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极品父皇

第52章 均田制颁布

极品父皇 吾王抱抱 4263 2024-11-15 07:41

  燕国皇宫养心殿内...

  “陛下,各地的巡抚,巡察使已经来报,由于科举大殿的人才输出,致使各地所有地方的下层,中层,高层官吏,已经全部替换了,近乎九成的官吏,都与世家没有多大的关联了。”

  第四千户所千户宋志林向榻上批阅奏折的轩辕纪汇报道。

  “记住,锦衣卫与地方守军,一同行动,切不可大意,而且必须保证,世家豪族,一个都跑不了。”

  轩辕纪点了点头,将早已准备的好的一封命令诏书,从旁拿起交给宋志林。

  宋志林点头:“卑职遵旨!”

  燕纪二年三月十日,对燕国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一天。燕都不断出现大批锦衣卫,而且许多锦衣卫,呈现百户一队,二十队百户,两千人的队伍不断朝着燕国各地疾驰而去。

  五天后,平州的上官家,闯入了一群不速之客...五个锦衣卫,头大乌纱帽,面带黑色面具,身着飞鱼服,披着披风,腰间佩刀。身后是数百地方守军,身着黑色铁甲,手持长枪。

  上官青来到大厅,慎重问道:“几位官爷,不知您们这是?”

  锦衣卫拿出一份文书:“上官家,为平州书香世家,民间产业繁多,而且全族直系旁支族人高达一千四百二十一人,作风稳妥,未曾有过触犯刑法之事。然,门下多有强买强卖百姓农田之事,兼并土地高达三万余亩,今特此警告。按照我燕国户部法律,门下田产按照门下人丁,一人十亩。对上官家实施查封,充公田产土地一万五千七百九十亩的处罚。”

  锦衣卫收起文书:“吾皇有旨,燕国上下杜绝一切兼并土地,欺压民间百姓之事。上官家家风尚好,未曾触犯我朝刑律,无需查抄家产,缉拿入狱。因此,今日特此警告,如若胆敢触犯我朝刑法,一律从重处理,好自为之。”

  说完,五名锦衣卫转身离去,一众官兵也陆续离开。

  上官夫人见到官兵离开,从后堂走出来到上官青身旁:“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啊?”

  上官青看了眼屋外那殷红的天空:“陛下这是要整顿全国内部的世家豪强了...劫难啊...”

  姽州的侯家,一如平州上官家遇到的那般规模,五名锦衣卫,上百守军,踏入侯家大门。

  “侯家,为姽州豪强世家,民间产业多有违规,全族直系旁支族人高达两千四百余人,作风低下,多次违法,其家中嫡子多次招摇撞市,胡作非为,而且触犯行贿地方官员。门下多有抢占百姓农田,兼并土地高达二十三万七千九百二十五亩。根据我燕国户部律法,刑部刑法规定,当对侯家进行抄家处理,全族所有族人一律缉拿入狱。”

  锦衣卫说完,收起文书直接挥手示意:“全部拿下,押送京城处置!”

  瞬间,身后的数百守军,手持长枪冲入侯府,将所有侯府人员全部缉拿,事后直接被押送前往燕都,发配为劳役。

  类似于上官家,侯家这般的事情,在燕国的三月内,屡见不鲜,无数地方世家豪强,都被缉拿,哐当入狱,家产全部被尽数查封充公。

  而与此同时,全国的均田制度也开始实施。按照户部新制定的律法,每家每户分得的田地,按照家中人丁来划分,一人十亩,保证燕国民间百姓,人人有田,恢复生产,改善民生。

  燕都公布栏...

  锦衣卫:“各位百姓,今日陛下发布诏告。第一,燕国上下杜绝世家豪强兼并土地,奴役百姓。第二,燕国施行均田制,每家每户都可以领到田地,按照户部规章制度,家中人丁,一个人分得十亩地。第三,燕国土地全部收归国家所有,所有百姓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但没有土地的拥有权,不得私自转卖。第四,若有百姓认为家中劳力不足,无法将所得土地全部耕耘,可到所在地方官府上报,官府会给予一亩地一两的补偿金,但却不得继续耕种归还的土地。第五,若是所得田地不足者,亦可到所在官府上报,官府会按照地方剩余田地,划分给耕种者,但却需要上交十文钱的办理费用。”

  “哦哦哦!!————————”

  “有土地了!!有土地了!!”

  “陛下万岁!!燕国万岁!!!——————”

  “不用当佃农了!!————————”

  “我不用给人种地了!!————————”

  顿时,围观的许多农民百姓,都是欢呼一片,沸腾起来了。

  在这个时代,对于百姓来说,土地就是粮食的来源,而粮食就是天。没有土地,就只能给那些大户人家当佃农,每季度上交的粮食就是自己辛勤耕种的所有,而自己所能得到的只有几个少得可怜的铜钱,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百姓无法生存,就会犯法。而触犯法律,就要被官府缉拿。长此以往,必然将百姓们的不满积压起来,一旦达到一个临界点,这股民怨就会爆发出来。最终形成农民起义军,发动叛乱,使得国家稳定遭受巨大的破坏。

  国家镇压叛乱,就要耗费物资财力,以及军队储备。农民起义军实际就是当初的纳税者,也是国家的底层建设者,没有了他们,国家就会没有了收入,没有了建设者。国家的命运,与底层的百姓可谓是息息相关。

  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要得到民心,就需要当局统治者,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就不会轻易被人煽动造反,而是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为国家生产越来越多的财富与物资。

  因此,对于要崛起的燕国而言,民间百姓的温饱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唯有国内的百姓安定了,燕国才能有坚实的后盾,面向天下各国,迈开前进的步伐。

  而对于那些世家豪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损失,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世家豪强说白了就是一群贪婪之人汇聚起来的利益集团,主要以将自己的人插入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当中,以此提高对国家的影响力,以及能够牵动各阶层的意志与行动。有了国家内部各阶层的掌控力,就能以此作为该利益集团的刀剑,只要有人伤害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可以动用所有能够利用的阶层力量,去将其消灭。

  轩辕纪一早实施的肃清全国与世家豪强有关的官吏,就是为了将世家豪强全部剔除国家管理体系之中。修建科举大殿,为的就是发掘更多有才能,且与世家豪强关系不大的才子,保证国家运转的稳定。世家豪强失去了对国家这架巨大机器的掌控力后,就相当于失去了利爪与利齿的纸老虎。当全国政府机构,人员都听命于中央与轩辕纪,而不是世家豪强时,才是集权的真正体现。轩辕纪要的就是将全国权力,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建立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利益网,而他掌控这张覆盖全国的利益网的极点,足以控制利益网上的所有分支利益。

  一旦这张利益网上的某一个人,某一方势力不听话了,轩辕纪便可以随时的断开那条利益分支,并且调动其它利益分支的力量,去将其摧毁消灭,以此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利益。

  所谓的御下之术,其实就是将所有人的利益,攥在自己的手中,以此来鞭策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

  这场燕国上下的大范围,全方面,大规模的改革,清洗运动,持续到了五月十一日,方才在最后一批囚犯押送进入燕都后,宣告了彻底结束。

  轩辕纪在凤鸣殿内,翻阅着手中各地上呈的报告结果。而卫玉寒,此时还在凤榻之上,陷入了沉睡。随着卫玉寒怀孕的时间越来越长,肚子也越来越大,嗜睡的习性也越来越凸显。现在的卫玉寒,一天二十四个时辰,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睡觉。而剩下的十二个时辰,多是休闲活动,其中的半个时辰是轻微的运动,保证身体的健康,以及防止因为怀孕而导致身体发胖。

  轩辕纪看着手里的奏折:“两千九百七十三万四千七百二十六亩,入库银两五千七百二十三万八千九百余两,入库粮食一千七百二十三万七千八百余石,入库珍宝无数难以计算。入狱劳役三十七万九千四百余人,解放侍女奴婢二十三万七千九百六十二人,家仆家丁五十三万九千四百三十六人。查抄商业产业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六家。”

  “嗯,解放的人力就高达五十四万之众,民间的女子也是近有二十四万人。燕国上下竟然有如此之多的黑户,朕还是今天才知道。”

  轩辕纪合上了奏折,不禁唏嘘感慨道。

  一旁为轩辕纪泡茶的安达娜,说道:“奴婢今日第一次见到,原来还有陛下也无法预料到的事情。”

  轩辕纪微微摇头:“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此话,果真不假啊。这群世家豪强不死,或是影响力太大,没有过多的限制,就是一群毒瘤,足以让一个国家颠覆的毒瘤啊。”

  安达娜将一杯茶推到轩辕纪面前,说道:“国家衰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世家豪强的人渗入了国家的朝廷体系之中,将国家当作自己家族或是自己身后集体的牟利工具,致使国不国,君不君,臣不臣,民不民。使得朝廷内部腐朽,贪污滋生,最终使得这个庞然大物,坍塌倒下。”

  轩辕纪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点了点头:“是啊...可惜,以现在的社会,是做不到根除这一顽疾的。燕国所处的时代,距离那个能够大致根除这个弊病的时代,还很遥远。”

  安达娜问道:“陛下认为燕国会灭亡?”

  轩辕纪一笑:“朕是个很实际的人,没有那些幻想。王朝更替,是必然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哪个时代,都逃不过这种命运。除非...”

  安达娜,慕雪寒,安彦林,柳梦璃都竖起了耳朵,等候轩辕纪的下言...

  轩辕纪无奈摇头:“罢了罢了...朕一个人也做不到,按照如今的时代条件,估计还得过上个数千年才有可能。”

  柳梦璃好奇道:“陛下,您知道王朝永存的方法?”

  轩辕纪一笑:“知道也无法做到,因为...岁月不饶人,也不饶万物。这世间,唯有这该死的时间,是永恒不朽的。”

  安达娜捏着下巴,沉思着,思索着轩辕纪的这句话。而慕雪寒,安彦林,柳梦璃三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的。

  “陛下,如何让一个国家,如同时间一般永恒不朽?”

  安达娜似乎理清了轩辕纪的话,径直问道。

  轩辕纪:“想想世界的规律,你就能明白时间的规律了。”

  安达娜皱眉,思索起来,但过去了半个时辰,也没能思索清楚。

  其实很简单,便是要明白世界的进步本质。时代是发展的,若是与时代发展脱轨,不思进取,不知革新,一个时代必将落幕。因为腐朽,落后的国家,会阻碍人类的前进步伐,而人类是会追寻更好的生活的,所以需要社会的进步,国家若是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结果不言而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