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的!卫灵公很清楚,齐军已经胜了,晋军根本无暇顾及卫国这一头。甚至可以说,晋军根本没想到卫国会出兵捋晋国虎须!
中牟城一千乘战车的晋国军力,此时应该主动去找齐军复仇去了!
卫灵公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中牟城的晋军确实是去追击齐军去了。而且齐军主力已经回国了,其后续部队确实被晋军追上,受到了一定的损失。
此时卫灵公率军突袭邯郸,果然令晋军猝不及防,结果吃了大亏。
卫军很快攻占了邯郸西北的一座小城,这使已经从中牟出发追击齐军的晋军不得不回援,从而便齐军未遭到大败,仅以微小损失的代价,安然撤回齐国。
不管如何,齐卫联军的第一次对晋作战,算是取得了胜利!
为了感谢卫军及时出兵减轻齐军压力,齐景公非常大方地将齐军攻占的夷仪以东三座城邑送给了卫国。
原来,你晋国佬也是可以被人扁的啊?齐卫联军对晋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有心反晋的列国诸侯们,也给鲁国这样原先一直坚定跟着晋国转的诸侯以极大的震撼!
鲁国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如何应对目前的国际形势。跟着晋国人混,鲁国人貌似总被呼来唤去,自身实力不济却总被当成晋国的打手在用。
鲁国更清楚,很多关键时候,真正需要晋国支持时,却总是被晋国忽悠。
现在整个中原貌似都在反对晋国,齐国、郑国、卫国自然不用说了,都已经跟晋国开打过了。宋国也准备反水,莒国、徐国等列国诸侯老早跟定了齐国。
而且,可恨的晋国居然还将鲁国叛臣阳虎收留并重用,鲁国再不作出决定,那真的很危险了!
会议高度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一致意见:与晋国迟早是要反目的,早反目要比晚反目要更有利;与齐国迟早是要和解的,早和解比晚和解更有必要!
鲁国向齐国伸出了橄榄枝,齐景公大喜,一把抓住,还闻了几口:这个滋味真的太可口了。
两国很快定下了会盟的日期和地点,如果把鲁国也拉进反晋联盟,那你晋国真的就是孤家寡人喽。
公元前500年,应齐景公之邀请,鲁定公率队赴齐国的夹谷参加齐鲁会盟,史称夹谷会盟。
从历史上看,鲁国一直与齐国不和,这是多少年来两国终于放下武器坐下来好好谈判的第一次。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两国领导人互相都是相当不信任。
有着共同的目标利益,但却又互相之间不信任,这样的会要开好很难。
对齐景公来说,争取鲁国加入反晋同盟是第一目标。鉴于鲁国对齐国的特殊性,齐景公设定了第二目标,那就是必须要让鲁国乖乖听齐国的话!
也就是说,在鲁国面前,齐国必须是老大。必要时,无论是武力也好还是用羞辱的办法也好,必须要让鲁国吃些亏。
对鲁国国君鲁定公来讲,国内被三桓架空,国外依靠力量晋国已然颓废,必须要重新确定一条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路子来!
这条路子,就是加入以齐国为首的新军事联盟,从而确保鲁国的国家安全,这是参会的第一目标。
但毕竟齐国可谓是世仇这样的存在,鲁国必须做到在齐国人面前捍卫国家利益,不能让齐国占了鲁国的便宜。这是鲁国参会的第二目标。
两国都带着两个目标参加了会盟,显然,第一个目标是一致的,而第二目标则是矛盾的。
齐景公为第二目标作足了准备,一是决定在必要时劫持鲁侯。借着东道主优势,齐国武装了当地一批奴隶,这些都是齐国灭莱国时所俘的奴隶。
二是给予鲁国人必要的羞辱。现在不同以往了,鲁国一直跟着晋国混,给齐国造成了很多的麻烦。现在你鲁国看看形势不对了,便要换大腿抱了,要抱咱大齐的大腿当然欢迎,但必须让你吃点苦头。
于是齐景公在其会盟所需的乐队和演艺人员,安排了几个侏儒,你鲁国不是最讲礼义吗?那就在奏乐时让你们享受小矮人的节目吧,看你们如何应对!
鲁定公也为第二目标作足了准备:他安排了一支精兵,部署在齐鲁边境,一旦有突发事件,鲁军将迅速发起攻击。
此外,鲁定公还安排了两名贴身保镖,这两人是鲁国顶尖勇士,负责寸步不留保护鲁定公。
夹谷,今山东莱州之夹谷峪。夹谷会盟,突放异彩的并非是齐景公和鲁定公,而是大名鼎鼎的孔丘,即后来的圣人孔子先生!
原来,鲁国阳虎之乱后,在季氏的推荐下,已经从齐国回到鲁国的孔子终于实现了他的伟大抱负:出仕为官,成为鲁国的执政大夫。
孔子如何成为鲁国的执政大夫,我们在讲鲁国时讲得很详细,反正鲁国就是这样一个政治生态:
国君是傀儡一样的存在,三桓是掌控着权力。三桓又忙于各自家族事务,不想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到治国理政上。于是,鲁国需要代理人,这便是所谓的执政大夫。
执政大夫当然是由三桓推荐的,曾经阳虎便是季氏的家臣,结果作乱逃了。而此时的执政大夫正是孔子,也是季氏推荐的,深得鲁定公欣赏,任命他担任司寇。
这一次,孔子是作为鲁国方面的与会仪式主持人参会的。
孔子新官上任确实是放了几把好火,其中一把,就是在这次夹谷会盟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气势,令人完全颠覆了这位给人之乎者也的师者形象,其表现出来的大智大勇令人印象极其深刻。
作为鲁国方面的与会仪式主持人,孔子很清楚自己的职责:确保鲁国国家利益不受损,这个利益包括保卫好国君及鲁国人的安全。
所以自一开始起,孔子就安排了精干的卫队,其中两名统领紧紧跟着鲁定公。用他的话讲就是“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