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157章 韩氏家族那点事

春秋晋国风云 千里草人 3914 2024-11-15 07:57

  郁郁寡欢的韩舆很快在郁闷中去世,留下了年幼的儿子韩厥。

  可怜的韩厥,这个时候真是朝中没人,韩家又是人丁单薄,因为一直被晋文公、晋襄公所冷落,饱受压制。

  整个韩氏家族可谓是人走光茶全凉,真正到了家道中衰时。

  韩厥的幼年、童年、少年肯定是很艰辛的,但晋国有一个被人形容为“冬日之日”的好人。

  对,那便是赵衰。

  赵衰非常同情韩厥,于是便将韩厥收养于府中,悉心教导韩厥。

  在赵衰的教导下,韩厥茁壮成长起来。

  经历了苦难的韩厥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成熟,更兼他知书达礼,为人谦恭,知识渊博,人缘极好。

  虽然此时的韩氏家族已经失去了封邑,也失去了大夫之位,但深得赵衰信任。和臾骈一样,韩厥成为赵氏家族最得力的家臣之一。

  现在赵盾成了晋国中军将,赵盾当然知道韩厥的才能,于是便在晋灵公面前极力推荐韩厥。

  晋灵公是一个娃娃国君,什么赵盾推荐,那只是一个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而已,一切由赵盾说了算。

  于是,在河曲之战前,年轻的韩厥便一跃而被任命为晋军司马。

  司马,即军中执法官。在晋三军中,是除了各军将佐之外最重要的职务。

  韩厥非常敬业,履职非常勤勉,史料记录了这次河曲之战前韩厥的一次执法行动。

  当时,赵盾的车御范无恤喝多了酒,居然驾着战车乱来,冲撞了正在列阵的军阵。

  韩厥得报后,二话不说,便命令立即逮捕范无恤。

  我们知道,能够成为晋国中军将车御的人往往不是一般的人,驾车技术肯定超一流,武力指数也是超一流,而且必须是赵盾的亲信。

  范无恤正是这样的人,但他违反了军纪却根本不在乎。因为韩厥也是赵盾的亲信,与韩厥平时也比较要好。

  所以当他看到韩厥时还嬉皮笑脸,认定韩厥只是将他批评一顿便会放了他。

  结果韩厥冷酷地看了看他后,命令立即斩首示众!

  赵元帅亲点的车御范无恤,居然被司马韩厥给军法从事了!

  此事轰动了三军,将士们对这位年轻的军中司马开始刮目相看,许多人对他非常佩服。

  但更多的人是为他担心:范无恤作为赵盾的亲信,此时因为一点点错误便被杀。

  赵盾元帅肯定很窝火,从此韩厥极有可能被排挤出赵盾核心圈外。

  韩厥的亲信很是担心,他们对韩厥说:“司马执法虽然公正无私,但至少应该报告一下赵元帅,毕竟范大夫那是赵元帅的人。您如今依法独断,赵元帅怕是要生气啊。”

  韩厥淡淡一笑道:“军纪面前应是人人平等,这也正是我晋国军队一直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啊。

  再说,赵元帅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我是完全知晓的。

  正因为我知道赵元帅的为人为官原则,所以我敢不循私情。

  我相信,赵元帅不但不会生气,反而会给我记功。”

  赵盾知道后,非常高兴。

  他把韩厥召进中军帐,对着各军将佐道:“我听说,辅佐国君,应以义相结,而非拉帮结派。

  出于忠信,为国推举正直的人,这是以义相结。

  举荐人才而徇私情,这是结党营私。军法不能违犯,犯了军法而不包庇,这叫做义。

  韩司马是我推荐给国君的,但我又担心司马年轻而不能胜任。

  如果我推举的人不能胜任,这就不是以义相结,而是拉帮结派。

  如果我作为中军元帅,还要搞结党营私,那我还有什么资格执政,有什么资格为国君效力呢?

  范无恤违反军纪,我很痛心。但韩司马秉公执法,我很欣慰。

  大家都应该学习韩司马,我相信韩司马以后必将成为我们晋国的栋梁之材。

  各位将士,我们表示庆贺吧,庆贺国君拥有了韩司马这样的人才,也庆贺我赵盾没有看错人,为我们晋国找到了一位柱国之臣!”

  好了,亲爱的韩厥同学,你的出场秀,非常棒。但你还很年轻,在晋国政坛上要走的路还很长。

  好好努力吧,我们在晋国风云里,将好好欣赏你在春秋舞台上的杰出表现!

  如何应付秦国的不断挑衅,成了赵盾最大的心头隐患。

  赵盾更后悔自己没有听臾骈的话,在河曲一役中自己不够果断。

  如果那天自己不让赵穿、胥甲莽撞行事,当天晚上率军渡河发动攻击,那河曲一战定可使秦国老实很长一段时间,从而腾出手来将主要精力用于对付南边的楚国上。

  压力山大啊。

  赵盾叹了一口气,他决定召集六卿会议,就目前晋国面临的严峻形势作进一步的研判,拿出一个具体可行的应对办法。

  参加会议的是中军将赵盾、中军佐荀林父,上军将郤缺、上军佐臾骈,下军将栾盾、下军佐胥甲,由赵盾主持会议。

  “各位,目前我们晋国主要有三股敌人。西线的秦国,北线的狄人,南线的楚国。

  其中,西线的秦国有先蔑、士会在那里,北线有狐射姑在那里。

  这些人都对晋国了若指掌,现在在敌国为官,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所以,今天我们研究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赵盾把中心议题抛了出来。

  发言的顺序是根据六卿排名次序来的。荀林父第二个发言,他没作过任何准备,也不知道赵盾有什么意图,此时轮到他发言,心里有点慌。

  对于打仗这种事,荀林父是比较外行的,他比较内行的是搞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对外交之类的事很内行,所以对巩固中原诸侯联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元帅,现在我们受到楚国的压力很大,中原诸侯许多都被迫归了楚国阵营,这些国家大多数还是心向着咱晋国的。

  如果我们派出一个擅长搞外交的人出使列国诸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施之以威,那就很快能够让这些国家都继续团结在我们晋国周围。

  我提议派人去派在翟国的狐射姑给召回来,再派他出使各国。狐射姑流亡翟国已经多年了,一直心向着晋国,上次还帮助我们晋国去调停狄人与鲁国冲突的事。

  狐氏家族本是我们晋国功勋家族,狐射姑本人擅长外交事宜,在各国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召他回来,可堪大用。”

  荀林父发表完意见,不忘偷偷看了看赵盾。

  赵盾面无表情,心里却在说:“真是乱话三千,现在主要是对付秦国,你扯哪门子蛋?”

  上军帅郤缺立即表示反对:“不妥!狐射姑此人居功自傲,恣意妄为,身犯重罪出逃,如果召他回来,国人不服。

  让他流亡在翟国,并且将他的妻儿财物送还给他,已经是对他们狐氏曾经为晋国立下大功最好的报答了。

  眼下我们最先要解决的是秦国的问题,因为秦国总是直接攻击晋国本土。

  上次在河曲,就是因为士会,才使我们三军无功而返。

  士会这个人,低调谦虚,足智多谋,人缘极佳。

  当初他出走本身也没犯什么过错,他只是执行了命令而已,因为政策有变,他只是担心这才出走。

  现在他在秦国已经好多年了,对秦国也相当了解。如果他能够回来,无论是暂时改善与秦国的关系,还是继续向秦国施压,士会可堪大用。”

  此言一出,众人皆各自点头。

  尤其是赵盾,心想郤缺此人果然不简单,这一分析下来,士会那是必须要弄回晋国的。

  对赵盾来讲,如果狐射姑回国,那狐氏家族必将重新崛起。用不了几年,便可能对赵氏家族形成巨大的威胁,甚至对赵氏家族发起无情的报复。

  而士会,到现在为止也无非就是一介大夫而已,根基浅得很,无论如何都不会对赵氏家族有威胁的。

  赵盾决定迎回士会。于是,会议达成了第一个决议:想办法让士会回到晋国。

  让士会回来,难道你晋国发一纸通知,或者弄一个调令,便可以了么?

  这当然不行!

  首先要看士会愿不愿意回来,如果他不愿意,那一切都白搭。

  这里必须要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当年士会到了秦国后,赵盾同意将士会的妻儿财物也一并送到了秦国给士会。

  士会作为士氏家族宗主,当时许多士氏族人愿意跟着士会,所以很多人迁到了秦国。

  也就是说,现在的士会,在秦国已经是工作生活都无忧了的。

  第二,要看士会回来的风险隐患。如果士会愿意回来,那他极有可能被秦国人给囚禁甚至杀了。

  毕竟,在秦国,士会是秦国大夫,是功臣。但回到晋国,那便是敌人。

  这几十年来,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大了去了。一个不小心,便可能导致士会身死,这对晋国来讲实在不划算。

  关于第一个问题,如果晋国只是以故国家土为条件,那士会极有可能是不愿意回来的。

  但晋国必须要他回来,这就要求晋国增加筹码,足够让士会愿意回来的筹码。

  只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可以继续商讨如何让士会回来的后续问题。

  这是一个难题,但只要有心,任何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

  六卿都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赏之下,也必然可以让士会回到晋国!

  对一位大夫来讲,最好的赏赐莫过于一块肥沃的土地。

  对于赵盾来讲,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如果能够解决其他两个甚至三个问题,那一定是再完美也不过了。

  赵盾手头确实还有问题要解决,那便是魏氏家族的问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