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诛杀长舌妇戎子,气死父亲齐灵公,干掉弟弟公子牙,诛杀太傅高厚,平定少傅夙沙卫之乱,齐庄公的国君之位算是坐稳了么?
没有,因为还有一批人得清算。
这批人,全部都是公子牙的人。说确切一点,全部都是齐国公室子弟。
公元前552年,齐庄公命司寇庆佐率军讨伐句渎,即今山东菏泽北,因为公子牙的党羽之一公子买等公室宗亲及一干公族大夫都逃到了句渎。
结果不需要细说,在强大的齐军面前,句渎很快被攻破。公子买被捕,公子锄逃亡去了鲁国,齐国大夫叔孙逃亡去了燕国。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齐庄公这样做实在有些过分了。
因为,这些公室子弟和公族中人,也许并非要反对齐庄公的,他们只是跟公子牙交好而已。
有的甚至无非是在世子废立事件中,没有替当时还是公子光的齐庄公说话而已。
但没有人敢向齐庄公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齐侯,是报复心极强的一位国君。自从齐灵公发昏搞了一出废立世子之事后,曾经英姿勃发的公子光已不在了,此时只知道歇斯底里不顾一切铲除他认定的异己,明晃晃的一暴君形象。
齐庄公根本就不管人家怎么评价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历史去评价吧。现既已安完内,那就可以攘外了。
好吧,那寡人看看春秋江湖吧。齐庄公对自己秋风扫落叶一般收拾所谓的异己分子很满意。
很显然,此时的晋国风头太盛了,晋平公亲率十二国诸侯联军狠狠教训了一把齐国后,齐国算是趴下了。
自齐桓公以来,齐国貌似总处于这样一个循环:先是乱成一团,然后终于不乱了。埋头苦干一段时间,感觉可以冒冒头了。结果一冒便被晋国一巴掌给拍了回去,就象打老鼠游戏似的。
如齐顷公,刚想跟晋国叫个板,便被虐了一把,然后服服帖帖地做老实人。再是齐灵公,先是跟着晋国混,后来发现晋国有些痿了,便冒了出来,结果又被虐惨了。
那现在齐庄公呢?齐庄公心里明镜一样的,现在的齐国必须得低调,必须紧紧把晋国给服侍妥了日子才好过。而且,十二国联军虽然已经撤退,但那是有原因的。
一是晋国不想灭了齐国。因为灭了齐国对晋国来讲是不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反倒是让鲁国、莒国这样的齐国邻近诸侯得到大把好处。
二是晋国中军元帅荀偃生了重病。史料记载,荀偃在伐齐胜利后班师回国途中便病亡了。
卒前,荀偃还交代了自己的副手、中军佐范匄,务必要继续教训齐国,必须将东方的这个隐患给消除了。
三是当时的齐国是富庶大国,晋国率领的十二国联军在齐国境内连续掠夺了几个月,所有的车辆都装满了齐国的财富,得先运回国去。
反正齐国嘛,只要你不老实,到时咱再来教训一把,再把车装满。
对晋国来说,这种合法合礼且有利可图的抢掠活动,那是再爽也不过了。
荀偃去世后,晋国中军元帅一职由原中军佐范匄递补。
范匄遵照老领导的遗命,公元前554年再次讨伐齐国。但刚一出兵,便得到了齐国国君齐灵公去世的消息。
于是,联军只好中止了对齐国的讨伐行动。
不管怎么说,晋国仍旧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当然得讲点规矩。当时的规矩是如果讨伐对象正好遇到了国丧或者重灾,那是不能征讨的。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贵族战争,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消灭战争,而是挣足了面子,让对方认错服输。
齐庄公很清楚,虽然晋军又退兵了,但齐晋之间仍旧处于战争状态。这一次是因为齐国大丧,所以逃过一劫。
但齐灵公已经下葬了,晋军再来讨伐那该怎么办?
对齐庄公来讲,办法是很简单的,那就是干干脆脆的服输。
齐庄公派人去朝见晋平公,把齐国叫板晋国的责任一股脑全部推给父亲齐灵公。然后拍着胸脯保证,从今以后,齐国将一切听从晋国的。
晋平公当然非常高兴,收服齐国可谓是称霸中原的必要条件。
对晋国来说,秦国是不可能和好的,楚国是必然要来相争的。晋国再强大,如果失去齐国,那将陷于三面夹攻的危险境地。
于是,公元前552年,晋国与齐国重新签订了友好同盟条约。条约是在著名的澶渊签订的,史称澶渊会盟。
澶渊会盟,前几年随同晋国伐齐的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列国诸侯都来了。
议题只有一个,大家统一思想,再次承认晋国的中原诸侯联盟盟主地位。
齐庄公当然是亲自参加的,他以前当世子时便经常代表齐国参加这样的国际会议,大家都认识他。晋国很高兴,但有不少诸侯心里都很担心,尤其是鲁国。
鲁国最怕齐国了,本来齐国被晋国揪着打,鲁国非常兴奋。但现在齐国摇身一变,又变成了中原诸侯联盟圈的二号人物,鲁国顿时感到了压力山大。
鲁国认真分析形势后,确定唯一能做的,是赶紧把晋国大腿给抱牢了,把对晋国的马屁给拍好了。
当时中原列国诸侯的态势总体是这样的:晋国为不可撼动的盟主,齐国坐着第二把交椅,鲁国则是被全天下人都认定的晋国铁杆小弟。
澶渊,即今天河南濮阳西北。这个地名我们得提一提,因为1500多年后,大宋王朝与北地辽国在这里签订了一个条约。
当时,双方约定了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同时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
当然,河南的濮阳还因为三国时曹操与吕布在此大战而闻名,结果三国第一美男子兼第一勇将吕布在这里被曹操给灭了。
齐庄公很爽快地签了约,回国后将这个盟约文件扔进火炉,冷冷道:“总有一天,寡人要让你晋国跪倒在咱大齐脚下!”
熟悉不?
很熟悉啊,这正是当年齐顷公、齐灵公对待晋国的那一套:表面上服从你晋国,但骨子里就想方设法与你晋国死磕!
这叫什么?典型的阳奉阴违。
齐庄公的骨子里流着齐顷公、齐灵公的血。这个血,都源于当年那位牛气冲天的春秋第一霸齐桓公!
已经过了多少代了,历任齐国国君都梦想着重拾齐国当年的荣耀。
但现在必须得阳奉,因为阴违的机会还未出现。既然阳奉了,那暂时都听从晋国的号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