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竟是公子扶苏

第153章 余患大小

  随着众人散开,好似一切尘埃落定后,羊舌劫的属吏熙伯才独自一人回到了长史的书房。书房内的案台上的竹简赫然映入眼帘,那正是长史最后留于他的文书。见此,熙伯不由眼眶有些湿润,“长史啊……”

  眼下容不得他多有感慨,长史本欲亲口告诉公子乐缮逃脱之事,可竟发生了这样的事,真是世事无常啊。

  熙伯上前扫过一眼文书,不觉大骇,马上收了起来。刚卷起竹简收进衣袖,便听得门外的脚步声骤起,不觉有些慌张,以为是郡丞等人派人来捉拿自己,毕竟自己也参与了长史的行动,当属从罪。但没想到进来的却是常伴公子身边的近宦智申。

  智申一进来便隐隐感受到了屋内的悲戚之氛,又瞧见了散乱的案台和神色有些慌张的熙伯,心中便知了三分。就目前公子的态度而言,愈亲近羊舌劫的人愈能受其信赖和重用,当然其中也不免夹带了其他的一些情绪。尽管如此,眼前之人尚属此列,今后如何那是今后之事,现在还需恭敬对待。

  于是,智申先是宽慰道:“更吏勿需紧张,长史可谓忠烈……可惜难在人前说道。”随后带上几分敬意道,“公子有召,请更吏随我来。”

  熙伯本就有意面见公子,替长史完成未完成之事,颔首之后便跟随智申而去……

  在简单谋定郡守之事后,扶苏转而便想到了羊舌劫的属吏们。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也免不了其中有人会在诸多影响下动摇本心乃至彻底转反。

  可扶苏还是慢了一步,智申替他请来了更吏熙伯,却没能找到另一位更吏原首。

  看着在下垂首请责的智申,扶苏并未斥责,只是感叹郡吏们的动作之快,同时心中也拉响了警报,看来一场更大的风雨已在酝酿之中。在对智申勉励一番后,扶苏便让熙伯单独留了下来。

  还未开口谈及“正事”,熙伯就率先开口道:“公子,臣等有罪。罪在未能尽全功,不慎让乐缮给跑了!请公子责罚。”

  “一人而已,无足多虑。”

  扶苏并未感到失望,也没怎么上心,怎料熙伯却面露焦急之色,急忙说道:“据循迹而去的探马回报,贼首乐缮径直逃向圜阳方向……臣以为贼首早有准备,圜阳之地公子不可不防啊。”

  熙伯也知自己言之过急,忽略了众多细节,才让公子、上卿、上将军等不明所以,旋即取出了长史最后留于他的文书,“这是长史所留,请公子过目。”

  扶苏对此颇感惊疑,亲自下去将文书取回。

  “……臣有罪,罪在未能尽全功而留有余患,大意之下竟让乐缮逃出生天。放虎归山,其患无穷,望公子重视之。

  ……臣竟在乐府中寻出乐缮之照身帖,细究之下竟发觉乐氏六十六口人,人人皆有两份照身帖,一则籍贯在肤施,另则籍贯在圜阳。

  ……臣阅卷宗,知圜阳县吏十年未更,以为其皆不可信。

  ……上郡吏治任重而道远,臣恐再难为公子效力,望公子当为尧舜。”

  扶苏看完后,心中感慨万千,同时又细思极恐,没想到乐氏不光在肤施手眼通天,还在不知不觉间买通了圜阳县的上下官吏,怪不得其有心同自己对垒、斡旋,努力保全所有利益。

  公子的神情蒙恬也看在眼里,当公子垂下右手,递过来时,马上接过,看完后亦是眼皮狠狠地跳了两下。

  上郡吏治竟崩坏至此!

  这也不怪蒙恬,他不过是军事主官,很难直接插手上郡的政务和人事。

  扶苏微微阖双眼,收敛了心绪后,也没了缓言徐说增进交心的过程了,直接问道:“更吏可知乐缮在圜阳县的身份?”

  “臣不知,长史并未来得及追查。”

  面对公子的追问,熙伯显得有些拘谨,不似方才的孟浪了,看来也是后知后觉的发觉自己的唐突了。

  “长史可有筹备?”

  “臣不知……”

  想来也是,半日之间,哪来得及制定应急之策。但熙伯不知道的是,长史其实早有准备,暗中派人往河东诸县洒下了通缉令。不过执行这个命令的是另一位属吏原首。

  扶苏收起失望,呼来近宦。

  “智申,安排更吏在府上住下。”

  ……

  “没想到上郡归秦百年有余,竟还会如此龃龉!”

  随着长史的文书传到手上,蒙毅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荡,在熙伯走后忍不住当庭喝出,引得在门口暂替雍巫侍立的智申也不免打了个冷颤。

  喝过一声的蒙毅也是无奈长叹一声,秦人以三百万之寡吞六国三千万之众,哪怕经过十年休养,也不过是加强了崤函以西之地的控制,至于政令,只能说关中之地尚可,出了三秦之地能有一成效力已是不错,不然陛下也没必要期年而巡天下。

  “蒙公以为此事如何处之?”

  扶苏在蒙毅牢骚后问道。

  “臣以为此事不宜深究。”

  “为何?”

  蒙毅颇为不解,他不明白长兄为何选择姑息。

  “肤施之事尚未决矣,更何惶圜阳。况且,阳周那边亦留有余患。”

  蒙恬以为,就目前而言,阳周的司马逪和王离暂时抽不出手,肤施又再起风波,先不说长史之事,就是白九的处置、武卒的设立等都还未决断,这些都能拖住自己等人的注意力,实在抽不出其他余力处置圜阳的乐缮。

  “那圜阳之事亦不可放任不管。”

  蒙毅忽想起魏公子咎正是生活在河东之地,而这圜阳县正临近河东郡,其中难免不惹人怀疑。

  “据长史所言,圜阳县吏不可轻信,我等最好连暗哨都无需遣派,以免打草惊蛇。”

  蒙恬怎不知贤弟之忧,“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乐缮逍遥得愈久警惕之心愈低,甚至可让他安心坐观肤施我等与郡吏之争。至于其他,丧家之犬,心有余悸,岂会骤而起事。”

  扶苏颔首,表示认可。甚至还希望乐缮会因不甘心而掺合到肤施诸事之中,自己正好可以循迹将其暗线全部揪出,好好震慑一下他。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