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3章 崎岖坦途

  “韩非子曰:君无见其所欲!”

  嬴政阖眼心中默念道,这便是方才扶苏劝谏中唯一打动他的地方,这也是他对卢生等徒最为震怒的原因之一。

  “朕之所欲,臣之雕琢。”

  嬴政微张双眼,望着扶苏逐渐远去的背影,好似自己渐行渐远的青春。日渐不支的精力使他莫名的焦躁,对任何事都有一种急迫感。

  “朕之所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或许,远离这个纷争的朝堂,他才能洞若观火。”

  当最后一丝人影消失在墙角之后,始皇帝收起了最后一丝柔情,严肃的脸庞变得更加冷峻。

  “来人,传九卿!”

  这边扶苏也没敢过多逗留,退出偏殿后就转身快步离去。

  真是失策啊!

  扶苏低头扶额,他现在需要回到自己的府邸好生复盘以及推演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并且用仅存的一点点历史知识拼凑一下未来的一些大事件。

  但是没想到刚抬起头,就见到了中车府令赵高。

  “公子,许久未出,如今可好?”

  这位相貌俊美似女的美男子宦官率先行礼问候。

  扶苏也不得不停下脚步,回应道:“幸得天赖,无事矣。”

  同时也颇为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历史有名的弄权奸臣:身高八尺有余,威仪棣棣,有着很独特的气质。一时间只能用“英姿飒爽”来勉强形容。

  “中车府令如此挂心,我不甚动容。可是今当远离,无以相送,唯有一言。”

  扶苏并不介意将自己即将被贬去上郡的消息透露出来,所以也不介意提前敲打一番赵高。

  “哦?”

  赵高狭长的眉眼轻轻一挑,倒是颇感兴趣。

  扶苏俯身上前,耳语道:“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篇》一共收录了二十四段孔子与其弟子的问答。其中不光有“克己复礼”、“非礼勿视”,还有扶苏希望赵高明白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希望以后发生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开,完全不顾“蹙眉”思考的赵高。

  不过,随后反应过来的赵高还是把声音送进了扶苏的耳中:

  “我正要将四百六十余名方士的名单呈送给陛下……”

  闻言,扶苏的步伐骤然一顿。

  “哼。”

  出了咸阳宫大门,倚靠在马车内,扶苏闭目沉思:真是高估了自己作为穿越者的能力,历史的真相并不是史料上简简单单一两句话便能勘透的,暗流往往隐藏在平静的海面上。

  扶苏深感自己一如申生、魏申般卷入到了波诡云谲的政治漩涡当中。

  这一切要从什么开始呢?

  或许得从左丞相李斯编写《仓颉》,中车府令赵高编写《爱历》,太史令胡毋编写《博学》开始,始皇帝就已经开始步步为营打算逐渐削弱儒学在民间的影响力。

  可惜,儒学作为前周旧官学的新发展,其在民间的优势得天独厚,八百年习俗惯性的车轮可不是这么容易就能停下的,哪怕是用强硬的手段进行清洗。

  唉~

  扶苏长吁了一口气,释放出颅内的高压,感叹自己的后知后觉。

  光靠自己并不可行,看来需要一批幕僚谋士了。

  翻阅脑海中的秦末汉初的名臣列将,扶苏有些苦涩的发现其中大多是江淮之地的人杰,远水解不了近渴,自己目前根本没办法跑那么远去一一拜见,况且外派上郡监军的诏书恐怕也已经在制作中了。

  居咸阳的还有谁?

  扶苏转换思路,从致仕的官员里面寻找,倒是确有几位现居咸阳。

  其中一位是王绾,秦国统一战争时期的丞相。其家族在秦地世袭罔替,是传统的大贵族。从他建议始皇帝分封子嗣来看,执政理念偏保守。不过从后来霸王项羽分封、汉初刘邦分封来看,倒也算是不错的建议。

  只是王绾如今已是古稀之年,先不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就眼下而言,请一位远离政坛十多年的老人出山,扶苏也并未有完全的把握。而且,上郡之于咸阳来说不远不近,但在如今也算路途遥远,旅途奔波劳累不堪,也不知道王绾能不能坚持住。

  不过转念一想,同样年纪的李斯都能随始皇帝最后一次巡视天下,只要能说服王绾这点路程倒也不算多么辛苦。

  心随意动,扶苏马上便吩咐马夫改道向王府前进。

  王府坐落于渭水北岸,靠近氵皂水,这里距离权力中心的渭水北岸有些距离,不远也不近,若即若离。扶苏大致摸清楚情况后不免内心窃喜,想来王绾也没彻底放下权力。

  即便无法说服王绾跟随自己前往上郡,但也希望能借助他在秦陇贵族间的威望,让那批人站在自己这边。扶苏默默地为此行悄悄定下了退而求其次的目的。

  过了渭水,经过信宫宫墙,不一会儿便到了王府。

  经过一番简单的谒见礼数之后,扶苏被仆人引至大厅,静静等候。

  不消片刻便见到了拄着拐杖,从门外稳稳走来的前丞相王绾。

  不知是致仕后无事一身轻,还是保养有方,王绾不似李斯那般须发稀少,反而倒是十分浓密,不过花白的颜色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时间的痕迹。

  扶苏在打量着王绾,王绾也在打量着扶苏,这二人仔细说来也有十多年未见了。在王绾眼中,扶苏气度愈发轩昂,眸如皓月,气若游龙,只待玄关一破便可一飞冲天。

  “数年不见,君侯依旧风采如故啊。”

  王绾虽无任何官职,但身上却实实在在拥有着秦朝最高等级的爵位——彻侯,扶苏不敢怠慢,率先开口问好。

  “今日不请自来,还望君侯见谅。”

  “公子倒是愈发光彩,老夫却已苟延残喘,时日不多,哪有什么风度可言。”

  王绾自顾自地沏着茶汤,低头说道:“若是公子今日过来是说这般无痛无痒的话,老夫劝你还是早早归去,不要在这里消磨时间。”

  扶苏盯着王绾沏茶的双手如后世外科医生执刀般沉稳有力,放下了心中的些许顾虑,目光上移,望着王绾的双眼直言问道:“尚能饭否?”

  面对公子的问题,王绾面不改色,神情自若地回答道:“纵使廉颇老骥伏枥,也难扶赵国将倾之大厦。老夫何德何能能与四大名将相提并论,公子折煞我也。”

  扶苏眉头一皱,狐疑地打量着眼前的王绾,内心嘀咕道:莫非宫里已经把消息传开了吗?不至于呀,我这前脚才刚离开......话说这个老狐狸不会是闻到了什么,这才有意撇开关系,不愿插足?

  不对,不对!

  “君侯说笑了,如今天下初定,四方靖平,祸从何起?”

  “将倾之事远在天边,将倾之人近在眼前。”

  王绾轻嘬一口茶汤,似自言自语,又不似自言自语道:

  “自秦王政二十五年起,老夫便不再过问政事,反而痴迷于观星。近日,偶遇变化,如今略有小得。

  几月前,老夫发现心宿一的光亮持续走低,而心宿三反而却光芒大盛,与心宿二交相辉映,隐隐有将心宿一排斥在外的态势。

  随后老夫连续几日夜观天象,不久之后便迎来了变化:

  心宿一霎时间恢复了光亮,并且如同不断升高的红日一般越来越明,比之以往明亮数倍,将之前压他一头的心宿三照得黯淡无华,宛如皓月之于萤火。心宿二也随之恢复了正常。

  老夫左右不得解,于是便前往太史令胡毋想要商讨此事,没想到那几夜小吏擅离职守并未记录下这等变化,所以也就没声张。

  不过,令老夫好奇的是,恰巧那几日公子以疾为由闭门不出。当公子再度见人时,这一切似乎都恢复如寻常一般,但太微桓似入主般稳固。

  然陛下尚未立嫡,此变化并不符合国情。唯一能解释的那就是……”

  王绾缓缓放下空碗,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扶苏,发出的声音令人不寒而栗。

  “公子的命格已经发生了变化,你还是你吗?”

  扶苏强忍心中的震惊,故作轻松。

  “何出此言?我为何不是我?君侯莫要胡诌!”

  说到后面,扶苏终于完成了情绪的调节,强装嗔怒道:“我诚心来请教君侯,君侯却这般消遣我!”

  说罢,骤然起身,转身便要离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