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chao)——契丹新锐巾帼女子
人际关系:耶律陵科(君主),萧景温(父亲),轩辕纪(君主)
简介:契丹败于燕国后,自契丹之中新晋的新秀,其父萧景温为安达娜亲信,耶律陵科败于燕帝后,不思进取,萧景温多有犯愁。萧绰乘此机会,向其父提议,革新契丹体制,以燕国专权制度替换部落制度,而萧景温作为摄政宰相。萧景温答应萧绰要求,联络与自己素来交好的四名部落首领,许以重利,一同反动政变,架空耶律陵科,而萧景温升任摄政宰相。同时,萧绰提议召集各大部落首领,以耶律陵科身患重疾,欲要挑选后继者,届时软禁各大部落首领,从而掌控所有部落,萧景温答应照做。契丹各部落首领贪婪可汗宝座,无一不前往王庭,虽率领重兵,但却未能料到萧景温在王庭,耶律陵科面前发动兵变,最终契丹各部落首领,俱皆被擒。自此,契丹从部落制度转变为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萧绰对契丹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力革弊政:燕纪四年一月三日,北部燕国在燕帝的率领下,对黄头室韦,靺鞨,渤海三方发动灭国之战之际,萧绰向萧景温提出革新内部体制,建设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设立地方官员,官府,机构,以此集中权力,仿效燕国体制,稳定契丹内部。萧景温答应,并且为萧绰选拔官吏。
革新军制:燕纪四年二月六日,萧绰向其父萧景温提议仿效燕国,集结全国之兵,地方设立常备守军一千,其余一切兵甲之士尽数驻扎王庭,由王庭直接节制,提高国内稳定,降低地方祸乱可能。萧景温依旧允之,为萧绰提供一切资源。
进军东南:燕纪四年五月一日,萧绰提议出兵东南三国,一统东南半岛,扩大契丹领土,以此壮大契丹力量,防备燕国发难。萧景温再次允之,并且为其筹备粮草,使其携甲三万进军东南半岛的泰丰国,新罗国,后百济国。
歼灭泰丰:燕纪四年六月七日,萧绰亲率三万契丹勇士,于泰丰国长口府,大败泰丰两万部队,一举歼灭泰丰国全部有生力量。
燕帝发难:燕纪四年七月,燕帝因与安达娜约定到期,发兵五万进军契丹。而此时刚占据泰丰国的萧绰,无奈放弃对东南半岛的战略计划,回师东京,整备三军,率军七万与五万燕军于东京西部边境发动定国之战。
雌雄较量:燕纪四年七月十五日,萧绰与轩辕纪率军对峙。轩辕纪首战斩杀萧绰所部两万,夜间率军突袭萧绰本营,无奈遭遇萧绰埋伏,夜袭失败,损兵三千。翌日,两军再次对峙,轩辕纪以十阵之利,再次大败萧绰三万部队,自此萧绰再无余力可与轩辕纪抗衡。轩辕纪乘胜追击,不料萧绰誓死不降,故意引燕军入营,封锁大营,自焚大营,妄图与燕军同归于尽。轩辕纪因上次夜袭失败之故,备下援军,成功瓦解萧绰玉石俱焚之计划。
遭君降服:轩辕纪撤离三军,俘虏契丹剩余两万余人,且亲自将萧绰从大火之中解救。然萧绰不领轩辕纪好意,刺杀轩辕纪,两人于熊熊烈火之中决斗,最终萧绰惨败轩辕纪,被轩辕纪亲自俘获。自此,契丹彻底失去了一切可以抗衡燕国兵锋的力量,萧景温举族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