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宇在前世经常与部队官兵打交道,平时一起吃饭喝酒所谈论的,大多是与战争有关的话题。
一战、二战、古代战争等一些经典案例,在这些军人手上都是随手掂来、如数家珍。
他不仅学习了擒拿格斗,还阅读了很多战争方面的书籍,目的就是为了与官兵们增进交流,培养共同的话题。
现在听上官文雄询问,冯晓宇自然明白这不是探讨。
因为他只是个小兵,而上官文雄却是名副其实的将军。
说错了,上官文雄不会怪他。
说对了,最多点点头笑一笑而已。
他略微思索一下,问道:“将军,就不知城内有多少兵力,其他四郡又有多少兵力?”
上官文雄说道:“镍郡守军两万,加上能打仗的新兵两千,还有些招募来需要继续训练的新兵五千。这五千人可以做些勤杂搬运类的差事。其他四郡也差不多各有一万五千人。”
冯晓宇说道:“就算其他四郡各留一万守军,调五千来增援镍郡,一共也只有不到五万人。人数形不成优势,不仅不足以正面抗衡敌军的十万人,同时还会大量消耗镍郡的粮草。”
上官文雄微微的点了点头。
冯晓宇继续说道:“既然这样,以我来看,不如不调援军。反正城内粮草充足,不怕敌军围城。
如果敌军攻城,我想只要城内军民团结一心,指挥得当的话,有一万至一万五千人足以守住城池不失,剩下7千到一万精兵可以养精蓄锐,找到敌军的薄弱环节出城突袭,以扰乱敌军的进攻。
如果敌军围而不打的话,他们是耗不起两年的,他们的后勤保障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再说敌军长途跋涉,我们以逸待劳,可以找准敌军薄弱环节伺机袭扰。也可以联系其他四郡,组成游击分队,袭扰敌军后勤粮草,让敌军无法安心围城。”
上官文雄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冯晓宇继续说道:“按照将军您的判断,因为有东胡人也在伺机南下,所以曹国不会用举国之力来南侵,否则他们就不是十万人,或许会是二十万、三十万,或者更多的军队来多点同时进攻。
我斗胆猜测,曹国派十万人只攻一城,应该是看到我国朝政不稳,来试探我国的虚实。
他们只想速战速决。
能打赢就吃到一块肥肉,打不赢也会尽快退兵。
或许他们背后也联络了巴国并许以好处,在北、西两个方向同时用兵,对成国形成合围之势,意在恐吓朝廷。
如果朝廷用兵坚决,曹国和巴国的联合自然瓦解;
如果朝廷害怕求和,就算我们守住了城池,曹国也会在其它地方得到更大的好处。”
冯晓宇的这番言论让上官文雄感到震惊。
他本来只是随口一问,看看冯晓宇所谓的“懂兵法”,懂到了什么程度。
没想到小小年纪竟然能有这样的眼光。
上官文雄不认为冯晓宇会有这样的能耐,真正有能耐的,是背后的那个隐士高人。
不过上官文雄只猜对了一半。
冯晓宇纸上谈兵是真的。
但他背后的“隐士高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
晚饭后,冯晓宇独自回了小院。
上官玉春佯说值夜,其实是留下来想听听上官文雄对冯晓宇的看法。
两人来到上官文雄的书房。
上官玉春亲自给她爹泡了一杯茶,端过来放在书案,笑盈盈的问道:“爹爹觉得他怎样?”
上官文雄端起茶杯,用碗盖刮了几下,轻轻抿了一口,微笑着说道:“此子能文能武,绝非池中之物。”
听到如此评价,上官玉春觉得把冯晓宇弄来当亲兵有些草率了,赶忙问道:“那爹爹认为如何安置他才好?”
上官文雄说道:“眼看曹国大军兵临城下,我们再不会有城外正面迎敌的机会,做不做亲兵其实也没什么两样。”
上官玉春问道:“爹爹,那以后呢?”
“等镍郡解围再说吧。”
现在上官文雄有些倾向冯晓宇做的分析。
他有信心把镍郡守住两三年,但背后的政治博弈他无能为力。
冯晓宇分析的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那么,战后他自己的前途现在还说不清楚。
他想等自己的位置安定下来之后,再确定如何安置冯晓宇的问题。
但有一件事可以定下来。
那就是冯晓宇的身份。
于是又微笑着问道:“倒是你自己,何时向他挑明啊?”
上官玉春说道:“爹爹,一旦挑明了就不能跟他住一个院子里了。”
“多了解了解也好,等战后再说不迟。”
刚认识几天就把女儿的终身大事定了,好像的确有些仓促。
要不是找了两年都没找到合适的,上官文雄绝对不会这么主动,至少也得冯晓宇来提亲才行。
本来只是一次武功测试,没想到却得到了父亲的欣赏。
上官玉春从上官文雄的书房告辞出来,兴高采烈、步履轻盈的回到小院,美美的睡了一觉。
……
随后两天,冯晓宇学习枪法,上官玉春学习擒拿格斗。
得到上官文雄的首肯后,上官玉春不再安排冯晓宇执勤。
冯晓宇也乐得清静自在。
第三天上午,上官文雄要去巡视守城准备情况。
冯晓宇和上官玉春作为亲兵,肯定需要跟随。
可是冯晓宇却没有马。
上官文雄作为主将,出行时周围众将簇拥,身边的亲兵留不下几个,大部分都跟在众将后面。
冯晓宇就只能跟在亲兵队的最后面。
等上了城墙,大家都步行的时候,冯晓宇就可以和上官玉春走在一起了。
城墙上早已戒备森严。
上官文雄一边查看、一边询问、一边听取各将汇报。
亲兵们随意跟在众将后面,时走时停。
城墙上到处堆放着圆木、滚石、油锅、抵篙等各式各样的守城器具。
城墙下,一排排床弩、车弩和抛石机严阵以待。
抛石机旁边堆放着不少用筐装着的石球,每个石球都有篮球大小。
这些石球就是抛石机的“炮弹”。
看到石球,联想抛石机的工作过程,冯晓宇心中一动。
他走近上官玉春,低声问道:“上官兄,我可不可以试试,看能把那石球抛多远?”
上官玉春低声说道:“冯兄,将军巡视,不得玩闹,下午我带你到石场去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