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242章 晋楚鄢陵之战(2)

春秋晋国风云 千里草人 3623 2025-02-07 15:04

  晋厉公怒了!

  晋国国君的怒可不是闹着玩的。毕竟,在当时的春秋江湖上,晋国是列国诸侯联盟盟主,是超级大国,是诸侯之长。

  全天下,唯楚国敢与之抗衡!

  晋厉公立即召开了晋国高级干部会议,他当然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他的意见几乎谁都知道。

  对年轻气盛的晋厉公来讲,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威信日益增强,自信能够驾驭以栾书为中军将的各公族大夫。

  如果这一次再取得对楚国的胜利,那自己将树立起更高的威望,从而完全控制整个晋国公卿大夫势力。

  晋厉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他当然看到了晋国的问题,那就是现在晋国卿大夫势力过于强大,给晋国公室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晋厉公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只要取得对楚国之战的胜利,那便意味着晋国已无外敌,而自己的威望将是历史性的!

  自己必须趁势来打压一下国内过于强大的卿大夫势力,提升晋国公室势力,以达到晋国国内势力的平衡。

  所有人希望与楚国开战!因为这些个将佐,都想着为自己的家族再获得一个功勋。

  战胜楚国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只要再立功,那自己的家族势力将进一步得到增强。

  而且,所有人都很自信,现在如日中天的晋国,士气之高昂、战斗力之强悍,击败楚国完全不成问题!

  但,有一个人非常不想与楚国开战。这个人,便是继承了其父亲士会一生谨言慎行性格的中军佐士燮。

  晋厉公的几根肚肠,整个晋国也就士燮看出来了。他当然知道战胜楚军应该不成问题,但没有外患,则必有内忧!

  晋国的内忧,当然是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这种权力斗争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以国君为首的晋国公室,与各大家族势力这两者之间的斗争。

  另一种是各大家族势力之间的斗争!

  现在的晋国,国君的表现是强悍的?但各大家族势力也不弱,所以堪堪形成互相平衡的局面。

  但如果由国君亲自率领的晋军战胜了楚军后,那国君的地位将进一步稳固,威望将得以极大提升。

  到那时,国君肯定会对以卿大夫下手。

  这对晋国来讲是有过历史的。

  曾经在晋献公时,由于晋献公不断取得对戎狄作战的胜利,加上灭了许多诸侯,自身权力不得增强,最后便对代表公族势力的群公子下手,尽灭群公子。

  这段历史别人可能会淡忘,但士氏家族那是一定不会忘的!

  因为,执行晋献公灭群公子计划的,正是士燮的爷爷士蒍!

  想到这一点,士燮不由不寒而栗。

  除了这个隐患外,还有便是各公族势力之间的斗争。

  现在整个晋国势力最强劲的是三大家族:

  栾氏家族,因为有栾书执政中军将一职,其子栾鍼也已出道,并当上了国君的车右。

  再是郤氏家族。郤锜、郤至本就是八卿之一,麻燧之战后,新军将赵旃去世,郤犨接替了其新军将之职,八卿郤氏已经占了三席。

  还有,郤至之弟郤毅已经担任了国君车御,郤氏力量庞大到了极点!

  尤其是整个新军,郤犨为将郤至为佐,完全成了郤氏家族的私军了。

  然后是荀氏家族,八卿中荀偃、荀罃占了两席,分别是上、下两军的军佐。

  曾经牛气冲天的赵氏家族,此时宗主赵武还是一个少年小子,已经被排除八卿之外了。

  那自己的士氏家族,虽然自己担任着第二把手,但如果内部权力斗争一开,自己这样的位置肯定会有人来拉!

  自己就是再不愿陷入权力斗争,到时也会不得不作出选边站队的决定。

  一个不慎,那便是灭族的下场啊。

  士燮很不想打这一场仗,因为这是一场明显可以取得胜利的仗。

  但这种胜利对国君来讲是有利的,对各卿大夫势力来讲,那绝对是巨大的麻烦。

  所以,当宋国前来哭诉时,士燮便提议不要过分在意郑国的背叛。

  结果,他的提议立即遭到了所有的人反对,甚至被人讥笑为胆小鬼。

  士燮当然不能把自己反对出兵的理由给摆出来,所以只能承受着这种讥笑。

  晋厉公很快统一了各将佐思想:出兵,讨伐郑国。具体部署如下:

  由晋厉公亲自亲领晋军主力,以郤毅为车御、栾针为车右,出动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佐郤锜和荀偃、下军将韩厥、新军佐郤至等六卿随军。

  命令新军将郤犨赴卫国、齐国、鲁国等诸侯国要求派军队参加,由下军佐荀罃留一支兵马留守国内。

  4月12日,晋军越过黄河向郑国挺进,一次对郑国的考验又开始了。

  春秋时期的郑国,真的很不容易。郑成公自即位以来,也算是一位战车上的君主了,他一直在战斗着。

  单是最近几年,郑国与弱小诸侯许国打,加入诸侯联军与秦国打,与超级大国楚国打过,与老牌诸侯宋国打。

  现在好了,要与春秋霸主、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晋国开战了。

  郑成公很冷静,他一边加强防备,一边派人向楚国求援。

  与晋一战,这正合楚共王之意!

  楚共王正等着要与晋国交个手,二话不说,立即亲率三军,奔赴郑国。

  楚军北上的动作非常快,公元前575年5月初,便到达了郑国。晋国离郑国近,也很快抵达郑国。

  就这样,还未等晋国希望中的各诸侯联军赶来,晋、楚两个世界超级大国已经分别由国君亲率大军在郑国的鄢陵对峙。

  很快,一场大战就要爆发,这也意味着实施仅仅三年的弭兵会盟,宣告流产!

  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当时在郑国地盘。这是晋楚主力部队的第三次大规模正面交锋。

  第一次,城濮大战,晋胜楚败。第二次,邲地之战,楚胜晋败。

  这是第三次,三局定胜负,谁胜谁就是老大。

  先看看双方阵容。

  晋军,晋厉公亲自指挥,晋国四军悉数出动,各将佐除了下军佐荀罃留守国内外,其他七个卿全部出场。

  分别是中军将栾书,中军佐士燮;上军将郤锜,上军佐荀偃;下军将韩厥;新军将郤犨,新军佐郤至。

  按每军三百乘战车计,四军除留守一小部分外,出兵约千乘,兵力至少十万。

  而盟军则包括齐国、鲁国、卫国、宋国等国部队,但这些国家也各自有算盘:

  你们神仙打架,我们小鬼就跑个龙套,谁的拳头硬,此时还不知道,先等等看。

  所以这些同盟国,基本上都是立即执行命令,但缓慢开展行动,根本没有真正参战。

  楚军,楚共王亲自指挥,除左中右三军外,还有左右两广精锐亲卫,兵力也十万左右。

  从兵力上讲,两军旗鼓相当。左军,由令尹公子婴齐率领;中军,由司马公子侧率领;右军,由将军公子壬夫率领。

  这三军的主帅,都是楚庄王的兄弟,即楚共王的叔叔们。盟军方面,主要是郑国的军队。

  除了这些外,必须要交待的是两个人,两个高级叛徒,一个是从晋国叛逃到楚国的伯州梨,一个是从楚国叛逃到晋国去的苗贲皇。

  伯州梨本是晋国大夫伯宗之子。伯宗是晋国非常有名望的一位大夫,深受老百姓爱戴,结果却在权力斗争中被郤氏家族给害死了,伯氏家族也遭到诛戮。

  这个故事我们等鄢陵之战结束后再补上讲。于是,伯州梨怀着父仇族仇逃到了楚国,被楚共王任命为大夫,此时在军中效力。

  苗贲皇本叫斗贲皇,本是楚国前令尹斗越椒之子,在斗越椒率若敖氏家族叛乱被楚庄王灭了后,若敖氏家族也遭到了灭族。

  所以,苗贲皇也是带着父仇族仇逃到晋国的,被当时的晋景公委以重任,担任苗地大夫。苗贲皇从此便以苗为氏,此时也在军中效力。

  叛徒往往是可怕的,而高级叛徒更是可怕。两人都对对方的战术打法、将领特点等非常熟悉,所以在这次大战中,两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下来的故事里,我们还要讲到。

  战役很快便要打响了。楚共王把伯州梨找来,想听听他的想法。

  伯州梨对楚庄王说:“大王,现在战争一触即发,我们首先应统一思想,不得有任何畏惧心理。”

  当时,楚军中确实还存在个别求和思想,认为与晋军一战胜了则是大好事,万一败了,则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他们的理由是晋军现在士气高涨,四军将佐团结一致,且有国君亲自坐镇,不象上次邲地之战时那样政令不一,互不服气,指挥失灵,才让楚军获得战机。

  伯州梨很清楚这一点,大战前,思想必须统一,既然出来打了,那就都拿出打的勇气来,此时再搞什么和谈,那简直是笑话。

  楚共王深以为然,从此,楚军中再无人敢言和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