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阴平、汶山三内附汉国,卫辽迁巴蜀数十万民众与三地蛮人同居,皆同为汉人。
又以三地之名设立了三郡,从长沙调了几个人过去担任郡中官员。原三蛮王被加封为上卿,把他们接到长沙附近养着。
益州州治成都城,刺史府中。
益州刺史张昭正和益州大都督李靖;副都督高顺;益州别驾、汉中太守岑文本四人在商议着南面依附的南蛮该如何处理。
“诸位!如今刺史府已然接到了三十个蛮人部落,近五十万人请求内附的文书!而南蛮王孟岢对此嗤之以鼻,虽然因为高淮将军的原因没有阻拦,但是也没制止南蛮那些大的部落发兵讨伐那些要依附于我大汉的小部落!如今,这些部落被打败后只好背井离乡来到成都,吾已将他们一一安排妥当!”张昭对着其余三人说道。
在汉中赶来不久的岑文本惊讶道:“居然如此了?吾还以为可以在南蛮之地设立多几个郡呢!”
“蛮人好武!若不将他们打服,是不会向我大汉妥协的!”高顺很是平静的说道。熟悉高顺的人都知道,越是平静的高顺越可怕。
“子应所说不错!但若是想入蛮地作战,还需借助蛮人之力!”李靖似有定计的言道。
“借助蛮人?莫不是要将那些北投我大汉的蛮人编入军中?”高顺听完李靖所说,立即问道。
李靖点点头,说道:“然也!南蛮多山,其中蛇虫等毒物有不少!若是有蛮人相助,定能减少大军的损失!且这些蛮人熟悉地形,亦能成为我大军一大臂助!”
“就照李大都督所说!我即刻命人前往蛮人聚居之地,宣布只一个好消息!”张昭在李靖说完,很是认同的说道。
其实在张昭心中,蛮人始终是一个心病;虽然接受了蛮人来成都附近居住,但是却要防备这些蛮人争强好胜而与他人争斗。李靖做主将蛮人收入军中,一来可以使得那些无所事事的蛮人壮丁可以有事做,二来也可以使得刺史府的负担减少,毕竟一部分当兵了可以吃上军粮,刺史府也没有理由去再给他们吃的了。
很快,益州招募无当飞军的事情传到了所有依附的蛮人耳中,蛮人对于汉人士兵的待遇十分羡慕,纷纷投军。
高顺在成都募得八万蛮人军队,其中有不少是从武都等地跑来应征的。原本高顺不想征召那么多蛮军,但是卫辽得知益州在招募蛮人后,下令可以募集十万蛮人,以备征伐南中所用。
八万蛮军被整编为五军一营,每一军都是一万五千人,还有五千人属于独立的前锋营。各军主将都由蜀中将领担任,而各营主将都是选择最为勇猛的蛮人担任,辅以汉人副将。
前锋营由于要担任最为危险的任务,故而待遇是其余各营的一倍,使得蛮人都想尽办法要入前锋营。
不过由于这八万人是高顺领军,前锋营被高顺用以陷阵营的标准来选拔,最终在八万无当飞军中选出了适合的五千人。
南蛮虽然被称作四夷之一,但是他们建造的城池不弱于中原各国,相反在护城方面由于南蛮河流众多比之中原各国做得更好。
南蛮现任的蛮王乃是孟苛,其王宫所在是在滇池城。
滇池城乃是孟苛所在的南蛮孟家甚至是整个南蛮最为大,最为坚固的城池;其中有百姓二十万户,近一百万人。
孟苛在成为蛮王之前乃是滇池城的城主,他不断的改革滇池城中的税负使得滇池城附近聚集了不少投奔的蛮人,孟苛又在这些人中挑选出勇猛之士并入军中,得军数万。在加之滇池城中的十万大军,孟苛一下子成为南蛮最大的势力之一。
而后孟苛一统了孟家的漏卧、劳浸、索莫三地,又是得军十万,一举成为南蛮最大的势力。
野心膨胀的孟苛剿灭了数个大小不一的部落,成为了南蛮的霸主,在与孟家交好拥有句甸和夜郎的祝家的斡旋下,孟岢成为了新任的蛮王。
如今的孟岢虽然没有什么进取心,只想享受现在的一切,当好自己的蛮王,但是他还有二十几万大军在震慑着南蛮各部和非南蛮的各族。
南蛮,夜郎城。
祝家家主祝兇召集所有大部落在此聚会,商讨如何应对大量蛮人逃往并依附汉国的事。
之前不少大部落打败了那些想依附汉国的小部落,迫使这些部落丢弃部落领地逃往成都,真正的成为了汉国的子民。由于这些人到了成都后生活得十分好,他们或多或少的有亲人还在南蛮,在通信的过程中不断宣扬依附汉国的好处,使得蛮人皆是向往汉国的生活。
各大部落不时有人逃往汉国境内,使得他们的实力受损,却又不敢如何。追回那些逃亡的人,杀了会使得部落人人自危,加剧逃亡的情况,不杀有不足以震慑部落中人。这些部落的洞主们都很是苦恼!
一听说有南蛮智者之称的祝兇召集众人议事,所有大部落都赶往夜郎城,想向祝兇请教如何将危机化解。
酒过三巡,就有一个部落洞主问道:“祝大人!不知要如何才能化解此次的危机?”祝兇是被蛮王孟岢封为大将军的人,虽然很多人不想承认他是大将军,但为表示尊敬还是称之为大人。
祝兇端起酒杯,喝了一口微笑道:“我虽然有一计,却不知诸位洞主可敢与我同行此计?”
“祝大人请说!若是可行,我等定然依大人之计行事!”拥有纳西、怒西两地的洞主杨蜂说道。
“既然我蛮人皆是羡慕蜀中繁华,不若引军攻取蜀中?如此可调动我蛮族勇士之心,还可以让诸位得到更多更大的利益!”祝兇带有蛊惑性的说道。
听到了祝兇所说,不少洞主都是点头应允,只有少数几个势力较大的比如杨蜂却是沉默不语。
祝兇得到了大部分洞主的支持,心中欢喜就和这些人约定了合兵的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