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齐国风云

第205章 田乞迎立新君齐悼公(2)

春秋齐国风云 千里草人 2989 2024-11-15 07:31

  可惜了鲍牧,此时大权在握,内心开始对田氏家族有所忌惮,却不知道要严加防备。

  结果,在田乞的运作下,齐国国君安孺子身边的人都慢慢被田乞的人所替换了。

  鲍牧的一举一动,也通过田乞秘密安插到鲍府的人,准确及时地传递到田乞那里。

  如这一天晚上,鲍牧的某位宠妾过生日。鲍府着实热闹得紧,鲍牧此时大权在握,志得意满,酒喝得很嗨。

  据说,鲍牧整个晚上都在喝酒,然后醉倒,然后打着呼噜沉沉睡去。

  第二天凌晨,田乞已经召集了百官上朝。大家在朝堂上站了好一会儿,国君安孺子始终不出来。

  国君不出来不稀奇,因为国君还是小孩子,哪里会起这么早?

  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就在鲍牧喝醉的同时,安孺子已经被控制了,连夜被田乞安置到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此时在齐国宫廷的,是公子阳生。公子阳生在朝堂,被装在一个大布袋里。这个大布袋,当然是田乞带到朝堂上的。

  大家感到都很奇怪,今天鲍相国怎么没在?而且,怎么在朝堂放了一个大布袋子?

  大家窃窃私语,互相低声交流着自己的感觉。

  突然,田乞咳了一声道:“各位,大家认为我们的国君怎么样?”

  公然召集群臣评价一国之君?而且是自己国家的国君!

  这要放在平时,那可是灭族的罪!

  群臣顿时都惊了,但有几个反应极快。当然,反应极快的都是预先彩排过的,都是田乞的人。

  只听有一人咳了一声,小心道:“现在我们齐国正值内忧外患,但国君无知,这样下去,齐国危矣。”

  有人打了头炮,气氛便不一样了。打枪的立即也上手了:“是啊,齐国大业,如果让一个小孩子折腾下去,咱们这些臣子将来如何去见列祖列宗啊。”

  你一言,我一语,那些个终于反应过来的大臣,有的要么闷声不语,有的干脆也附和起来。

  氛围已然被调动了,田乞见时机成熟,便肃然道:“各位所言极是,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朝见新君吧。”

  说着,有人便去解开朝堂中的大布袋,公子阳生玉树临风般出现在大家面前。

  谁还敢多话?

  哪怕是有几位内心犹豫的大臣,在这个时候,多说一句话可能便是杀头甚至灭族的命运。

  于是,在田乞的安排下,齐国群臣当场给公子阳生加冕即齐国国君之位!

  正在此时,朝堂门被推开,一个人踉踉跄跄撞进来。大家转头去看,正是相国鲍牧!

  只见鲍牧一脸疲惫,满身酒气,无比憔悴的样子。

  鲍牧见朝堂上居然在行新君加冕之礼,不由怒道:“废立国君,何等大事,你田大人究竟是奉谁的旨意,敢行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原来,趁鲍牧昨天晚上喝得大醉,田乞就召集群臣朝会。会议已经开始时,他还睡着。

  宫中鲍牧心腹见齐国政坛巨变,立即跑去鲍府相告,把鲍牧惊得酒也醒了一半。

  他急急忙忙穿上朝服,快马加鞭赶入宫,见到了眼前这副景象。

  鲍牧当然要怒了,不要说自己原本是不同意废立国君的,就算同意,自己是执政大臣,齐国相国,此等大事,居然有人背着自己在干,那还不反了天了?

  见鲍牧发怒,群臣顿时默不作声,很多人心道:“是啊,连鲍相国都不知道,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田乞见鲍牧进来,却早有应对之策。田乞故作惊讶道:“啊?这不正是相国您的命令吗?下官正是奉了相国的命令才犯险行事。

  为了相国您的清誉,下官故意不让相国参与,这不都事先向相国您汇报过了吗?”

  群臣一听,有道理哇,难怪鲍相国今天不来朝,原来两人早有安排啊。

  是啊,废立国君,何等重大之事。不管如何,现今国君虽然年幼无知,但正因为无知,所以也无过啊。

  无过而被废,史官记录下来,肯定不是一桩好事。

  田大人高义啊,为了齐国,为了鲍相国,宁肯自己背负不义不忠之名,果断废立国君!

  相比之下,鲍相国今天貌似有些表演过分了。他故意来这一着,无非是当着群臣的面将自己洗得干干净净。

  唉,别看鲍相国平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人虚伪起来,那是无边无底啊。

  鲍牧差点气昏,一急便打了一个酒嗝,用没有半点底气的声音道:“哎呀,田大夫呐,老夫何时跟你商量过这事?老夫只知道,国君是先君所定,大家难道忘了先君甘为孺子牛的事吗?”

  甘为孺子牛,就是想当年齐景公疼爱幼子公子荼,让公子荼坐到自己背上把自己当牛骑。

  当时的齐景公,嘴里衔着丝线,公子荼骑在君父背上,用鞭子抽打着君父,口里叫着驾驾,齐景公手足并用往前爬。

  结果一个不小心,公子荼没坐稳,从齐景公背上摔了下来,而一手还紧紧拉着丝线。

  于是悲剧了,齐景公的一颗牙齿被生生扯落,满口是血,疼得差点晕过去。

  公子荼却因为摔倒而大哭,齐景公不顾自己牙齿扯落疼痛,反而柔声安慰。

  这就是孺子牛这一典故的由来,孺子意指孩子,孺子牛的本意是甘愿为孩子象牛一般的付出,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爱。

  群臣中此时也有人已经认定,鲍牧肯定没有参与废立国君之事。

  眼见气氛有些不对,公子阳生突然向鲍牧深深作揖行了一个大礼,用无比诚恳的语气对鲍牧说道:

  “相国为国为君,忠义之心天下皆知。阳生本就一流亡之人,只因齐国需要,故而回国。事已至此,阳生之命运皆由相国决定了。

  如果相国认为阳生可堪一用,与群臣立阳生为君,那阳生在此盟誓,将善待群臣,绝对不会因大夫中有人不支持而心生怨言,让我们齐心协力治理好国家。

  如果相国认为阳生不堪一用,也请大夫们不要因此而怨恨阳生。阳生立即离开齐国,流亡西方秦国。

  秦齐相隔千里,从此大家谁也不必提防阳生,阳生从此再不回齐国。是废是立,一切皆听相国一言而定!

  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齐国社稷,阳生实在不愿意看到齐国宫廷再有流血事件了。”

  高明,实在是太高明了!

  公子阳生这番话,不知在他心中彩排了多少次。

  此时朗朗而言,每个字都是掷地有声,中气底气十足,既拍了鲍牧马屁,又热了群臣之心。

  这个态度表得是既高度讲政治,又充分体现了情商。鲍牧本就是醉意朦胧,哪里还有半个字再反对?

  鲍牧见公子阳生向自己行大礼,急忙还礼道:“公子过谦了,老臣所为,也是为了齐国社稷。

  其实,你们几位公子,谁都是先君的儿子。对我们臣子来讲,谁当国君都值得我们忠心辅佐。公子既然这么说了,老臣哪敢不听从命令?”

  是啊,鲍牧虽然仍旧醉着,但他已经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了。

  公子阳生即位新君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废立国君这样的大事,本就是凶险无比之事。自己却还是一身愣头青的样子,如果再反对,可能当场便被击杀。

  所以,他也是一百八十度急转弯,表示支持公子阳生即齐国国君位。

  一切都解决了,公元前489年,公子阳生即位,这便是齐悼公。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