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盘点历史传位失败:嬴政气炸了

第48章 后人献策,宋武帝感激!

  “司马世家?!”

  听到司马世家称呼,宋武帝鼻音冷哼一声。

  恨不得再次屠戮这个昏庸到极致的世家人。

  见状,江呤也很是了然。

  毕竟,能让刘裕去屠戮的司马世家,除了本身要篡位之外,更多的是出于对司马家的愤慨。

  此言并非是江呤侃侃而谈,而是从刘裕神情中感受到的属实境况。

  “那不如,洗耳恭听后人直言。”

  江呤很是知趣的让开了一条道路,一道光晕从中脱颖。

  这便是沟通后世之人的源流。

  “杀刘子业啊,还用得着说嘛?!留着难道要过年?!”

  “问题是没办法杀,即使刘裕留下谕旨,后世帝王不遵循如何是好?出了任何差错又如何是好?!根本得不到确切保障。”

  “没错,刘裕也肯定预料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这才是询问的由来,你们光说杀刘子业,谁能杀!?屁话。”

  “那就不杀了?!不如别杀了,刘裕进全攻去收服失地,不计较国家损失的去打各国,然后在刘子业这一朝代可以让他浪一次,也无伤大雅。”

  听到后世之人的话,刘裕猛的摇头,坚决不同意,“刘子业此后代必不能留,否则,后患无穷。”

  刘裕说的也对,只是大家并无办法。

  如果来这里的是孝武皇帝,那么,杀刘子业还是轻而易举的。

  毕竟,孝武皇帝本就有意要废除刘子业这个太子,然后立殷贵妃的儿子为太子。

  如果让孝武皇帝看到了刘子业后来的所作所为,必然会没有怜悯之心的杀死刘子业。

  只是很可惜,皇帝聊天空间并没有孝武皇帝。

  “这样,我有办法,可以让刘子业无法如此祸患朝堂。”

  闻言,刘裕眼前一亮。

  后世之人有点子了吗?!

  从而,刘裕也在一步步推敲后世之人的点子是否可行。

  “可以让丞相掌权啊!不让刘子业一家独大就好了。

  从宋武帝这一朝代开始,令丞相掌权,以此来制衡帝王家。”

  “也对啊!这个办法感觉也可行。”

  “如此以来,不仅解决了刘子业为所欲为的行径,让帝王和臣子互相约束了起来,甚至还令臣子分担帝王压力。”

  听到这样的意见,刘裕面露不悦。

  很显然,他打的天下,让丞相坐享其成,这也太简单了吧?

  不过,不可否认。

  后世之人这个办法确实是制约刘子业的最佳途径。

  而且很有效果。

  “这……”刘裕揶揄了一下,显得很是犯难,“丞相分权?!”

  “如若丞相篡位,又当如何!?”

  “须知,人最不缺少的便是野心。”

  刘裕这样的话也属实,观众们赞同。

  “可以解决,譬如让后宫参政,就可以起到很多制衡的作用,如此以来,国家相当于是三人掌权,帝王、丞相、皇后,只要能互相约束起来,皇宫必然乱不了。”

  “没错,这种案例也屡见不鲜了,只要有相互制衡的人,再乱,也乱不到哪里去。”

  “这不就是汉高祖,西汉时期的政策吗?”

  “西汉时期,要么是佞臣成为了权臣,要么是后宫成了权臣,反正,两者之间必定会斗个你死我活,帝王在其中没权利,相当于是傀儡。”

  “……”

  “相互制衡吗?!”

  刘裕点头沉思,了然于胸,后世之人说得对。

  “没想到,后世之人,人人会帝王之术?!”

  “只是,如若这样制衡下去,恐怕无法施展帝王报复。”

  “权利都被臣子和后宫分割了,还能如何去收服失地?!”

  刘裕的担忧要从多方面讲起。

  而他的担忧,后世之人早就思虑过了。

  以后世之人开口。

  “宋武帝,其实你想不想收服不得失地,这一世,你刘家都做不到,因为你们并非是天命。”

  “建立在不扰乱世界局限的情况下,使用制约方法最为合适。”

  “……”

  “天命!?诸位可是说,我南朝宋哪怕是除去这个刘子业昏君,也无法得偿所愿,收服失地?!”

  刘裕神情凝重,他最担心的是华夏的失地。

  最怕失去的也是华夏失地。

  而后世之人说,收服失地的不是刘家。

  那是谁?!

  “乱世必出英雄,可惜英雄不是你南朝宋,所以,即使你南朝宋家大业大,成不了吞吐山河的气候。”

  “结束南北朝的确实不是刘家,而是炎帝后人,拓跋家。”

  “天命所归拓跋家,最后还落华夏人手中。”

  “……”

  后世之人的话,令刘裕眸光一闪。

  收服失地的不是他刘家!?

  而是拓跋家?!

  等等。

  刘裕思索了一下,拓跋不就是代国吗?!

  要知道,代国可是最弱小的国家,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这代国竟然有天命?!

  原谅刘裕脑子不够用了,他实在难以想象。

  后世之人则不管这么多,纵然刘裕再难以想象,这都是事实。

  “没错啊,宋武帝,你还想收服失地不成?!你可知道代国后期有多强?!”

  “无论如何,五胡乱华,代国也是罪魁祸首的一脉。”

  “哎,有什么办法呢?大势面前,谁能天下凝聚谁便是霸主了。”

  “……”

  刘裕深吸一口气,镇定了下心神。

  踌躇之下,还是很难抉择这些决定。

  直到王国生露面,这样的争执才有了缓解的余地。

  “为什么非要杀刘子业呢?!此人固然昏庸,为什么不想办法处理掉刘子业的心病?”

  说话之人便是王国生,对方的所言所语,已经触怒了不少人。

  看到是王国生,但还是强忍着没发作。

  “王老,这话就不对了,刘子业是个畜生啊!不杀他,到时候得祸害多少人啊?!”

  “王老,你没发烧吧!?你竟然说不杀刘子业?为什么?”

  “……”

  刘裕听到这句话,斜撇了一眼脚下的刘子业,倒是饶有兴趣的听了起来。

  后世之人,还有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吗?!

  王老也不犹豫,直言道:“很简单,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什么不让刘子业执掌南朝宋!?”

  王老出言惊死人,不少人都在摇头。

  “开什么玩笑?!刘子业能治理好国家?!王老,你没看到刘子业这畜生吧南朝宋治理成什么样子了吗?”

  “王老,你要是不想看到南朝宋长久就直说啊。”

  “虽然,感觉王老的语气另有玄机,不过,我着实是想不通,为什么不杀刘子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和刘子业有什么关系?”

  “……”

  而王国生也不紧不慢的开口,似乎并不怕被众人鄙夷,“大家只看到刘子业昏庸,刘子业淫乱,却并不知道他还是个可塑之才。

  如果可以大展宏图,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帝王,他能做到很多事情。

  甚至是,缩短华夏统一的时间。”

  王国生不像是开玩笑的说,而大家也听的认真了起来。

  莫非,王老还真有什么谋略?!

  王老会意,继续开口:“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刘子业并无安全感。

  是一个人饱受疮痍的少年的帝王。

  如果抹去这段可怕的过往,刘子业将奋发图强。”

  王老所说无不道理,只是,这何其的难?

  毕竟,孝武皇帝又不在这里。

  “所以,还是政策,大家说的政策是存在问题的。

  让后宫和丞相斗智斗勇,分庭相抗,帝王无权。

  那么,如若只是这样,对历史将毫无用处。”

  王国生一语成谶,点破了大家之前所联想到的思绪。

  不过,众人埋头反思下来,却是也赞同。

  丞相和皇后斗法叫怎么一回事?!

  又不是拍甄嬛传,宫斗戏。

  他们可是要改变历史,而并非看戏啊。

  这么改动,无非是让刘子业昏庸,变成了皇后和丞相的昏庸。

  “所以,改变政策,刘子业是因为殷贵妃才命运多舛的。

  可以令后宫嫔妃软禁的政策。

  从宋武帝时期开始,专门树立这种软禁行为。”

  “待等到第六届帝王再开辟不就好了。

  以宋武帝为首,必须严苛禁止,不服者杀。

  想必,孝武皇帝肯定会尊崇先祖决定,而坚持到底的。”

  王国生说了一个中肯的办法,不过,世间好的办法也多是中肯的。

  潜移默化的。

  不偏激,不冲动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本来就是后宫争斗所引发的矛盾,即使制止就好了。

  为什么要杀了刘子业?!

  况且,还杀不掉。

  这不是舍本求末。

  王国生独到见解,诠释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一政策,不可谓不明智。

  观众们临时反思。

  “也对啊,王老说的没错,我们看到了刘子业的昏庸,最想的是杀死他,而没有想过要改变刘子业。”

  “王老这个计谋,以退为进,很明智,虽然不解气,不过,这个办法真的很好。”

  “就是不解气啊!这畜生东西。”

  “……”

  面对后世之人的观点,刘裕心中有了计较,并且已经准备施行。

  看着脚下如一摊烂泥的刘子业,刘裕冷笑,“算你命大。

  连朕都要为你铺路。

  当真是天命所归。

  哼。”

  闻言,观众们听到刘裕这几句话便已经豁然了。

  很明显,刘裕是要采取王国生的意见。

  而王国生也很坦然,为大家上了一趟历史课,令人不由得自省:“国运之下,个人气运不作数。

  女人男人更是皆为蝼蚁。

  顺势,便为帝。

  逆势,便是死。

  不论刘子业所作所为,暴行也好,淫乱也罢,只要顺势而为,能让华夏统一,这便是国运,而他也不会死。”

  闻言,大家点头,对王老所说的不置可否。

  就连刘裕也不得不说是赞同的意见。

  国运,天下大势,都是顺者昌逆者为王。

  饶是身负皇命之人于乱世,而不得天下大势,也别想称帝。

  饶是卑贱性命,得了天下大势,不想称帝都不行。

  这便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刘裕站在皇帝聊天空间,目光穿过深邃的长廊,一眼望不到边际,久久出神。

  看到刘裕愣神,江呤微笑靠近,“宋武帝大可以相信,这里是真实的,而并非梦境。”

  听到江呤所说,刘裕撇头,“先生,朕胸中自然有计较,不过有些震撼罢了。”

  宋武帝,也是一代英雄人物。

  他说震撼,可见这些事情对他冲击有多大。

  江呤无需询问,从宋武帝眼神中看出了对方已然胸有成竹。

  不过,眸光却是还内敛不甘神色。

  “宋武帝担忧什么?!”

  江呤直言问道。

  刘裕苦笑摇头,颇为无可奈何的诉苦,“可恨啊,我南朝宋积攒了这么多年,竟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为了帮助别人,我还要呕心沥血。

  明明知道天下不是我刘家的,却还是要去做……”

  说到这里,江呤看到刘裕言语未尽,而且,还有了些森然杀气。

  “只要能统一,这些做了贡献的帝王都会被载入史册。”

  江呤则是出言相告,避免刘裕继续胡思乱想。

  听到江呤的话,刘裕还以为是宽慰自己的话。

  “不是帝王,便成不了帝王。”

  刘裕言词依旧很坚定。

  江呤不动声色,静待对方自省决策。

  身为帝王,傲气自然强横。

  说让他们为别人做嫁衣,为别人征战四方。

  身为帝王,他们必然不会愿意。

  刘裕此刻,指不定在琢磨什么取而代之的计谋。

  刘裕摇了摇头,径直的走向黑色长廊尽头。

  “宋武帝,天命不可违,纵然是帝王都不可行。”

  江呤对着刘裕背影呼喊了一声。

  这是他由衷的话,同样也是这个世间的正解。

  刘裕愕然止步,扭头凝望江呤,“先生,你也认为朕应该为别人效力!?

  实则朕清楚,后世之人想的点子,都是在为拓跋家铺路。

  朕气恼,我刘家灭的司马世家,为何我刘家不是最后的帝王?!

  朕不服。”

  观众闻言,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答。

  南朝宋真的无法赢?!

  想必也是有机会的。

  不过,相较于拓跋世家,南朝宋的胜率便少了。

  “非常理解,这就好似是矜矜业业干了一辈子的活,然后突然发现是给别人做嫁衣,很难受。”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