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个我会。”
上官玉春拿起一张竹片,用炭笔在上面规规矩矩写了十个字,交给冯晓宇宇,说道:“冯兄,你看。”
冯晓宇看到上官玉春写的字,突然发现他并不认识,只好苦笑着说:“上官兄,恐怕我们还得相互学习了。”
上官玉春疑惑地问道:“为何?”。
冯晓宇说道:“因为你写的这些个字,我也不认识。”。
上官玉春又问道:“你的师尊没教过你习字吗?”
“教过,但不是这么写的。”
冯晓宇拿起炭笔,在竹片上写了十个大写的数字,又写下了“冯晓宇”和“上官玉春”几个字,说道:“你看,我学的是这种字,这几个是数字,这个是我的名字,这个是你的名字。”
上官玉春奇怪地问道:“难不成冯兄的师尊是域外高人?”
“他没告诉我是哪里人,只是教我这么写字。”
冯晓宇没办法实话实说,只能顺着上官玉春的猜测,然后又写了十个阿拉伯数字,说道:“今天我们先从数字开始互相学习吧。”
夜深之后,各自睡去。
第二天一早,仍然是石场。
上官玉春带来3名持盾士兵和20名弓箭手。
3名士兵与她和冯晓宇组成一个5人小队。
20名弓箭手扮演敌军,开始了实战训练。
两人持大盾,一人持小盾,上官玉春持枪做机动防御。
对面20名弓箭手伺机进攻。
弓箭手的箭只有箭杆,没有箭头。
冯晓宇双手举起石球,高喊一声“打开”,然后快速将手中石球抛出,击中对面30米外所画的圈。
就在双盾分开的一瞬间,两侧斜对面的20个弓箭手立刻放箭。
箭雨“嗖嗖”的直奔双盾空隙而来。
冯晓宇此时一边举石球,一边瞄准,身体做不了任何躲避动作,性命完全交给了上官玉春和另一个手持小盾的军士。
有十支箭射进了空隙中。
小盾只挡住4支。
尽管上官玉春持枪急速抖动,但依然只拨开5支。
仍有一支直奔冯晓宇的面门而来。
只听“嘣”的一声,箭杆射在了冯晓宇的额头上,立刻起个大包,疼的冯晓宇龇牙咧嘴直叫。
可把上官玉春心疼坏了,一把拉过去查看。
上官玉春取出准备好的伤药,边在冯晓宇被打的发青的额头上涂抹,边说道:“咱们不试了吧,太危险了。”
冯晓宇笑着说道:“已经很不错了。证明咱们的想法是成功的。
这些弓箭手有备而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而战场上敌军的弓箭手不一定刚好在那个位置,也不一定能有20个弓箭手同时发现我们。再说我们不是也有弓箭手吗,也可以射他们呀。”
上官玉春说道:“那还是要小心一点,万一敌军将领专门组织弓箭手来对付你,你就更危险了。”
冯晓宇忽然想起了一件事,问道:“上官兄,有没有那种带面罩只露一双眼睛的头盔。只要戴上这种头盔,并披上护甲,我想应该万无一失了。”
上官玉春命人即刻去办,同时告诉办事的士兵,如果找不到现成的,那就去铁匠铺制作,越快越好。
护甲有现成的,但面甲没有。
因为太影响视线,所以没人愿意戴。
不过对于铁匠来讲,打造一个护面连接在头盔上,并不是一件难事,所以天黑之前,军士拿来了带护面的头盔。
次日,冯晓宇带上头盔,穿上护具,继续实战演练。
整整一天时间,冯晓宇都没有再受伤。
攻击小队的防护总算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天马上就要黑了,冯晓宇希望用真箭来试一次。
可是上官玉春坚决不准。
冯晓宇讲出了自己的道理:“训练中受伤,能得到及时施救,是死不了人的。可是战场上就没有这么方便了。
如果现在受伤了,说明方法还有缺陷,就不能在实战中使用。”
这个道理上官玉春勉强接受,可是弓箭手却不干了:从来都是只射敌人,哪有射自己人的道理啊!
在上官玉春的一再命令之下,弓箭手们勉强张弓搭箭。
冯晓宇举起石球,高喊一声“打开”。
双盾打开,冯晓宇抛出石头。
对面箭雨“嗖嗖嗖”的射来,结果“夺夺夺”的全部射在了木盾之上。
竟然没有一个弓箭手,愿意瞄准双盾的缝隙。
冯晓宇只好作罢。
次日一早,敌人来攻城了。
冯晓宇的5人小队已经得到上官文雄的许可。他们单独行动,负责攻击敌军的重要攻城器具。
5人来到北门城墙上远望,只见两里外尘烟滚滚,敌军像潮水一样向镍郡徐徐开来,在离城门一里外列队,然后向东、西两方各分出一路,做围三缺一之势。
上官文雄判断,北城是敌军主攻方向,东西方向是佯攻,意在牵制守军兵力,同时希望通过攻城声势,压迫守城将士弃城逃跑。
一阵战鼓响过,敌军开始攻城。
喊杀声顿时响彻天空。
城墙上举小旗的军士密切注视移动的敌军,默默估算敌人与城墙的距离。
他们是为床弩、车弩和抛石机提供方位坐标的指挥手。
一旦敌军进入射程范围,只要小旗向下一压,城内立刻就开始射箭、抛石。
箭雨和石雨首先从城内射出,护城河外顿时一阵惨叫传来。
敌军手举盾牌,顶着箭雨、石雨,一边架桥、填土,一边组装抛石机和床弩。
敌兵不断中箭倒下,但其他敌兵立即补充上来,很快组装起不少抛石机和床弩,并开始发射压制城内的攻击。
城墙上的指挥旗手马上放弃攻击步兵,开始调整方位,专门攻击敌军的床弩和抛石机。
两边立刻形成了互射状态。
但是城内的攻击有指挥旗手当眼睛,可以定点覆盖,而城外的敌军看不到城里弓弩和抛石机的具体位置,只能做大概的攻击。
这样双方的损失就大相径庭。
但城外的敌军人数占优,毁伤一部,很快就能组装起另一部。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城内重武器的注意力,以避免攻城士兵被重武器大面积杀伤。
在城内城外互射的同时,敌军步兵通过云梯、浮桥潮水般地穿过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