复向天子进贡,给予八国诸侯一些赔偿而已。

  要知道,当时的中原诸侯,谁都眼巴巴盼望盟主齐国能借机给楚国来个外科手术式打击,从此彻底让这个南蛮子服服帖帖,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敢进犯中原。

  但齐国居然搞了个召陵会盟就了事了,楚国根本没受到半点损失,反而让楚国全面看清了齐国作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外强中干的一面。

  于是,公元前645年,楚国大兵又来了。这一次,楚国向徐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徐国是一个古老而伟大的诸侯,赢姓诸侯,在夏王朝受封建国,国都位于今天山东中南部的郯城一带。

  在夏王朝时期,徐国历代国君大多贤明有为,国家发展迅猛,这就遭到了夏王朝的猜忌。

  于是,夏王朝开始征伐徐国,意图通过征伐徐国,来削弱徐国实力。

  但徐国实力削弱了么?

  没有,徐国不但实力没消弱,反而在不断的反抗中继续茁壮成长,成为当时东夷一带最强大的国家。

  到后来,徐国甚至公然不再服从夏王朝统治,干脆自称为王,在整个东夷地区,俨然就是一地区性霸主的存在。

  到了商王朝时,商王朝对徐国虽然不敢大意,但不敢随意对徐国动刀兵。这让徐国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国家进一步强盛。

  到了大周王朝时期,徐国国力达到顶峰,这让大周王朝非常不安。于是,自周成王开始,大周王朝开始不断征伐徐国。

  徐国本就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国家,见你大周王朝居然总是要来欺负自己,当然不肯束手就擒。

  于是,周、徐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而且徐国经常击败强大的天子王师。

  徐国曾经参与过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并给率军东征的周公旦以沉重打击,甚至徐国国君徐驹王还主动发动对大周王朝的攻击,徐军一路北上,一度挺进到黄河边。

  这对当时的中原列国诸侯来讲是一场恶梦,其中最惨的是鲁国。

  鲁国离徐国最近,又是周公旦所建的诸侯国,对大周王朝是忠心耿耿,义无反顾担当起了抵御徐国进犯的首要责任。

  但徐国实在太强大了,鲁国最多只敢与徐国搞点摩擦,或者出兵迟滞一下徐军的北上,根本不敢大举进攻徐国。

  徐国冷冷盯着大周王朝最忠心的鲁国,见你鲁国要代表大周王朝出头,那就搞死你个小样的。

  于是,徐国不断侵犯鲁国,搞得鲁国到后来甚至连都城东门不敢打开。

  大周王朝火大了,于是号令天下诸侯全力进攻徐国。

  徐国虽然强悍,但终归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大周王朝连续召集数以百计的列国诸侯联军前来讨伐。

  于是,徐国不断被打败,势力范围不断被压缩。

  徐国陆续南迁,最终到泗洪,即今江苏宿迁一带,完全脱离了中原范围。

  见徐国被打趴下了,大周王朝才不再管这个东夷国家。你不来管那我就闷声大发展,徐国,终于到了西周中后期,横空出世一个伟大的国君,徐偃王。

  史料记载,这位徐偃王广行仁义,普结众心,深得百姓爱戴。徐国国力再度得到发展,东夷部落纷纷归降,“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