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去世给齐景公的打击是巨大的,在晏子的努力下,齐景公已经将齐国政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国内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大增,军事实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此时的齐景公,已经当了将近50年之久的齐国国君了。
现在晏子去世了,齐景公丧失了左膀右臂。但任凭自己怎样悲伤,晏子是不会再起死回生了。
想当年自己陷于爱妾之死的悲伤,晏子曾用所谓的起死回生法,令爱妾回到自己身边。其实那只是晏子劝谏自己的方法而已。哪里会有人死而复活之事?
既不可能会有死而复活之人,也不可能会有长生不老之人。齐景公感觉自己老了,但自己给齐国定下的称霸宏愿,却还没有真正实现。
如今,在自己的努力下,齐国总算将郑国、卫国、宋国、鲁国、莒国、徐国等国家联合了起来。列国诸侯已经形成了3+2的军事集团:
即以齐国为首的东方集团,以晋国为首的中原集团,以楚国为首的南方集团,还有两大强国,即秦国和吴国。
对齐景公来讲,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击败晋国,成为真正的中原诸侯联盟盟主!
那就出兵吧,目标直指晋国。
公元前497年,齐景公终于摊开了全面攻击晋国的那张军事地图。自己的盟友已经够多了,齐国自身的实力也够强了,齐景公想象着晋国被自己打得满地找牙的场景,不由热血沸腾!
齐景公是会找机会的,因为此时的晋国,正暴发了一场史上最大规模的窝里斗。晋国,根本无暇顾及列国诸侯们那些事。
此时的晋国国君是晋定公,但晋国到这个时候,国君基本就是一个摆设,大权全部由当时的六卿掌控。
六卿即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由于这些大家族的掌门人名字很复杂,所以在这里我们就以氏来简括了,具体在讲晋国风云时,我们会详细讲。
这六卿并非铁板一块,而这次内乱,则是赵氏惹出来的事,而且是赵氏内部惹出来的。
赵氏宗主赵鞅为了把自己的根据地晋阳给巩固强化,将赵氏其中一个领地邯郸的500户人家迁往晋阳。结果令他火大的是,当时的邯郸城大夫赵午却不同意。
按理,赵鞅是宗主,赵午作为赵氏家族旁支,应该听命于赵鞅。但这小子不知哪根筋给抽了,居然公然表示反对。
本就为六卿争权而搞得头大的赵鞅当时就暴跳如雷了,连自家都管不好,还怎么在晋国权力机构混?
赵鞅一不做二不休,将赵午叫去,一顿劈头盖脸训斥后,一刀砍了赵午!
这下捅了马蜂窝,赵午的儿子赵稷立即据邯郸公然反叛赵氏。
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两家本就看不惯赵鞅,做梦都盼着赵鞅倒八辈子血霉。加上私下里与赵午关系交好,见赵午被杀,其子赵稷反赵,立即起兵帮助赵稷。
赵鞅这下麻烦大了,他一个内部出现叛乱的赵氏家族,哪抵得过范氏和中行氏两大家族的联合打击?
结果赵鞅败退晋阳,范氏、中行氏和赵稷率兵将晋阳团团包围。
这三家玩起命来了,剩下的三家即智氏、魏氏和韩氏却也没有旁观着看热闹,他们联合起来帮助赵鞅,并通过晋定公宣布范氏、中行氏造反。
于是,范氏、中行氏对赵氏一片大好形势迅速逆转,本是两家压着赵氏打,现在是四家压着两家打。
这怎么打?鸡蛋碰石头的节奏啊。范氏、中行氏愤而发出国际求援信,而这信肯定是送给齐国的。
齐景公本就天天盼着晋国乱成一锅粥,他要趁机将晋国给打趴下了,哪里想到天上会掉下这么一张大馅饼?
齐景公立即整军向晋国开去,并通告东方军事联盟的鲁、卫、郑、宋、徐、莒等国,要求大家团结起来,替被万恶的晋帝国主义欺负的范氏、中行氏这样的弱小阶级讨回公道!
这叫什么?
赤裸裸地干涉晋国内政!
但对齐景公而言,这是齐国重新崛起于春秋江湖的绝佳机会!在此之前,齐国联合卫国已经与晋国干了一架,那便是夷仪之战。
夷仪之战,齐国战胜了晋国,占领了夷仪。卫国也雄起了一把,卫灵公率军队占领了邯郸西的一处小城。
但晋国毕竟太强大了,过不了多久,晋军便反过来咬了齐军一口,使齐军损失了一些兵马。
可怜的是卫国,卫国马上遭到报复,最后是都城被围,被迫拿出500户人口给晋国。
正是这500户给晋国的人口,本是迁到了邯郸,结果赵鞅却强迁这500户。邯郸人不肯,终于导致了晋国历史上最激烈的一场内乱。
“卫侯还是有眼光的嘛。”齐景公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不由为卫国人这次送给晋国人这500户人口而暗自叫好。他通知卫灵公立即到垂葭会面,商讨进攻晋国大事。
垂葭在卫国境内,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西南。齐卫两位国君会面商讨的结果是两国出兵联合进攻晋国的河内。
河内在哪里?传统概念将黄河以北地区称河内,将黄河以南称河外。但这时的河内指的是晋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天的河南新乡市的卫辉一带。
之所以要打河内,是因为此城本属卫国。卫国曾被北狄亡国,于公元前658年在齐桓公帮助下迁都楚丘,晋国趁机占领了河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