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迁徙开始
渤海郡太守府内
若天端坐在太守府中,摆好酒宴,等待远来的荀彧。荀彧在侍卫的陪同下,直接步入了正堂。若天激动万分,伸出手指向旁边的座位,说道:“文若远道而来,天气严寒,先坐下喝杯热酒吧!”
荀彧朝若天鞠躬,满怀内疚地说道:“少爷,刘晔之死,文若亦有过失,文若悔当初没有同少爷同往!”若天叹息一声,劝慰道:“逝者已矣,此事不能怪你,是我考虑欠周。此时叫文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荀彧直接问道:”什么事情,少爷请直言!“若天无奈地说道:”袁绍退出渤海郡,渤海郡的百姓却随他远去,现在已经沦为一座空城了。“
荀彧闻言,继续问道:“少爷的意思是要我想办法来增加渤海郡的人口?”若天点头,回答道:“正是,文若觉得这渤海郡需要多少人口呢?”
荀彧思虑一番,缓缓说道:“渤海郡是重要的城池,要起到防守冀州袁绍的作用,至少需要十万人。而就算轻赋税,五个百姓至少也得负担一个士兵......“
若天听出了其中的意思,反问道:“你话中的意思是需要五十万百姓?”荀彧应允,陈述道:“五十万是保守数字,最少都需要这个数量的人口。”
若天挠了挠头,绞尽脑汁想了一番,最后哀叹一声:“这五十万人,如何从天而降啊!”荀彧灵光一现,提出了计策:“我们现在坐拥青州数郡,民富兵强,可以从其他各郡抽调人口,来渤海郡组建新城!“
若天赞叹道:”文若果然深谙此道,那依你所见,每郡调动多少人为合适呢?“荀彧开始清点各郡,口中念念有词道:”汝南,琅琊,胶东,北海,东莱,我们现在有此五郡。北海毗邻渤海郡,地理位置相对安全,所以,我们可以减少北海城的驻军数量,进而进一步精减人口,迁徙向渤海郡。“
若天反问道:“那北海需要迁徙多少人口呢?”荀彧伸出手指,说道:“北海,只留两万人足矣,此处有三十万人口,只剩下十万,剩下的二十万,全部迁向渤海郡。至于剩下四郡,路途遥远,不适宜过大数量的人口迁徙。所以,根据我对几处的了解,汝南最为偏远,且是防守南方的重要城池,只需要迁徙五万人。胶东和东莱毗邻大海,没有近敌,两处各调动九万人,而琅琊作为我们的根据地,不可调动太多,七万恰当好处。这样一算,正好是五十万人!“
若天冷静地问道:“很多百姓都是土生土长,再加上安土重迁的习惯,我们恐怕很难完成这次调动吧?”荀彧笑道:“少爷,你的贤明,在青州有口皆碑,百姓对你甚为爱戴,他们会听我们的话。可是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完成需要一段时日。”
若天点头应答:“那你认为谁能做这渤海郡的太守呢?”荀彧向若天举荐道:“徐庶此人,深谙兵法韬略,内政方面也有出彩之处,我觉得他可以担此重任!至于武将,可以把徐晃调来,南方的陶谦等人现在根本无法对我们构成任何威胁。徐晃为人谨慎,带兵严谨,有他在,不会出任何纰漏!”
若天想了想,说道:“唉,我们的人才还是稀少,连防守城池都需要来回调兵遣将,我想我们应该扩充一下我们的人才队伍了!”荀彧问道:“少爷的意思是要举行第二轮科举?”若天摇了摇头,否认道:“科举需要进行层层选拨,并且周期较长,短期得到人才,只能通过俘虏。”
“少爷的意思是要开战了?”若天大声说道:“冀州袁绍是我的大敌,我们迟早会有一战,既然如此,不如趁他立足未稳,给他致命一击!”
若天平复了一下情绪,说道:“现在的重中之重还是迁徙人口,你回琅琊城,让陈群写好迁徙人口的告示,散发到各郡,迅速开始行动吧!”“喏!”荀彧起身,准备告退。若天拉住他的胳膊,笑着说道:“天色不早了,你在此休息一晚,明日再启程。再者,这美酒佳肴,岂能辜负?”若天向荀彧递上一杯酒,二人把酒言欢,好不快活。
第二日,荀彧接受若天的命令,返回了琅琊城。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就此拉开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