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不卖弄古诗词了,再看齐灵公。
齐灵公率齐军撤退,本想来个悄悄地走,打枪的不要,结果没想到联军还是追上来了。
齐灵公此时已经完全丧失了一开始爆棚的与晋决战之勇气,但他根本没安排什么断后阻击等基本撤退相关的军事部署,居然是自个儿带头逃跑了!
撤退主义变成了逃跑主义,这下齐军可惨了,因为大量辎重粮草需要带走,结果后头部队被齐军先头部队咬上了。
宦官夙沙卫一看情势紧急,他向齐灵公请示道:“主公,您先行撤退,臣愿意断后。”
言罢,夙沙卫率着一支兵马往回赶。
但他并不是去寻联军死战的,夙沙卫很清楚,死有重于泰山,更有轻于鸿毛。
只知道去拼杀,凭自己这点断后人马,还不够联军塞牙缝的。
夙沙卫是一位有想法的人,如果不是宦官,他应该成就齐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
只见他在齐军撤退的路上,选择了几处险要隘口,命令士兵将战马给杀了,用马尸堵塞联军必经之路。
由于齐军仓皇逃走,不少战车都遗弃在途中。夙沙卫命令将这些战车都集合起来,拆了车轮,用绳子给绑扎连接起来,胡乱堆集于要道。
夙沙卫在干什么?
他在用自己的方法阻挡联军追兵!
当时的冷兵器战场,主要的装备是战车。战车需要马路,如果马路不通,那战车便无法通行。
只要前头部队受阻,整个追击齐军的部队都会滞留,从而为齐军顺利撤回临淄争取宝贵的时间。
夙沙卫忙得团团转,此时齐军两个愣头青登上了历史舞台。
谁?
齐国大夫殖绰、郭最。
这两位在当时齐军中小有名气,主要原因是两人勇武得很,在很多次校场比武中都能够夺冠的那种类型,被称为齐国勇士。
这两人听说夙沙卫主动请缨断后,登时感觉脸上无光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各自眼神明显流露出一种难以形容的羞愧,好象是这个意思:放着咱堂堂齐国勇士在这里,怎么可以让一个寺人去担当断后阻敌之重任?
两人也不请示齐灵公,各自率着本部往回赶,不多时便见到了夙沙卫正在那里指挥堵塞交通。
殖绰大喝一声道:“您快走吧,不管怎么说,齐国不能因为您而蒙受耻辱!为国家的军队殿后,这是勇士的责任。”
夙沙卫看了看这两位长得五大三粗貌似很神勇、却在这次战役中基本没什么表现的勇士,知道自己说什么也没有用,无奈长叹一声,转身率军赶回临淄。
官大一级压死人,夙沙卫的一声长叹,也似乎是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一些总想着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好宦官的无奈。
毕竟,历史上的宦官基本上给人们留下干涉内政、飞扬跋扈、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等不好形象。
但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必须承认,有不少宦官,为中国历史文化作出过巨大贡献。
如蔡伦,这是一位为世界文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东汉宦官,他发明了造纸术,成为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造纸术沿着丝绸之路向着西亚、西欧,向着整个世界传播,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又如郑和,这是一位率领先进船队七下西洋的明朝宦官,与西洋各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为明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关系。
郑和的七下西洋,还为中国引入了许多珍奇物种,开辟了世界航海之路,把中国古代的海洋远航事业推向了顶峰,也对人类海洋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又如高力士,这是一位对皇帝忠心耿耿的唐朝宦官,经常为皇帝李隆基出谋划策。
李隆基去世后,高力士因悲愤吐血而亡,被后人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还有王承恩,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时,王承恩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纷纷弃主而去,他对崇祯皇帝不离不弃,最终随崇祯皇帝上吊身亡。
齐灵公时代的齐国宦官夙沙卫,也许有的史料给予了负面的记录,但从他登上春秋舞台以来,我们所看到的夙沙卫,是一位忠君爱国的宦官!
他总表现出临危不乱,在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这确实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奇人。
前面我们讲到过他曾带兵讨伐莱国,但他知道当时自己的主要作用,就是代表齐国让莱国屈服认错即可,所以他收受了100头牛和100匹马的莱国贿赂后班师了。
史料记载他受了重贿,然后班师。
当时我们说过,如果没有齐灵公的意思,夙沙卫带着大队人马去莱国一趟,耗费不少钱粮,疲劳士卒,就为了这两百头牲畜?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后来,齐灵公想要在春秋舞台上亮一把,尤其是得到周灵王的赐命后,野心爆棚,在四年内六次出兵打击鲁国。
其中有一次是占领了鲁国重镇桃地,俘虏了鲁国守将臧坚。
臧坚是鲁国大夫,也是鲁国公族中人。这里我们必须要说明的是,一般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如果俘虏了对方的大夫级别以上的人物,并不象我们后来常见的直接砍了以壮军威,或者祭旗什么的。
因为当时的战争那叫贵族战争,贵族战争讲究一个礼字,战礼中便有不杀俘虏的规定。
为什么不杀俘虏?那是因为参战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如统帅级别的,一般都是大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担当。
普通的士兵至少也是“国人”,甚至最初时,只有“士”这样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为国家作战。
这些人说到底都是贵族,既然是贵族,那其生命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能乱杀。
所以,一般都是被俘虏后,就留在对方国家里,对方国家还要供吃供喝,直到自己国家派人来赎回,或者交换俘虏的形式回国。
本来嘛,这位臧坚被俘后准备当一名光荣的俘虏。但由于当时齐国三番四次攻打鲁国,使鲁国地方镇守的官兵都对齐国恨得牙痒痒的。
所以齐军所遇到的抵抗非常顽强,许多鲁军士卒根本不顾性命与齐军死战,不少鲁国战士根本就是拿出一副玩命的架式抵抗齐国侵略者,甚至有的将士不愿被俘,宁肯战死。
齐灵公夺取了桃地后,俘虏了桃地守将臧坚。他知道这是一有身份有地位的鲁国大夫,非常担心臧坚会自杀,就派了夙沙卫去做工作,意思是您千万要保重,不要自杀。
结果这个臧坚本倒没想着自杀,但突然发现前来劝说自己的夙沙卫居然是一个寺人时,顿时思想不通了。
什么?自己活不活下去这样的事,居然由一个太监来做思想工作?
夙沙卫刚转达完齐灵公的意思,臧坚就非常气愤地对夙沙卫吼道:“我的生死,我自己决定!怎么能够让你这样的寺人来劝说?”
然后,臧坚找了一根尖尖的木棍,扎进自己的伤口,当即身死!
所以说,春秋时期宦官的地位非常低下。
齐国宦官夙沙卫再怎么有勇有谋,再怎么忠心耿耿为国为君作出了多大贡献,在整个贵族圈里,无论是齐国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没有自己地位的。
这一次,夙沙卫采取的迟缓敌军追击的办法无论是多么有效,在齐国大夫殖绰、郭最看来,那是一个寺人的措施,实施了这样的措施就是耻辱。
所以,这俩人居然放弃这样最有效的迟滞敌军措施,他们下令将这些已经用于阻截敌军的残破战车和马尸乱木都搬开,然后挺立于战车,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等待着敌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