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小梅赶忙把吴秀云拉去了东屋,收拾东西准备搬过来。
刘顺笑呵呵的说道:“东家,牛涛是见三嫂子和夫人亲近,先给三嫂子把炕盘好,其实是想感谢你教会了他们两个。”
李明低声说道:“三嫂子是一个人,你这么说话,人家不是要误解吗?”
牛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知道了,我以后不说就是。”
吃完晚饭,兰小梅坐在热乎乎的炕上,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望着冯晓宇,问道:“晓宇哥,你不是把以前的事情都忘记完了吗?做炕这个本事是谁教你的呀?”
“我发高烧那三天,梦见一个白胡子老爷爷,是他教给我的。”
冯晓宇是外来民,村里人并不知道他的底细。可是兰小梅和他日夜相处,对他是知根知底的。
除了这种解释,他想不出其他任何能说服兰小梅的语言。
没想到兰小梅完全当真了,她开心地说道:“晓宇哥,那是神仙爷爷吧,怪不得你又活过来了,原来是神仙爷爷在保佑你呢!”
“是啊,神仙爷爷不仅教会了我做炕,还教会了我不少其他的本事呢。”
“还有些啥本事呀?”
“有很多呢,等我一件一件做给你看。”
冯晓宇的第二个“本事”,就是打算做个锅。
他现在也算个小富户,手上有了银子,有些想法可以慢慢实现了。
首先是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
冯晓宇对衣不讲究。
住处有了,行的工具不是马车就是牛车,暂时无法有实质性的改变。
小石洼村的蔬菜品种很少,村民把田地都用来种粮食,并不舍得种蔬菜。
只有王守信家,在门前不远处留了半亩菜地。
萝卜、韭菜、大葱,还有一种叫“葵”的蔬菜。
尽管蔬菜品种很少,但只要有个铁锅,可以炒、煎、炸、烧,吃的问题就会有大幅度的改善。
冯晓宇带着美好的愿望来到坪山县城。
他几个月前想当学徒工的时候在集市里看到过一个铁匠铺。
再来的时候,铁匠铺的王铁匠对他还有些印象。
王铁匠手拿夹钳,正从炉膛里夹出一块火红的铁件,一旁的学徒立刻手拿大锤“叮叮咚咚”的打了起来。
铁件由火红变成暗红,等发黑了之后,王铁匠又将铁件放进炉膛,这才回头对等在一旁的冯晓宇说道:“你又来了,你看看二娃子,才11岁,都已经干了两年了。”
冯晓宇赔笑说道:“王掌柜,我今天不是来当学徒的……”
“那你来做什么?我告诉你啊,光看是看不会的,再说我也不会让你一直这么看下去。”
“王掌柜,我今天来是想做个铁件。”
“你有铁吗?”
王掌柜把手伸了出来。
冯晓宇指了指放在炉子旁、墙角下的几个铁块,问道:“王掌柜,你这里不是有铁块吗?”
“那是别人家的,不是你的。”
“那他们的铁是从哪里来的呢?”
“嘿嘿,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王掌柜明显看不起冯晓宇,所以说出的话句句带刺。
冯晓宇心里不爽,却不敢顶撞。
县城里就只这一家铁匠铺,得罪了王铁匠,他的炉箅就做不成了。
温言温语之下,冯晓宇总算问清楚了铁的来路,于是来到市署。
市令王显是个五十多岁的干瘦老者,留着一撮花白的山羊胡子。
他上下打量了一眼冯晓宇,仰着脖子问道:“你有什么事吗?”
冯晓宇陪着笑脸说道:“王市令,我想买些铁块。”
“要铁块做什么?”
“我想做个炉箅子?”
“要炉箅子做什么,准备打铁吗?”
“那个不敢。王市令,是装在我家的灶台上,接炭灰用的。”
“好吧,三钱银子,一斤铁。”
“王市令,一斤铁不够。”
“你想要多少?”
王显明显有些不太耐烦。
冯晓宇初步算过,一个炉箅差不多有三斤重,他家至少得盘五条炕、一个灶台,需要六个炉箅,还得做一个大铁锅、一个小铁锅,加起来一共25斤多,加上烧损,至少也得30斤铁块。
见王显爱理不理的样子,冯晓宇只好陪着笑脸说道:“王市令,我想要30斤铁。”
“什么,你想造反吗?”
王显立刻瞪大了灰白的眼珠子。
雷震武馆那么多武师,个个手拿刀剑,怎么没人说要造反呢?
就30斤铁,能做多少刀剑?
冯晓宇知道王显有刁难他的意思,但他却不能负气离开。
一旦走出市署大门,他就再也做不成炉箅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掏出一个银饼子,偷偷递过去说道:“王市令,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家里确实需要这个东西。”
王显接过银子,斜着的眼睛才算恢复正常。他捋了一把胡子,露出满意的表情,说道:“本官可以给你30斤铁,但你只能做炉箅子,一旦查明你做了刀剑,本官一定上报县令治你得罪。”
冯晓宇清楚王显纯粹是找台阶下。
这些官吏,怎么可能跑到山村里查看这个。
王显见冯晓宇点头答应,马上记录在案:小石洼村民冯晓宇,购买30斤铁做炉箅子。
冯晓宇拿着铁块找到王掌柜。
王掌柜的铁匠铺,不仅没有铸造能力,而且加热炉的口径还没有铁锅大,根本做不了这些东西。
也怪冯晓宇没事先问清楚,以为铁匠铺的后院有化铁用的炉子。
无奈之下,冯晓宇把所有买来的铁块,全部做成了指头粗细的铁棒。
每一截铁棒截成六寸长短后,剩下的铁块做了一把夹木材的钳子。
没有铁锅,厨房的灶台暂时也不用做了。
冯晓宇让李明把铁棒分开距离,用泥固定在炉膛下面之后,又买了一车木炭回来。
他告诉兰小梅,白天用木材加热,晚上用木炭保温,炉门开的越大火越旺。晚上睡觉时,炉膛门用砖完全挡住,灰室只留一条缝通风就可以了。
剩下的火炕,李明和牛涛可以盘。
家里大小事全部安顿好了,兰小梅催促冯晓宇该去雒京治病了。
这天一早,冯晓宇踏上了去雒京的旅程。
长途远行,只能沿着官道行走。
离开官道太远,除了大片的荒野就是密集的灌木、树林,根本找不到路。
要去雒京,就得先往西二十里到坪山县城。
城墙外散落着不少村落,如果不进城办事,直接可以从城墙外绕道,再沿着南门外官道向西南一路行走一千五百里。
可是冯晓宇没能到达雒京。
因为在离县城东门不到两里时,迎面碰上了从东门出来的一队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