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慈不掌兵,但身为一名沙场老将,在战场上一同并肩作战的兄弟,能够将后背交给对方的兄弟,就算是石头,钢铁也得被这股热血给融化了。温成文做不到明知渡河会造成大量将士战死,还要固执的去下达渡河的命令。特别是这群将士,都是追随他南征北战的老兄弟了。
如果你说,你可以做到?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无非是嘴上夸夸其谈罢了。便如同能够为你遮风挡雨的父母,在你的面前被他人杀害,而你却必须无动于衷一样。战场上的兄弟情谊,堪比真正的亲兄弟情谊,乃至还要更加纯粹!
温成文如今没有发怒,是因为对面的燕军,并没有对郑军将士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如果轩辕纪硬是对郑军发动奇袭,对郑军造成大量死伤。那温成文可就没这么好脾气了,绝对会和轩辕纪以及燕军不死不休!在温成文的眼里,这三十万郑军将士,都是追随他最长的兄弟们,是温成文的头号底线。
与此同时,不仅仅是郑军这边这么躁动,对面的燕军也躁动不已。
“陛下,这都快要半个月了,再拖下去,咱们的计划不就毫无用武之地了吗?”
丘哆旗疑惑道。
轩辕纪点头:“朕知道,但咱们只能等郑军主动渡河。”
蛩绺疑惑道:“陛下,咱们不是飞行军吗?郑军不主动过来,那咱们过去啊,虽然飞行军规模很小,对敌军造成的损害不大,但总比毫无建树的强啊。”
轩辕纪摇头:“此战,咱们双方,都必须忍耐...唯有对方先出招,咱们才能发动反攻。你当对面的温成文,是个软柿子不成?他温成文的名号,在北方不响亮,但在中原和南方,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你们自己看看吧,这是温成文当初的战绩。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与楚国的渡江战役,你们看完后,如果还有胆子去主动碰他郑军,朕甘愿称呼你为河北胆大之人。”
轩辕纪将一份情报递给丘哆旗等人,几人纷纷挤在一起,看着上面的情报...随着越看越多,丘哆旗,蛩绺,卡纳芬,鹤鹊四人都是一脸惊恐。四人不约而同,满头大汗,冷汗直流...
“怎么样?还想去主动和他温成文过过招吗?他温成文如今都成了楚军的噩梦了,连邢正成那位楚国的水战军神,都是对温成文闭口不提。你们几个,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主动惹到温成文,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唯有温成文主动渡河,咱们才有主场,有条件限制温成文的战略部署,不然...冀州估计就是下一个朗州。”
蛩绺惊恐道:“我的娘啊...契丹,渤海,室韦,靺鞨全部加起来也没有八十多万人...这...”
鹤鹊点头:“我的天呐...整个东北,估计还不够他温成文杀的。人皮信...以血为墨,以剑为笔,以皮为纸...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儿吗?!”
轩辕纪拿回情报,神色郑重道:“温成文当初二十岁从军,仅仅十二年就经历了大小战役数十场,郑元十年后的主导战场,战损一直是中原的一个神话与传奇。敢和他叫阵的,周国的诸葛良平,窦升榕,庞红阔,邢正成等人,都没有那胆子,遇到他都得退避三分。这就是令天下人都敬畏的存在,天下公认的信服力,不是一般人可以质疑的。”
丘哆旗几人你看我,我看你的,都是一阵后怕...
“陛下,是我等考虑不周,轻敌了。还请陛下降罪!————”
“好了,你们终究没有遇到过中原战场。古往今来,人皆言说,平定中原者,定夺天下。虽说信服力不高,但是也足以说明,中原势力的强大。齐聚河北之力,剑指中原,也得一步一步来,小心翼翼,进驻中原不是简单地事情,一步错,步步错。因此,朕与燕国需要步步为营,谋划盘算好每一步,而你们与燕军将士,就是燕国的开路长矛与后盾。燕军的成败,决定了燕国的未来,所以朕对燕军极其看重,也就是这个原因。”
“是,陛下!!——————”
几人退出了帅帐,照例负责自己的任务。如今已经清晰了解到了对面那个郑军统帅的恐怖,他们也必将更加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待此次燕郑之战。
轩辕纪的一切计划,包括击败这三十万郑军,前提基础都在于郑军主动渡河,首先出招。但温成文不上套,如今进一步加深了温成文的怀疑。这一次的燕郑之战,怕是打不起了。
数日后,温成文的奏章抵达雒阳。姜同伟召集了丞相安术吩,卫将军窦升榕,以及各部尚书齐聚安神殿内。
姜同伟看着奏章,不禁一笑:“老温这老子,还是这个脾气啊...看来,燕帝的确不好对付啊。”
窦升榕点头:“嗯...能够让老温都如此慎重,看来燕帝是早有部署啊...老温的脾气,陛下也知道。燕帝想必已经对老温的情报,了如指掌了。不主动进攻,袭击...想必也是摄于老温的实力啊。”
安术吩点头:“嗯...陛下,便如温江军所言,退兵吧。”
姜同伟点头:“嗯...如今国内储粮空虚,唯有郑燕罢兵才能冲出这一困境啊。朕对燕国的攻略思想,看来需要转变为遏制思想了。”
兵部尚书:“陛下圣明!老臣以为,不妨先限制他燕国,将对燕国的防范程度,提高到防范周国的程度。待到将来,蓄势待出,万事俱备,再联合周国,鲁国一同对燕国发动三面围剿,到那时,即便燕帝再足智多谋,也双拳难敌四脚了。”
户部尚书点头:“嗯,陛下,老臣也同意兵部尚书所言。如今郑国国内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啊!”
姜同伟看向窦升榕:“老窦,你亲自代朕写一封诏令给老温,让他小心撤退,防范燕国与东边周国,务必全身而退,边境守军临时供他调遣。”
窦升榕点头:“末将遵旨!!”
姜同伟:“另外,丞相你和各部迅速草拟出针对此次国内灾患的解决方案,必要时刻...朕可以打开宝库,务必减小我郑国损失。还有,老窦你和老温,事后一起联合朝中各个将领,针对燕国和周国,拿出一个应对方案来!”
安术吩稍加思索,便领会了姜同伟的意思:“陛下,您是担心...燕周两国私下有合作?”
姜同伟点头:“不错,要说燕国能够潜伏我国境内部署这场灾患,朕可以相信。但要说燕国能够如此有效的限制郑国边境的他国粮商,朕不相信...这里面,要说没有周国的功劳,朕才是真的见鬼了。”
安术吩点了点头:“嗯,陛下放心,臣会格外注意周国和燕国的动向的,一旦有变,臣会第一时间禀告陛下!”
姜同伟:“嗯...如今郑国外患已经解除,但国内的灾患才是首要问题所在。诸位,务必与朕君臣协力,共渡难关。咱们两代人积蓄了上百年,才有了今日的中原霸主,天下列强之首的席位,万不可在咱们手里出现差池,这个罪名可是会流传千古,咱们谁也担待不起。”
“臣等(末将)遵旨!!!——————————”
燕纪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温成文接到了姜同伟的诏令,并且字迹是窦升榕的,以及郑国部署在燕周两国边境守军的兵符,更加确定了这是姜同伟的意思。当下,集结其余将领,开始分为两批撤离,调遣周围的守军部队,接上空隙。
燕国平州境内的舒闻县,萧绰率领五百名全副武装的锦衣卫,来到平州官府,并且将五百锦衣卫撒开大网,封锁平州消息走漏。萧绰亲自来到官府,造访了平州知府蔺左。
“平州知府,见过巾帼将军!”
“嗯,蔺大人,进去说吧。”
“萧将军先请。”
萧绰的武相国虽然册封,但是并没有诏告全国,所以地方上还不知道萧绰兼任武相国的事情,以及内史省的消息也没有放出。所以,目前萧绰在燕国各地,还是巾帼将军的名头。
府内,萧绰和蔺左坐下后...
“萧将军,此次前来平州,可是有何要事啊?”
蔺左客气的问道。
萧绰点头,拿出了卫玉寒给予的手谕...蔺左见此,迅速整理了一下衣着,端正神色跪地。
“本宫以代理摄政之权,负内史省武相国萧绰,稽查平州境内郑国细作,营救上官雪之责。另,本宫诏令,平州知府蔺左,总兵严浩等人,务必协助完成此责。若有懈怠,亦或未果,严重处罚,一律不赦。”
“平州知府,蔺左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萧绰将手谕交给蔺左,顺便扶起蔺左:“蔺大人,如今燕国内外交加,娘娘令我前来,乃是为将来的燕国大计提前奠基基础。因此,万望蔺大人协助我才是。”
蔺左:“萧将...武相国言重了,为人臣子,旨意即到,招办无误,方为尽职!大人稍等片刻,下官马上去请严大人前来,一同商议此次计划。”
不一会儿,严浩也来了...
“平州总兵,严浩见过武相国大人!!”
“严大人,不必拘束了。如今情况紧急,我希望严大人能够迅速调集部队,封锁平州下辖的舒闻县,我们的目的只是救出上官雪,如今平州郡城被五百锦衣卫封锁,不必担心有所变动。”
严浩点头:“大人,若是要调集部队,怕是声势太大,会惊动郑国细作。因此,大人可否调集锦衣卫先行,封锁舒闻县?若是如此,末将也能大肆调动部队了,计划也能更加万无一失。”
蔺左:“嗯,严将军所言极是,大人,可否先行调动锦衣卫封锁舒闻县?若是如此,下官再书写一封稽查令,舒闻县的百姓也能进一步配合稽查,减小许多压力和阻碍,成功率进一步加大。”
萧绰思索了一会儿,随即回道:“这样,蔺大人你书写稽查令,严将军迅速调集部队,我派遣锦衣卫前往舒闻县,乔装为百姓,埋伏在舒闻县各处,调查清楚上官雪的所在,并且确保上官雪安全,待到舒闻县局势稳定后。严将军调集部队,包围舒闻县,迅速进入县城内,与锦衣卫里应外合,剿灭郑国细作。”
“好!————”
蔺左和严浩不约而同点头赞同。
当天,萧绰派遣五百锦衣卫,策马疾驰前往舒闻县,负责调查,确定上官雪的所在,并且潜伏进入舒闻县内,优先确保上官雪的安全。而萧绰则是留在平州郡城,待到锦衣卫传回情报,以及严浩调集好部队,还有蔺左书写好稽查令与调集好随行官吏,再一起出动,争取一招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