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败如山倒
血流漂橹的战场,在血泊中一往无前的蒲州战士。
高士廉心中提出了无尽的疑惑,“这就是真正的工商业吗?”
就在这时,半空中一架明显小一点的飞艇缓缓飞来,停滞在了不足百米距离,但又没有直接下降,而是放下了一条折叠的金属梯子。
上面巨大的四个字“灵州王府”,格外显眼。
配合着特有的旗帜标识,简洁、大气、威严。
这飞艇不跟战争用的一样,任何武器什么的都没有,就是单纯的一个运载人和物的作用。
而缓缓走下来的人,正是王府第一大臣,诸葛亮。
见状,高士廉沉着脸低声说道:“陛下,注意仪态。”
李恪点头,他很清楚,此刻自己要是主动上前那就是示弱。
索性,高士廉跳出来怒容满面:“诸葛亮,新皇登基为解救天下黎明百姓,你蒲州竟敢对子民屠杀!”
诸葛亮仿佛早就预料到会这样,面色严肃走了过去。
而且,周身没有任何护卫。
孤身一人深入敌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竟没人敢出手。
他走到了李恪面前,仅仅是微微躬身拱手,随即站直了身躯。
“唐王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唐王返回长安执掌大权!”
高士廉和李恪及旁边的人都听呆了,怎么也没想到诸葛亮居然会说这样的话。
如同高士廉所猜测,想到了会失败,同样想到了会遭到灵州王府的剧烈反扑,甚至还想到了新皇帝会在蒲州面临危险,连通皇城都会被大举反攻。
却万万没猜到,灵州王府的行事风格如此的“绝”,居然要将新皇帝军队赶回破败的长安城,赶回那充满血腥的皇宫。
如此做法,导致的后果......
皇帝回去长安,必然会被困在皇宫,甚至做皇位的时间内一步也无法离开。
而李恪真正的大本营州府,可能会被别的势力直接吞并。
至于说高士廉,他所有的谋划也将彻底作废。
将皇帝赶回皇宫,灵州王府站在了“正义”的位置上,名义上没有任何损坏。
很快,高士廉就想通了一切,果然秦牧的做法无论是政务还是战争,都不一般!
但,他不想就这么败了!
“诸葛亮,你不过是一个臣下之臣,有什么资格对陛下如此无礼,见到陛下,为何不跪!”
诸葛亮冷笑:“若是你们对蒲州没有侵犯,双方自然和平,却不曾想你方竟敢愚弄百姓,那就是敌人!况且,胜者才有资格说话提条件,你们有什么资格?现在我改变了主意,立刻束手随我拜见贤王!”
“拜见?”
高士廉立刻抓住了重点,这个词可不一般。
而诸葛亮步步紧逼:“占据一方,导致名不聊生,为了天下万民、也为了这片大地的安稳,秦牧受万民爱戴被拥立为贤王。”
“谁是允许他秦牧在唐国的地面上,自封为王,可有陛下肯首?”
闻言,诸葛亮依旧面带笑意,却显得充满讥讽。
“两位皇子,两个皇帝,当朝太尉割据一方,我灵州,早已脱离朝廷,又如何需要他人肯手?非常时刻自然行非常之事,若是先帝有灵,自然悔悟!
现在,还请唐王陛下为了天下安稳,返回皇宫!”
杀人诛心啊!
李恪也气不过,立刻开口:“朕,若是比不答应呢?”
诸葛亮没有说话,仅仅是抬起了手。
身后,数万战士,整齐划一的站直了身躯,单手托枪,另一只手托在枪托上,枪口朝天。
其中意味看起来仿佛是在表明姿态,实则枪口朝天的意思很明确!
“为天下百姓安稳,请唐王陛下回宫!”
齐声大吼,好似一头猛兽仰天大怒。
刚登基想要大展身手,以正威严的新皇帝李恪,面色阴沉入税,高士廉也不例外。
周围的将士更是面色各异,他们都很清楚,若是回去了皇宫那就会如同前一位皇帝李泰,成为笼中困兽,甚至比之前还要严重。
灵州王府的话说的很好听,却是在将陛下朝坑里推。
这天下是否安稳,还不是你王府做主?
天下战乱自从王府成立开始,一直就没停过,而且也因为王府的各种操作,让战争更加的厉害。
灵州王府,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永远都是站在了理与正义的一方。
气氛陷入了沉默。
有个官员站出来,怒气冲冲:“诸葛亮,难道如今形势你看不清楚,秦牧也不懂?陛下若是回去皇宫,必然会被困在其中,对天下安稳毫无作用!”
“承天命,即为帝王当以不退缩、不胆怯,若想人尊重,成为真正的帝王,就必须要做出足够的表率,回到皇宫!”
诸葛亮依旧是那般一正言辞,不改初衷。
“至于说你......”
他冷眼看着那官员:“经过调查,你是个奸贼,今日蒲州之事就是你所窜捣、愚弄造成,来人,将此人带走严加审查!”
那官员当场傻了眼,完全没想到诸葛亮这个儒家子弟居然会这么不讲道理。
眼看着两名蒲州战士走上前来,他慌了,“不.....不是我,这件事全部都是太尉高大人指使!”
“撒谎!”
诸葛亮大怒:“高大人乃是三朝老臣,肯定不会出如此邪恶的主意,你如此奸诈居然还敢在唐王面前撒谎,罪加一等,带走!”
“慢着!”李恪忍不住了:“他乃是朕的臣子,灵州王府有什么权利抓人?”
“因为,我们是战胜方!”
诸葛亮语气充满了豪迈与霸气,眼神更是一片嘲讽之色。
随手一挥,两名战士将那大官带走。
周围的人看着面露气愤,然而却不敢吭一声,哪怕是一个字,一个态度。
诸葛亮这边有着强大的后盾,哪怕是帝王将相当面,依旧无所畏惧。
“唐王陛下,还请回宫执掌朝政,国既为国,当不可无掌权之人,如今长安等地黎明百姓受尽苦难,一点时间也不能耽误,如此,上路吧。”
上路......
这个词,颇有点别样的意味。
数万蒲州展示虎视眈眈,刚登基没几天的新皇帝李恪,忍着巨大的羞辱和怒气,在看向四周无数的尸体和惨败的军队,不得不接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