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真不是水镜先生

第139章 磨人的会议

  法正看着面前的书,眼神有些恍惚。

  他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也是他目前唯一的办法。

  虽然司马徽先前说过让他遍邀益州俊杰,可让益州曾经官吏全部集中到政务司一个衙门内,绝对是犯忌讳的。

  出于这样的考虑,法正有些犹豫。

  可除了益州那些人之外,法正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找真正能办事人过来,充实政务司,将政务司这个衙门组建起来。

  “主公……”

  法正犹豫许久,决定还是问一问。

  但他话问出口之后,却又立马后悔了。

  司马徽扭头看了过去。

  “让先前益州的那些官吏,我说的是真正能办事的那些人,全部充入政务司,是不是不太好?”法正在司马徽问询的眼神下,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司马徽一愣,你要说这个的话,确实好像有些难办。

  出现山头的情况,这是绝对无法避免的。

  但若是让曾经的益州官吏,全部充入一个衙门。

  确实有些过于明显了。

  而且以后的危害并不小!

  稍作思考,司马徽说道:“现在我们除了荆州,就是益州,能招募到的人才,也基本上就局限于这两个地方。这样吧,按照所长,打乱编入除了军法司之外的四司,加上北斗学宫的大量学子,也就差不多了。”

  法正悄悄松了一口气,“喏!”

  刚刚那一刻,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

  “关于制度的事情,册子上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诸位有空多看看。在现阶段,诸位尽快充实衙门,早做准备,早点开始工作。有什么不妥之处,现在就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并商议落实。”司马徽说道。

  册子上内容也只是暂时的,真正要落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主公,军队都是脱产,此事,是否有些欠妥?”庞德公率先发问。

  他为内务司副司长,已经代入自己的角色了。

  册子上的其他问题,他倒是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可二十万大军全部脱产,除了正常的粮草供给之外,每月竟还有月饷,官职提升,月饷更是翻番。

  这一看,他就头皮发麻了。

  这得要多少钱,多少粮,才可以办得到?

  “大军的军饷问题,这个其实难度并不大。在我造反之前,大军的军饷都是我独自完成的。虽然之前的大军数量,仅有如今的一半,但若真正落实了分田之事,粮饷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司马徽说道。

  庞德公听的差点直翻白眼,咱能不能不动不动就说造反吗?

  这事,咱自家人心里清楚就好了嘛,为什么非要说出来呢。

  哎,不对,好像把事情想岔道了。

  造反之前,司马徽一个人养活了十万大军?

  这……可能吗?!

  好像是可能的,毕竟司马徽好像不吹牛比。

  可是如果这是真的,那未免有些过于恐怖了吧。

  一个人养活了十万大军,哪来的那么多钱粮啊!

  庞德公有些想不通,但既然司马徽说没问题,那就应该是没问题吧。

  他如今主管钱粮,他是真有些担心自己这养了一辈子的胡子。

  同为内务司大佬的华歆,就丝毫没有担心这个问题。

  起码短时间内,他是不太担心的。

  有荆、益两州世族门阀的热心援助,暂时养活二十万大军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天下百姓饿殍盈野,但他很笃定,豪门富户米肉成山。

  有庞德公抛砖引玉在前,之后众人又接连提出了好几个问题。

  司马徽造反之后的第一次议事,一直忙活到了深夜。

  大家各自进入了状态,代入了角色,面红脖子粗也就随之而来了。

  一天三顿饭都是在这张长条桌上应付的。

  折腾了一天,司马徽不但不觉得疲惫,反而很欣慰。

  他喜欢这样的场面。

  即便他上过历史,学过政治,可靠他一个人搞定这一堆的事情,显然不太现实。个人的力量,就算开挂,那也是有限的。

  坐在这个议事厅里的人,虽不是最顶尖的人才,但也各有所长。

  群策群力的效果还是很显然的,被挑出来的问题不少。

  但最大的问题是,问题越来越多了。

  原本司马徽计划只开一天的会,现在看这情况,大概要延续个两三天,把这一堆的问题都讨论清楚方可。

  ……

  司马徽觉得自己已经把事情想得够复杂了。

  但事实证明,他还是有些肤浅了。

  当这群人开始发挥狂热的工作积极性,后果是很可怕的。

  会议开了四天后,大的问题渐渐变成了一个个的细节。

  关乎五司的细节问题探讨,持续整整七天。

  而这……还不算完!

  细节之后又是关于具体实施,应急处置,人员配置等等具体实施的问题,这一讨论,刚好凑了个整。

  整整十天!

  司马徽最初的乐观心态都快被搞爆炸了,可大家的热情似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涨程度,在这整整二十天里,大家吃不好,睡不好,但一个个却都像跟打了鸡血一般。

  有点疯狂!

  而在这群人中间,疯狂带头人,就是郑玄。

  在这老爷子的身上,司马徽看到了故土先辈们的精神。

  他整个人都是发光的!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心态跟司马徽一样,处于崩溃的边缘,或者已经崩溃了。

  以黄忠为首的武将们,在会议最后的十来天,个个眼睛都是红的。

  开会不是打盹就是眼睛稍稍一闭,呼噜声就响起来了。

  当司马徽的全新班底疯狂麾战开会的时候,襄阳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刘表的三儿子刘修,从子刘虎。

  幕后主使,司马徽。

  刘表的土地,成了司马徽在荆州的试验田。

  刘修、刘虎具体执行。

  虽然司马徽在开会,但并不妨碍他传达命令。

  刘表在襄阳有良田一百二十万亩,次一等田地三十万亩,刘修和刘虎用了十天的时间,硬生生给完成了。

  刘家那些刘修的叔叔伯伯们,一个个差点都疯了。

  暴力抗法,等层出不穷。

  刘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他带人杀了一批,家产悉数充公。

  又抓了一批,全部弄进了山里面,挖矿。

  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司马徽麾下那些新圈出来的矿山,就多了六百多矿工。

  刘琮布告四方,刘修带头分自家的,方圆百姓的感觉就跟做梦一样,都没办法相信这能是事实。

  当百姓被人喊到一起分田地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田,他们不敢种。

  也想不明白官府到底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个个保持着观望的态度。

  先看看,等他们看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之后再说吧。

  田是分好了,但百姓没人敢上手,这可把刘修给急的不轻。

  辗转反侧两个晚上没想出来好办法之后,他直接动手上了笨法子。

  刘修从刘虎那里借了五百个兵,亲自下村,挨家挨户劝说。

  他没有再去请示司马徽,他觉得这点小事如果还办不好,他就不配当差。而且,他也听说这段日子府衙那边天天在议事,也不好意思一直去打搅了。

  刘修亲自带头的效果还是好的,但任务量也是真的重。

  干了几天之后,刘修觉得这样搞不是个事儿。

  再搞下去,他迟早得累死在田埂上。

  于是乎,他又开始动脑子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