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真不是水镜先生

第381章 建安十五年——迁都!

  安静的书房里,司马徽和魏延聊着此次出征之事。

  他的问题很细,大到一场战斗的具体细节,小到将士们的生活,情绪等等。

  “从调兵遣将上看,曹操本来的意图,是想毕其功于一役,用这不计代价的一战,将我们拖死在汉中。而你部,就是他要最先咬死的对象,我们的三忠军,外界口中的荆州黑甲,现在在这天下,已是与虎豹骑并列的至强之军。”司马徽感慨道。

  魏延撇嘴,低声嘟囔了一句,“他虎豹骑算个屁!”

  “要正视自己的对手,就事论事,虎豹骑还是相当强悍的。”司马徽斥责道,“目中无人,可不是什么好习惯。”

  魏延讪讪,抱拳说道:“主公教训的是。既然都如此了,末将有些想不通,曹操为什么会……不打了?”

  司马徽笑了笑,说道:“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主要的原因大概有三个。其一,他发现自己舍上了大半个基业,却无法吃死我们,而且还有可能会被我们反吃,换你你会怎么做?”

  “退兵!”魏延很干脆的给出了一个答案。

  “所以,曹操也可能这么想过。”司马徽笑了起来,“那么就牵扯到另外几个原因了,其二,就是我给他画的饼。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大汉这广袤的土地,而是用战马丈量这个世界,中华民族历来不是一个拥有侵略基因的民族,但,我是个侵略者。”

  熟悉历史的人,绝对是愤青之中易爆易怒的那一种。

  近代的耻辱,是每个国人心中的痛。

  司马徽曾经除了手握键盘,口诛笔伐那些背弃祖宗的同胞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但现在,他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本事,去做曾经做不到的事。

  那些魑魅魍魉冲进东方,烧杀劫掠。

  司马徽就从他们祖先的头上欺负回去,灭他们的根,断他们的香火,让他们充分享受被殖民的乐趣。

  这很公平!

  魏延:???

  这稀奇古怪的词汇,再度听懵了他。

  脑子绕了几个圈也没有想明白之后,他只好问道:“主公给曹操画了什么饼?”

  画饼这个神奇的词汇,他倒是理解,因为司马徽经常提及。

  “我告诉曹操,外面的世界很广阔,我们应该尽早结束汉人内讧,把兵锋推向外面。在我们的西边有金山银山,有海量的牛羊,有无数可以驱策的奴隶,有腰肢柔软的异域女子。”司马徽笑的贱兮兮的。

  当他再度回想曾经给曹操说过的这些话,莫名觉得有些中二。

  但曹操信了。

  因为荆州的商队已经开拓到了遥远的西方。

  因为荆州的舰队,已经走到了的大洋的彼岸,并在那里带回了稀罕的作物。

  因为荆州,在短短的数年时间,被司马徽经营的蒸蒸日上。

  整个大汉,都在俯仰着荆州丰富的物产,并把大把大把的钱币送进了荆州。

  司马徽想着,如果角色互换,当他看到荆州实打实发生的这一切,再听听从这个本应该是最大对手的家伙口中说出,要不然我俩先别打了,我们去外面玩玩,他兴许也会动心的。

  只要我有足够自保的实力,这个事,就能赌。

  更何况,曹操也是个愤青。

  他对异族的态度,可一点都不好。

  魏延听的脸颊皱成了一团,有些难以置信的说道:“曹操这就信了?”

  “我说的是实话!”司马徽脸色一板,“很认真的实话。内战,会大量消耗我们自己的力量,等整个大汉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下,天下百姓可能要去四成,乃至更高。如此一来,我们有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恢复民生,如此一来,我想要做的事,恐怕就遥遥无期了。”

  “用外战,延缓我们内部的矛盾,说不定这个矛盾放着放着就没了。”

  魏延郑重说道:“主公,我想我明白了。”

  “我知道你不明白,但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行了,挨个解释,我也确实挺累的。”司马徽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些天,他和曹操有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去解释这件事上。

  他有他的理由,曹操有曹操的理由,但他们做的是同一件事。

  魏延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那个无形的隔阂,也渐渐消弭。

  “尽快从东州兵中抽调精锐,补充进忠勇军。忠勇军的校尉,这一次一升,应该大部分都到游击将军了。正好汉中这次补充了三万新军,你列一份名单给我。”该说的都说了,该解释的也解释的差不多了,司马徽直接吩咐正事。

  “喏!”魏延严肃喊道。

  忠勇军的精锐力量必须继续保持,而东州兵也是一支实力不弱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组建的比较晚,但在成军之后的实力上,并没有让司马徽失望。

  尤其是这一次加了司马懿这个智囊,他们的表现让司马徽很是惊讶。

  荆州军现在的军队体系,基本上分三个梯队。

  第一,毫无疑问自然是三忠军,以及荆州水军和海军两支。

  位列第二的,是东州军,蔡瑁部,以及北方诸县的民兵。

  这些民兵的装备趋近于三忠军,成军时间也差不多。

  但因为是民兵,要忙于农事,训练上就大大不如。

  他们闲时为兵,忙时为农,虽然成军早,但训练时间并不多。

  排在第三个梯队的,代表就是宜城大营,现在仅剩的邬狮所部。

  以及,荆州、交州、汉中三地的民兵。

  魏延领命离开了,坐的都犯困了的法正,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主公何必如此?”

  “有必要啊!”司马徽抻了两下坐的有些僵硬的腰,“毕竟家业小。”

  法正不认为这是司马徽真正的理由。

  但只要司马徽有闲情逸致,他认为这都是小事。

  反正主公乐意就好,他呢,也只是随口一提,并没有什么意见。

  ……

  又五天后。

  三省六部制各项章程拟定,彻底落实了下来。

  各部官吏,也被司马徽和曹操用明目张胆的暗箱操作给敲定了。

  曹操与司马徽商议过后,联名发了命令。

  孝献皇帝建安十五年冬月,迁都长安。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这一年,曹操才在邺城修筑铜雀台。

  感谢司马徽,历史已经偏的一塌糊涂了。

  司马徽现在想凭借着他那仅有的一点知识开挂,都彻底都开不了了。

  他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一年是哪一年了。

  旬阳城外,泾渭分明,但却又好似一家的两支大军正严阵以待。

  曹操与司马徽相携出城,谈笑风生。

  “天下盛事,莫过于此了!”曹操上了战车,昂首挺胸的顺着美髯说道。

  司马徽看着面前一眼望不到的大军,亦是心生气吞山河之感。

  这是他的军队!

  二人乘坐战车,检阅了一圈气势雄浑,昂首挺胸的十二万大军,便下令出发。

  期间曹操还发表了一长串慷慨激昂的讲话。

  虽然即便是前面的将士都可能听不太清楚,但他说的很激动,气势很足。

  这个流程司马徽直接给免了,只是扯着嗓子喊了一句,“与子——同袍!”

  十二万大军遥相呼应,声浪排山倒海。

  就这四个字,一不小心还把曹操的锋芒给盖住了。

  这一次不是出征,而是班师长安。

  皇帝陛下已经在长安落户了,都等他们两个好些天了。

  出发之时,曹操热情的要请司马徽与他同乘一车,但被司马徽拒绝了。

  这一路上,他还有些事情要处理。

  当着曹操的面做,可能这大爷当场就得毁约翻脸。

  司马徽准备在天机楼,增添一个名为山外山的衙门,作为他最后的手段。

  这事哪能让曹操知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