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征辟制,由州郡等地方官,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进行考察,发现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并且以‘孝廉’,‘茂材异等’,‘贤良方正’等名目,推荐给中央政府,经过一定的考核,任以相应的官职。
“征辟制...此法不行啊。”
轩辕纪神色有些冷凌,冷语道。
卫玉寒点头:“虽有利处,也有弊端。首先,各地不可能把所有在野贤才发现,举荐中央。其次,也有可能使得某些小人依托关系,贿赂成为察举对象。乃至,察举对象因为察举人而走上仕途,必定对察举人感恩戴德,为之效命,极易产生宗派行为,形成地方集团。用陛下的话来说,就是恩德并非皇家所赐,而是地方官吏所赐,察举对象与皇家之间并无恩惠关系。”
轩辕纪:“察举征辟制度的缺陷,不仅如此...但朕也懒得思考了,稍后让人驳回即可,令冀州知府自己修改。”
放下冀州知府的奏疏,从而看向冀州总兵的奏疏。忠义巡社法,顾名思义,由各地乡村居民为‘保守乡井’为目的建立,为的是防备敌人。
轩辕纪摇头:“这忠义巡社法,不适合燕国...忠义巡社,无非是各地州府下辖的乡镇自发成立武装部队,以保卫各自乡镇为目的。但...燕国如今国内军事储备充足,而且也有禁兵令的存在,乡镇忠义并非朝廷军方正规部队,不具备拥有武装力量的资格和权力,长此久往可能会造成乡镇独立的事情。”
卫玉寒点了点头:“嗯...本宫倒是险些忘记了咱们燕国还有禁兵令这一事。如此说来,冀州知府,总兵二人的举荐新法,都不适合了?”
轩辕纪:“忠义巡社法对目前的燕国,毫无价值,反倒可能滋生祸端。至于这察举征辟制...需要改动,不能有地方长官来举荐,需要中央直接派遣专人察举各地,寻访贤才才行。不过,也用不着这察举征辟制了,燕国各地有巡察使,巡抚使存在,而且每年都会回京进行调动,防止在一地扎根。”
卫玉寒:“也就是说,这两者都不适合燕国了。”
“嗯...至少在朕这里不适用。若是百年以后,燕国衰落,这些新法倒是可能派上用场了。”
卫玉寒给了轩辕纪一记白眼:“说到底,无非就是陛下改革后的燕国,全国集权,而且全国体制优越,已经深入国本了。”
轩辕纪:“来人,将这两份奏疏随本月下发政令一同返还给冀州知府和冀州总兵。告诉他们,他们的法子,在朕在位期间无用,若是往后燕国衰落,或许可以产生价值。”
“奴婢遵旨!”
轩辕纪朝着司礼监秉笔太监招了招手,秉笔太监连忙拿出随身的书案和毛笔上前跪下聆听...
“各地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重视兴修水利,整顿军队,严格纪律。”
“回禀陛下,已经记录完成。”
“嗯...黄河沿岸设立屯田区域,由中央派遣屯田兵负责耕种。另外,取消所有世家豪族,官吏阶级特权,世家豪族也需要从事事业。同时,各地大肆开展奖励农耕,编织等农业活动,种类项目由各州自行定夺,事后上呈朝廷中央。废除村社制度,以人户为主,由各地官府负责重新统计户籍。”
“回禀陛下,记录完成。”
“嗯,暂时就这些吧。抄录后,分发给各部尚书令。”
“奴婢遵旨。”
卫玉寒接过话头:“替本宫记录一份。”
“奴婢遵旨...娘娘请说。”
秉笔太监换好书案,看向卫玉寒点了点头。
“向蜀国,吴国以及西北回鹘,龙家,归义军,西周回鹘,安西回鹘派遣使臣,友好询问,且提议开战贸易,互利互惠。同时,燕国外交,秉承五则,尊重主权,关照友邻,不涉内政,平等互利。以上者,凡是来我燕国经商者,可享受出关免税特权。”
“回禀娘娘,记录完成。”
“交由礼部尚书即可。”
“奴婢遵旨!”
轩辕纪低着个头,貌似在思索什么...半响抬起头,看向对面一脸和气,品茶的卫玉寒...
“关照友邻...寒姐你是如何想出这外交五则的?”
“简单,弱国希望如此罢了。”
“呃...好吧。”
“对了,本宫有件事一直想和陛下商量一下。”
“嗯,寒姐你说。”
“本宫想要出趟远门。”
“哦...出..远门?!多远?”
“陛下平日里率军出征,踏遍了燕国四方,但本宫却是终身常年久居燕都。本宫想着出去转转,散散心。正好如今国内战事平息,有陛下掌管朝政,本宫也可以悠闲一些。”
“不是...寒姐,你这...理由呢?”
“理由?很简单,代陛下微服私访,只不过范围有些大而已。”
“这...恐怕不行...”
“为何?”
“前朝国政,皇宫事务...这,朕可忙不过来啊。”
“陛下率军出征时,本宫不也前后兼顾过来了吗?难不成,陛下身为男儿身,还不如本宫一介弱女子?”
“弱...女子...寒姐,别闹了...”
“嗯,看来陛下是同意了。另外,本宫要抽调一千锦衣卫随行。左凤仪你去收拾一下细软,明日左右凤仪随本宫出行。至于前后凤仪,则是留守宫中,协助陛下管理皇宫事宜与商会事务。”
说完,卫玉寒就在轩辕纪一脸懵逼的注视下,起身离开了...
轩辕纪:‘我擦嘞...寒姐玩真的?!’
“呃...那个,传各部尚书以及司设监觐见。”
临近申时时,各部尚书赶到养心殿内,轩辕纪早已等候多时了。
“臣等参见陛下!!——————”
“行了,都免礼吧。来人,为各部尚书赐座。”
待到众人坐下后...
“嗯...今日召集你们,原因有二。第一,东部地区的发展该提上日程了,计划梳理按照燕国原有的发展方针,以及部分朕补充的梳理,事后司礼监会送到你们手上的。第二...嗯,那啥...寒姐打算代替朕微服私访,地点的话...不好说,估计是要出趟远门。”
众人听到前面都是点头,没感觉哪里不对...但是,这后面的皇后要出巡是怎么回事?!众人都是傻眼似地看着轩辕纪。
轩辕纪:“呃...寒姐可能也是在燕都呆的有些闷了,想去散散心。正好,东部地区的发展需要有人视察,这任务也顺便交给寒姐了。另外,关于寒姐的出巡仪仗,你们都一起来说说,集思广益,毕竟这是寒姐第一次出巡。”
司礼监掌监:“启奏陛下,皇后娘娘要出巡,是否要按照正规仪仗办理?”
轩辕纪摇头:“不必,这次寒姐主要是散心,顺带代替朕去视察一下东部地区的建设情况。太过招摇,反倒不好,一切尽量从简。”
礼部尚书利隆:“陛下,皇后娘娘有什么要求吗?”
轩辕纪:“多的没有,倒是要一千锦衣卫随行。”
利隆:“嗯...陛下,要不这样吧。皇后娘娘并非一般皇后,对燕国发展有着不可掩盖的功绩,所以...臣以为不如为皇后娘娘设立护卫军如何?”
“臣等复议——————”
轩辕纪点了点头,利隆和其余人的想法,轩辕纪也能理解。卫玉寒如今可是北燕商会的掌管者,她是朝中许多人的摇钱树,也是他们家中生活来源的一大支撑。
“这样吧,御前侍卫乌喆暂时划给皇后,担任皇后的护卫。至于护卫军方面,则从禁卫军中抽调一万人如何?”
魏道律:“陛下,禁卫军的战斗力...嗯,说句实话不够理想,担任守军还可以,但是在野外的话,怕是不够看。陛下对娘娘的宠爱,臣等也知晓。此次京师军与骑兵军团十五万人返回燕都,赋闲的两万骑兵军团倒是可以担任此次的护卫任务。”
彭克林:“嗯,陛下,兵部尚书所言甚是。要论实战能力,京师军几乎都是百战老兵了,忠诚方面也毫无问题,出任这护卫一事,可行。”
轩辕纪点了点头:“嗯。那便如魏老所说,派遣两万骑兵担任寒姐的护卫军。至于领军者...嗯,又该选谁呢?...对了,武相国呢?”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的,都是摇了摇头...
魏道律:“陛下,老臣斗胆...呃...老臣的孙子在兵法上也小有成就,不如此次便交给我孙子来担任护卫军的临时统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