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行赏毕,楚昭王对吴国的一口怒气就上来了。
绝对不能这样放过吴国,楚秦联军连续几仗胜了吴军,加上吴国内乱,楚昭王认为是时候对吴国下手了。
楚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全面调整,从原来的与晋国争霸,调整为全面整垮甚至灭了吴国!
而且,利好楚国的事件频频发生。吴国一场内乱后,叛乱来子夫概走投无路,不得不来投楚国。
夫概一开始并不敢逃至楚国,因为他在楚国犯下的罪行太重,可谓那罄竹难书,楚国人会放过这样的刽子手么?
夫概北上投靠宋国,结果宋国人对他很不待见,加上吴王阖闾对宋国施压,宋国人虽依礼未遣返夫概,但也对夫概下了逐客令:
你们吴国实在过于凶残,我们宋国实在得罪不起,夫概公子还是离开宋国吧。
全世界没有一个诸侯国接纳夫概,有的不敢,大部分是不愿。
除了楚国。
夫概评估了自己的价值后,硬着头皮逃来楚国寻求庇护。
兼于楚国国家战略目标作了调整,楚昭王虽然恨不得生啖夫概的肉,但夫概作为吴国叛将,在对付吴国上可堪大用,于是也不再追究其在楚国郢都时犯下的滔天罪行,反而封其为堂溪大夫。
堂溪,约位于今河南西平县一带。但夫概貌似没有为楚国攻伐吴国作出过什么杰出的贡献,而是专心研究铸剑术,还真正实现了术业有专攻,铸了不少宝剑。
是时候报复了!公元前504年4月,楚军分水陆两路大军攻伐吴国,水师由潘子臣率领,顺长江而下,陆军由熊结率领。
令楚国人民伤心失望的是,此次伐吴,竟遭败绩!其中,水师统帅潘子臣还成了俘虏。
楚昭王,你得冷静一下。吴国今非昔比,虽然孙武已辞官归隐,但伍子胥、伯嚭、世子夫差、王子胥曹等等谋臣良将众多。
且吴国从楚国抢掠了大量财富和战车等军器辎重,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尤其是军事实力有了质的提升。
令尹熊申对楚昭王道:“大王,看来吴国在军事上还是很强大,现在吴国有伍子胥、伯噽等人辅政,不容小觑。
虽然,楚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刚经历了一场浩劫,需先休养生息。
对吴国,臣建议先加强防守为主。且吴军擅长水战,伐吴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师。待大楚水师训练完成,再伐不迟。”
楚昭王深以为然。
但怎么个防守法呢?根据熊申的策略,首先是加强吴楚边境守备,再就是迁都鄀邑。
鄀邑,今湖北省宜城境内,离吴国更远,而且易守难攻。楚昭王同意了,确实,眼下的郢都已经被吴军给破坏得很严重。
史料记载,郢都一片仓夷,吴军把能搬的都搬走了,搬不走的便是毁坏。
大量王宫建筑和民舍被烧毁,连楚王宫珍藏的大量典章书籍,都被吴国佬给抢走了。
还好,楚国还是有人才的。大夫蒙觳承担起了重新起草制订新的典章制度的繁重任务。蒙觳不辱使命,夜以继日带头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制订新典章的工作中。
新典章结合了楚国实际,紧加强国、灭吴两大国家战略目标,废除了陈旧落后以及不合时宜的一些规定,令人耳目一新,使楚昭王在治国理政上得心应手。
蒙觳,楚国大夫。商朝时有一个蒙双国,国亡后,其后代有以蒙为氏的,有以双为氏的,这便是蒙氏和双氏的渊源一。
还有一支蒙姓起源于大周王朝,大周王朝在今天山东省中部的蒙山设了祭坛,并设有专门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员,称为东蒙主。
东蒙主的后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以蒙为氏,成为蒙姓的渊源之一。
到了战国时期,蒙氏牛人一个个横空出世,蒙骜、蒙武、蒙毅、蒙恬这三代便出了四大牛人。不过,他们都是秦国人,不知与蒙觳是否有血缘渊源。
楚国的历史上,多次迁都,但每到一地,楚国的国都仍旧叫郢都。
郢都,已经是楚国人民心中的一个符号,一个代表。楚国在,郢都在;郢都在,楚国在!
就这样,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宣布迁都至鄀邑。
此时的吴国,如同其他国家一样,内有权力斗争,外有刚刚崛起的越国侵扰,对楚国也便不能有所行动了。
整整八年,吴楚之间未有战事。
这一段时间,楚昭王也不再对外用兵,哪怕是对恨之入骨的蔡国,楚国也暂时没去理会。
楚昭王将全部精力用于休养生息上!他在楚国经历过这一次磨难后,尤其是自己经历过难忘的逃亡后,已经对民间的疾苦有了直接的认识。
轻瑶蒲赋,善待百姓。史料虽未记载楚昭王到底采取了哪些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但这一段时间的楚国,国力逐步恢复。
楚国就这样过太平日子了么?
当然不是,因为在春秋江湖,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战争总是要发生的。
这一次挑事的居然是楚国的附庸国顿国。这个顿国不知哪根筋给搭错了,决定与陈国断绝友好关系,并背叛楚国,转而追随晋国,估计又是被晋国人忽悠的结果。
楚昭王毫不客气,楚国已经好多年没打仗了,那就练练手吧。
于是,楚军向顿国发起闪电式进攻。
顿国能与强大的楚国抗衡么?用脚趾头想想便知,在没有晋国或者吴国的直接救援下,顿国的亡国是没有任何悬念的。
公元前496年,活了600多年的子爵小国顿国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顿国公族子孙有一部分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这便是顿姓渊源之一。
第二年,即公元前495年2月,鉴于胡国在吴军奇袭楚国中借道给吴军,并提供粮草,楚昭王率兵攻伐胡国,灭之。
胡国被灭后,后人以故国为姓氏,这便是胡氏渊源之一。
胡国本是一姬姓诸侯国。有一个故事挺有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美人计了。
当时,郑国在郑武公时便想要讨伐胡国,所以就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
嫁了女儿后,郑武公准备对外用兵,于是便召开会议问群臣:“大家看看,现在郑国应该讨伐哪个诸侯?”
大夫关其思认真思索后提出讨伐胡国的方案,结果讨来一顿骂:“你神经病啊,胡国是咱们郑国的联姻之国,那是兄弟加同志的关系,怎么可以讨伐胡国?”
消息传到胡国,胡国国君非常高兴,从此认定郑国是同志加兄弟,于是便不再防备郑国。
郑武公见计已成,便发动了对胡国的突袭战,占领了胡国大片国土。
经历了八年休养生息的楚国,再次以强国的形象展现在春秋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