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赵高无意参与进来,但始皇帝可不愿让他这么如意的退走。
“朕以为侍郎赵成德才兼备,可为待选。众爱卿可还有其他人选,不妨一并说出来听听。”
下大夫王毅不顾其兄王刚阻拦,直接出列,“禀陛下,既然右丞相举贤不避亲,臣亦如此。臣举荐中郎汪陈。”
这下底下的大臣们纷纷敛容正色,尤其是右丞相冯去疾的脸色颇为难看,没想到三川郡平县县令的任选竟让一门两彻侯的王氏掺合了进来,这下此事就有些难办了。
冯去疾朝李斯使眼色,然而李斯却侧过头去,好似并未察觉。毕竟他长子作为郡守,谁任县令对其影响不大,让冯封担任无非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始皇帝对这个汪陈还有些印象,好像是娶了王翦的女儿,然后被自己提为中郎,陪侍左右。
不过汪陈其人木讷,作副官倒也算合适,担一县之责恐怕难以胜任。但好在是王翦的女婿,勉可作为候选。
“嗯。”
始皇帝应了一声,不置可否。
话音未落,队列靠后的五大夫赵婴出列,朗声道:“陛下,臣推举五大夫杨樛。”
赵婴并无具体官职,爵位也不过为五大夫。虽然五大夫爵位列第九级,号“大夫之尊”,但其岁俸仅为四百五十石,并未达到本次廷议所要求的六百石的标准。他之所以能参与到廷议,皆因其为秦王室宗亲,被始皇帝特召而来。
五大夫杨樛,曾在七年前随始皇帝东巡,登临琅琊山并在琅琊台留下石碑。始皇帝对其印象颇深,是个老成持重之人。只是自去岁起便养病在家,一直未曾见面,不知能否担起重任。
“爱卿,你与杨樛亲近,可知杨樛近日如何?”
“禀陛下,杨樛疾已痊愈,昨日还与臣比之御术。”
“哦?”始皇帝起了兴趣,“不知结果如何啊?”
赵婴低头,“臣稍逊半筹,不及也。”
“哈哈哈。”始皇帝闻言一笑,“没想到杨樛虽老矣,但仍有信平君之风。可!”
信平君指的是赵国的名将廉颇。廉颇在其七十多岁时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赵王可担大任。
可?
冯去疾与冯劫对视一眼,陛下这是认可杨樛出任县令了?
李斯斜视二人一眼,出来主持廷议,“陛下言可,是否是属意杨樛?”
始皇帝有些玩味儿地扫过冯去疾与李斯,“不知爱卿以为杨樛如何啊?”
“杨樛并未在朝中任职,故臣并不知其才。还请陛下问之赵婴。”李斯的回答也算巧妙,“臣以为杨樛御术卓绝,想必其御人亦不弱矣。不过,朝中郎官甚多,还请陛下从中优选。”
这郎官既是皇帝近臣,又是待选之官,理应优先从中提拔。倘使被外人捷足先登,若是大才尚可服众,若是名声不显,那岂不是寒了近臣之心。
始皇帝自然听出了李斯的言外之意,“爱卿言之有理。”随后正了正声,“杨樛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朕拜其为议郎。”
始皇帝这算是将杨樛踢出了平县县令的争选。
“爱卿长子为三川郡守,你以为这冯封、赵成与汪陈谁比较合适?”
始皇帝将压力给到了李斯。
方才李斯专门出声为冯去疾辩解,始皇帝可记得清清楚楚的。自吕不韦之后,自己便再未设过相邦一职,仅以相邦属官左右丞相相予,其意就在分权。
眼下二人齐心,怎不令始皇帝起疑。
“臣以为,冯封比较合适。”
李斯避开始皇帝锐利的眼神,如实答道,“右丞相私心与否,臣并不知晓,但臣推举冯封确有私心。”
言罢,李斯上前一步,伏跪在地,“请陛下责罚。”
始皇帝沉默良久,这李斯是自己的孤臣,与朝中其他人的关系不能说冷淡,只能说还算融洽。所以自己才有意拔擢其长子为三川郡守,助长其权势。
想来也是,李由相较李斯,只能说多了一个丞相父亲,在毫无根基的三川郡也是独木难支。
“朕知道了,爱卿起来吧。”
始皇帝沉吟片刻后做出了决定,“制诏,任冯封为平县县令。”
冯去疾与冯劫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事儿总算是成了。
一旁记事的右史抬笔将此事录下,“......上怜丞相斯,故从之,命冯封为平令......”
随后苍梧、庐江、故郸等郡的县令推选就没有这般激烈,一来是大伙都在留力朝中官缺,二来是适合任职地方的官员经过之前开田中尉的大规模任选之后,所剩无几,推来推去也就几个人。
因此始皇帝稍微过目了之后便敲定了人选。汪陈经过王毅的再三举荐也获得了一县之令。
推举完各地空缺的县令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一些眯眼养神的大臣此时睁开了双眼,其意明显。
不过始皇帝并不接着下去,反而中途退廷,打算休憩一番后再来。
一方面是消磨一下众人的耐心,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另一方面便是始皇帝觉得自己的精力越来越不够了,一旦全神贯注一个时辰以上便觉得头晕目眩,不得选择不闭目养神稍作调整。
始皇帝朝赵高使了一个眼神之后,便被众宦簇拥下退回了偏殿。
赵高不光为中车府令,还兼行符玺事,方才廷议所任官职还需他来制诏。
始皇帝一边阖眼靠在身后侍女的身上,任其揉捏两旁太阳穴,缓解胀痛,一边朝侍立在旁的赵高问道:“朕问你,你可有三川郡的消息?”
始皇帝虽然同意了冯封担任平县县令,但并不代表对此次左右丞相联手的事没有丝毫介怀,因此私下里问起了赵高,看看有没有自己遗漏的地方。
“朝中诸事,陛下悉知,臣等不敢有所欺瞒。”
赵高也是清楚始皇帝的心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或许在陛下忽略之处,便是缘结所在。”
“唔。”始皇帝嗯了一声,“你退下吧。”
转而朝一旁的小宦吩咐道:“将有关三川郡所有的消息都给朕找出来。”
片刻之后,小宦便抬着一摞竹简进入偏殿。
经过侍女的按摩,始皇帝自觉好转,便起身呼退侍女,独自翻阅起已经览阅过的竹简。
三川郡......平县......
原来如此。
所以原因就出在了一月前李由所重责的十三位大户身上。
始皇帝长吁一口气,内心叹道:“为人刚正,难说其凭啊。”
这李由的性子与李斯年轻时一模一样,但是后来李斯却圆滑了许多,对朝中很多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赵高的那件事。故而自己特命蒙毅肃正,让赵高老实了好长一会儿。
“召上卿蒙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