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齐国风云

第194章 十大历代名将之司马攘苴(3)

春秋齐国风云 千里草人 1810 2024-11-15 07:31

  国政由国、高两大上卿负责,左有晏子这样的大贤人辅政,右有司马穰苴这样的军事家治军,生活上有梁丘据这样的总能给人带来欢乐的人时常陪着,齐景公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但美好的日子总会过去,不久,梁丘据去世了。

  司马穰苴却到了风口浪尖,由于从庶士身份直接提拔为大夫,并掌管齐国军政大权,这让许多人对他是羡慕忌妒恨起来。

  在那个帝王将相必须得有种的年代,齐景公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必然会招致一部分人的反对。

  晏子为了能让齐景公重用司马穰苴,已经搞了一起二桃杀三士这样的障碍清扫行动,但齐国的国氏、高氏、鲍氏等各大家族谁能心服口服?

  此外,还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当时世界仍旧处于弭兵运动时期,即世界和平时期。所以,司马穰苴这样的名将除了练兵外,能有什么发挥才能的机会?

  虽然有传说司马穰苴曾经率领齐军击败过来犯的晋国、燕国联军,收复失地,军功甚伟,但翻阅史料并未发现期间有过这样的战事!

  司马穰苴作为田氏家族旁宗一位杰出人物,田氏家族势必要拉拢他。齐国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把名将司马穰苴直接推到了风口浪尖!

  国氏、高氏、鲍氏等各大家族会容得下司马穰苴吗?

  当然不能。

  于是,各种信访举报源源不断被送到齐景公那里,齐景公很无奈,最后不得不免去司马穰苴之职。

  司马穰苴很郁闷,他其实并不想与田氏家族搞在一起,他只想忠君报国,但因为是田氏旁宗,司马穰苴就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从此,齐国历史上便不再有司马穰苴的表现。司马穰苴赋闲在家,只好喝喝酒,写写兵法,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有更大的精力去完成他整理的军事巨著《司马法》!

  《司马法》全书155卷,基本讲述了古代用兵与治兵的原则,留存了夏商周三代关于出征作战的礼仪,对当时战争相关的兵器、军法、警戒等方面均作了详述。

  最重要的是关于战争的一些理念,即当时的军事思想。

  如“以战止战”的战争观,突出战争的目的是“讨伐不义”、“诛有罪”,“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又如居安思危的备战思想。认为“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到随时备战,军队存在的意义就是打有准备之战。

  要备战,则必须做到“顺天、阜财、怿众、右兵、利地”,即要时常考虑“顺应天时、积聚粮饷、动员民众、制造兵器、视察地形”,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时要重用军事人才。

  又如军纪必严的治军思想。提出“治国以礼、治军以法;以文治民,以武治军”,治军必严,并加强军事演练,对将士要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又如爱兵的思想。提出作为将军,对士兵要做到“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又如“称众、因地、因敌、令阵”的战术思想,注重因地制宜、因敌制宜灵活用兵。

  在灵活用兵上,尤其对己方部队的兵器配合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如“兵不杂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

  正因为如此,后世宋朝颁行了一套兵法丛书,将《司马法》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六部著名兵书汇编一起,称《武经七书》,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

  史料记载,司马穰苴最后郁郁而终。他没有他的族人孙武那样的好运,一个不在世界和平协议上签字的吴国,到处打仗,时时需要军事人才。

  所以孙武在吴国是风生水起,并创造了三万吴军大败二十万楚军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即吴楚柏举之战。

  但孙武显然并非是一个嗜血成性的人,他与楚庄王一样,贯彻着的是以战止战的理念。

  所以,当吴王阖闾穷兵黩武并滥杀无辜犯下滔天恶行时,他对吴王深深失望,故一战成名后便隐退江湖。

  也许正是因为在隐退以后,孙武有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兵法,所以才有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伟大著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再见了,司马穰苴。虽然你不曾一战留名于青史,但你的一部《司马法》以及你的那个严明军规整顿军纪的练兵故事,足够使你在中国名将史上留有一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